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盈盈
(千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羊布病是由羊种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菌可侵害羊的生殖、神经和骨骼系统,以奶山羊不孕、流产、胎衣停滞、生产性能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羊是主要传染源,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流产羊的阴道分泌物、乳汁、血液、粪便等都含有大量病菌,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净化难度加大。布鲁氏菌病反复根除而不净与患畜通过各种原因进入流通领域关系密切。强化布病综合防控及净化措施,需多方面综合施策。
规模奶山羊场实行封闭管理,入场人员、饲料、牧草及车辆等必须严格消毒。场内羊舍、活动场和用具等都应当保持清洁与干燥,每天清扫圈舍粪便,堆积发酵。饲料保持干燥、清洁和安全,坚决避免给羊只饲喂已腐烂或已发霉的青贮、饲草[1]。饮水保持清洁卫生,应定期对全场进行全面的驱虫、灭鼠、灭蝇。
规模羊场布局通常设有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及病畜隔离区等[1]。各区间隔50 m以上,或设置防疫屏障,如防疫沟、围墙、隔离带等。生活区建于羊场上风处或地势较高地段,和生活区严格分离。生产区羊舍须满足羊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母乳羊舍靠近挤奶厅,各羊舍间保持5 m以上或有隔离设施,布局整齐便于防疫与防火;生产区内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避免交叉。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头,且与生产区保持100 m以上的间距。病羊隔离区设立单独通道,便于病羊消毒及污染物的随时处理[2]。
3.1.1 消毒池
场区周围建围墙,办公区和生产区门口建立合格的消毒池,消毒池宽度与道路等宽,长4.0m,深0.3 m以上。
3.1.2 消毒通道
在办公区、生产区门口入口处设立人员消毒通道,通道地面上铺消毒垫,房顶及墙壁多处安装紫外线灯;设置洗手盆,方便出入时洗手消毒。
3.1.3 其他消毒设施
生产区外建立熏蒸室,用于进场物品熏蒸消毒;各栋舍出入口设消毒池或消毒垫。办公区、生产区门口配备消毒机,对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毒;生产区入口内建淋浴室,且配备良好的冬季供暖设备及足够的更衣柜。进入生产区穿一次性工作服、衣物及雨靴。
通常可采用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热水消毒、喷洒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2.1 预防性消毒(日常消毒)
入场消毒:办公区、生产区和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每10 天定期更换1 次消毒药(3%~ 4%火碱溶液),冬季气温低时可加入适量食盐防止冻结。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经过24 h熏蒸方可带入。
场区消毒:严格执行定期防疫消毒制度,3~7 天做1 次日常消毒,每月做1 次全场彻底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羊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1 次大消毒。运动场彻底清理并连续消毒3~5 天[3]。
空舍消毒:转群前后对羊舍彻底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须自上而下,连同舍内工具一起冲洗,使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熏蒸24 h,干燥7 天待转进新羊后再喷洒一遍消毒剂。
日常工具的消毒:一般情况下,羊舍内的一切用具每15 天彻底消毒1 次[3]。有疫病发生时,随时做好消毒。
防治用品的消毒:每次使用过的疫苗瓶,采用专用消毒工具蒸煮30 min以上,集中收集处理。兽药瓶集中收集处理,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等用完后清洗干净,在高压锅内消毒30 min以上。
3.2.2 即时消毒(随时消毒)
羊只群中检出病羊、阳性羊或疑似阳性羊后,每天须彻底消毒1次,直至病羊、阳性羊及可疑羊全部无害化处理结束。
鉴于舍饲羊场环境污染较重,羊舍内空气质量差,且羊只布病会通过气溶胶传播,应使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稀释浓度1:256,按照剂量20 mL/m3对羊舍进行带羊喷雾消毒。消毒前羊舍先做湿润处理,使其湿度在60%~80%,消毒喷雾机加装雾化喷头[4]。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羊。必须从外新引进羊只时,须有引进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种羊谱系等资料存档。严把调运关,在隔离场区观察45 天以上,建立隔离观察记录。经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检疫合格,实验室检测布病阴性才能引进入场。进场后先单独隔离饲养,1 月后再次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混群饲养[5]。
坚持春秋两季对5 月龄以上羊只采血做布病检测。对阳性羊只采取无出血方式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检出阳性羊的奶山羊场30 天后做1 次全群复检。之后间隔3 个月、6 个月复检,直至全群再无检出阳性后净化完成[6]。连续3 年或全场至少连续4 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场区,可认定为布病净化场。
4.3.1 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PBRT)初筛,参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在灭菌玻璃板、玻片或布病专用检测试纸上,吸取25 µL的被检血清与虎红平板凝集抗原,使用灭菌牙签或混匀棒混匀,4 min后参照阴阳对比,在自然光下观察,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判为阴性,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判为阳性[7]。也可使用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初筛出阳性羊只[8]。
再用试管凝集试验(TAT)复核的垂直试验检测首先稀释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25、1:50、1:100、1:200。加入等量稀释后的抗原液,混匀,则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50、1:100、1:200、1:400。同时配置比浊管,做阴性、阳性和抗原对照。将检测样品试管、比浊管及阴阳对照管充分振荡后置于恒温箱,在37 ℃经过20~22 h的反应后,静置观察记录结果。在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对照完全正确的条件下,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亮度判读结果。血清凝集价为1:100判为阳性,血清凝集价为1:50判为可疑。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
4.3.2 其他检测方法
除常用的检测方法外,也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ELISA(iELISA)或竞争ELISA(cELISA),荧光偏振抗体检测法、PCR、荧光探针检测法等进行确诊[9]。
4.3.3 严格检疫监督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针对辖区奶山羊场及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严格监督检查。鲜奶收购站点凭羊只健康证明收购鲜奶。从外地引进精液的场区,应对精液实行严格检疫,严防羊只通过输精感染布病,强化传染源管理。
4.3.4 扑杀净化
存在布病阳性羊只的羊场或疑似感染布病的羊场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先做好降尘处理。扑杀时可使用扑杀器,采取不出血方式对阳性羊进行扑杀,运输过程必须全封闭。选择地势干燥,远离人员密集区、养殖场、水源、主要公路、铁路,处于下风口的位置作为无害化处理场所。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式做无害化处理。根据扑杀羊只数量和大小,挖掩埋坑,坑底高出地下水位1.5 m以上,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将动物尸体及其产品、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1.5 m以上。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后用土掩埋。掩埋后再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掩埋覆土不能太实,以免腐败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掩埋后,在掩埋处设置警示标识,并立即用氯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药对掩埋场所作1 次彻底消毒[10,11]。使用常规消毒药对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消毒,第1 周内每日消毒1 次,第2周起每周消毒2 次,连续消毒3 周以上。对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 次,连续消毒2 周以上。
规模奶山羊场必须建设并配备标准化的卫生消毒设施与设备,加强对场内工作人员的管理,普及布病防控知识,提升人员防护意识。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穿胶靴,戴乳胶手套、口罩,严格消毒,做好防护,避免病菌传染。为员工提供安全、充足的卫生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员工做布病检测,发现患病人员及时治疗,调离岗位,防止交叉感染。
规模奶山羊场应当将布病监测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定期开展全群监测。流通频繁时应提高监测频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净化时严格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范处置。布病净化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巩固净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