章艺馨 张慧婕 汪璐婷 巴红旭 吴凯强 嘉兴学院师范学院
在新媒体思潮的冲击下,国内外形势越发复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越发难以掌控,发掘一条适合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新媒体在展现出其先进性和便捷性的同时,要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随时代发展作出相应转变,因此党组织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也越发艰巨。基于以上,本文深刻研究了新媒体在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科学运用,将创新守正思想贯彻思政教育全过程,力求探索出一条集强大凝聚力和意识形态引领力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政教育工作环境、性质、内容、形式、机制呈现出矛盾化趋势,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新时代思政教育必须增强自身亲和力,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注重教育内容创新与教育形式转型,深入实际生活,挖掘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当下而言,高校已有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教育的意识,但存在着选材缺乏新意、内涵挖掘浅层、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易发生重“理论说教,轻人文熏陶”的问题,教育难以从生活实例入手,受教育者缺少实际认同感,暴露出高校思政工作者未能真正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工作要求。一言以蔽之,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亟待优化。
面对新媒体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形态,高校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革新教育环境以发挥新媒体主导性。通过不断挖掘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就现状分析而言,仍存在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形式单一、传播力不够、正面舆论引导力不强、吸引力不大、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针对性和实效性作用带来挑战,因此优化载体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大”育人体系,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1]长期以来,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理念与思路常换常新,但各学校缺乏统一标准,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环境没有综合考虑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这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新媒体文化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缺位。综上而言,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环境尚需改善。
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全局,深入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明晰新媒体时代下党组织坚持思政工作创新守正的必要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更符合党组织要求,助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
新媒体思潮冲破了高校、课堂以及学生之间的传统壁垒,党组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教育观念陈旧的教育工作者,落后的教育内容,单调的教育形式与狭隘的教育主客体共识域,致使二者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并产生思想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教育者学习兴趣。[2]此外,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与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新媒体时代信息管控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不良信息的监控和管理也越发难以施展,进一步导致当代大学生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民族认同感普遍降低,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遇瓶颈。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思维去契合思政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网络传播规律,做好互动、集约、共享、自主等价值导向,成为党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亟待提升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推进党组织育人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一,解决思政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党组织需要加强对受教育主体的关注,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大学生思想动态,满足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满足思政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内容期许之间的矛盾,在新生事物与话语体系的吸引下,党组织迫切需要给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明确导向和具体规划,解决当前思政教育课程落后、内容枯燥乏味、系统性和层次性缺失等难题,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深远发展。第三,解决思政教育方式与受教育者心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问题亟待解决。党组织当深入教育内化受阻的根源,把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理接纳问题,完成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补位,切实保障受教育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知识入脑,使其秉持道德坚持正念,从而实现党组织影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提升。[3]
当代以互联网为中介的社交平台林立和多元网络进行人际互动渠道的普及,不仅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拓宽了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渠道,摆脱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往限制。[4]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主能动性发挥,推动其主动接收优质信息并形成教育主体双方所接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真正实现教育主体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平等交流。同时,党组织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与新媒体话语实现无缝融合,也是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实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新媒体时代党组织必须作出重要转变,严守高校这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切实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科学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以发挥思政教育创新守正思路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效用。
立足高校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为落实有效利用新媒体推进工作开展的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从拓宽教育渠道、整合媒体资源、转变思想观念三方面探寻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
在融媒体视阈下,党政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越发频繁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微博、云班课、学习强国等平台线上普及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有温度的时政热点、宣传红色活动,有力推进了线下思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从而拓宽思想教育传播渠道实现思政教育多元化,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对话的前提下,形成新媒体信息矩阵。[5]此外,党组织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师生个体的社会属性以及个性化需要,激发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但在新媒体信息充实思政教育环境的同时,长期接受大量未经筛选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对部分大学生以及党员的思想造成消极影响,甚至扭曲主流价值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党组织应采取措施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约束力和媒体工作者的素养,不断加强对网络不当行为的监管力度,进而达到净化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载体的目的。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多样化,打破了高校、课堂、学生之间的传统边界。与此同时,传播内容也渐渐从整体化向碎片化发生转变,面对思政教育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整合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思想政治的方式方法,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一,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理融合,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杂志、广播、课堂教学的优势,更要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迅捷的优势,统筹考虑形成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6]第二,利用新媒体建设集党员发展、服务、学习为一体的党建平台,在促进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双向监督学习的同时,还要发挥党组织在社会实践中战斗堡垒的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三,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有效使用抖音、快手等青年学生聚集的网络平台,传播贴近学生生活的政治时事热点,从单一的“老师讲”的形式向“大家一起讲”转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思想宣传工作润物无声。
新媒体视阈下多元话语呈现出不断交锋博弈的形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赢得话语权是党组织领导思想的关键。高校党组织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新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搭建话语桥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定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制定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层次化的教育体系。其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满足青年学生对先进思想理论的需求,用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思想上团结学生,形成教育合力。[7]最后,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党组织应恪守正道,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从而实现思想主导和价值观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党组织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的领导力量,必须明晰形势,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认识到优势不是定势,前提是守正,关键在创新。党组织和新媒体的优势要在实践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建树,通过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整合媒体资源、转变思想观念等途径完善思政教育机制,进而培养出“又红又专”的青年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