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娟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湖湘文化的研究热潮,但关于湖湘女性文化的研究并不多见。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作为创造人类文明的一支伟大力量,长期以来都缺乏自己的历史、话语和主体意识,被迫生活在无所不在的男权文化之中。在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女性的历史地位应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女性文化包括了以文化形态存在着的女性生存与活动状态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中那部分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化发展。[2]湖湘女性文化应该是一个复合体,包括历代湖湘女性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知识、艺术、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从社会习得的能力和养成的习惯,是她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完善自我的历史进程。世代生活在湖湘大地的湖湘女性,都是创造湖湘女性文化的主体,我们要研究的不仅是她们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政治历史、教育、宗教、传媒等方面所留下的精神文明成果,更要挖掘、整理各民族女性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心理、科学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等。
湖湘女性文化千年流芳,有着自己的历史源流。远古时期,在湖南地区的沅湘一带,流行着关于湘妃的民间传说。远古的传说虽不能直接佐证湖湘女性文化的开端,但至少可以说明衍生的文化背景。我们根据湖湘女性文化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将她认定为以下几个阶段:
秦朝统一中国后,湖南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之中。在秦汉隋唐时期受大一统政治、道教、佛教等因素影响,湖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地域文化初步形成,初具雏形的湖湘文化开始步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舞台。[3]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女性文化一直存在却被淹没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呈现中。
文化的发达与否,诗文创作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古代湖南女性没有逃脱男尊女卑的历史涡轮,自汉魏六朝至近代,她们留存至今的诗文屈指可数。[4]束缚在家的妇女,除了对家庭的贡献外,留给后世更多的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等。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西汉时期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就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了。湘绣与湖湘女性文化的内在联系是必然的,受到湖湘楚地的影响,具有纤细浪漫与热情豪迈的地域色彩。世界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江永女书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文化体系,反映的是男权社会的女性普遍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处境,体现了当时的女性对话语权和女性主体地位的争取,是当地独特的女性文化。独具特色的马王堆千年女尸、君山岛湘妃墓、常德孟姜女贞烈祠等成为珍贵的女性人文资源景观。
周秋光教授提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端,应以西方文化的输入及其中西文化的冲突融汇作为标志,倘若仅有西方文化的输入而没有对于这种文化的受容,那还不足以表现文化近代化的特征。”[5]20世纪初,在一系列的民族伤痛之下,部分有志之士出于救亡图存的主张: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欲求争雄泰西,其可得乎。”[6]在男性同盟者的帮助下,妇女沦为奴隶的历史才发生了死水微澜般的波动。所以我们将近代湖湘女性文化的开端界定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几十年。
一是禁缠足。妇女解放最初从不缠足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的不缠足运动开展得卓有成效,早自1897年4月,长沙百余名妇女创立了湖南民间第一个妇女不缠足会。
二是兴女学。女性解放源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的觉醒又源于进步的知识女性群体的崛起。在兴女学方面,湖南走在了全国前列。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培养了大批妇女人才,如向警予、杨开慧、蔡畅、陶斯咏、丁玲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女学生中,近四分之一是湖南女子。发达的女子教育促进了湖湘女性对身体和精神双重解放的追求,近代女子教育与女性运动同步而兴。
三是妇女参政。湖南妇女的参政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后分别达到了两次高潮。湖南女界多次请愿,要求政府在法律上授予一切男子拥有的公权。经过不懈斗争和努力,1922年1月1日公布的湖南“省宪”中明文规定了“无论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十一岁以上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7]这场空前彻底的反对旧势力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开创了湖南妇女解放的新纪元。
四是力倡男女平等。彻底解放妇女同胞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女性能够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是实现男女平等最基本的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女性开始张扬起个性和平等精神,部分妇女对待恋爱婚姻事宜的态度,不再是消极反抗,而是主动出击,当时传为佳话的“向蔡同盟”就是最好的证明。女作家谢冰莹的母亲要求她少读书、多学女红,并为她包办了婚姻,为摆脱这场婚姻,谢冰莹毅然离开长沙,投身革命。她们既是坚定的女权运动者,也是才能出众的女报人,甚至是杰出的女性革命者。
五是投身革命洪流。论及湖南女性,我们绝不能忘的是五四运动后投身革命的女革命家、女英烈群体,她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进步的思想和崇高的使命感。缪伯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杰出领袖向警予为了党的事业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32岁;1930年,杨开慧被捕,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她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英勇就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南地区的妇女积极动员起来,她们或是参战,或是参加生产,填补生产岗位上男性劳动力的空缺。这些投身革命的湖南女性,只有极少数人在黑暗之后迎来了黎明,绝大多数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长眠地下。
六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突出成绩。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正式开始崛起,一大批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湘籍女作家们,用自己的创作实力建构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陈衡哲、丁玲、白薇、谢冰莹等几位新文化界女战士,可谓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史上一支闪耀的队伍。这一时期的湖湘女性文学,不仅注重思想观念和形式上的创新、体现鲜明的女性文化特色,而且表现出引人注目的红色文化精神。
湖南妇女自求解放的斗争接二连三,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纵深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湖南女界的思想觉悟随斗争的深入而升华。这个时期的湖南,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社会心理、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湖湘女性文化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湖南女性积极投身社会生产劳动,寻求自身解放,提高自身素质,为湖南省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与新疆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屈指可数,但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新疆军区部队的婚姻问题,湖南女兵与男兵一道奔赴新疆,上演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历史。50年代初湖南女兵西出阳关的动人旋律,似乎成了建国初西进潮流的主旋律。[8]为新疆发展、民族团结奉献青春、奋斗一生。
1950年至1952年,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湖南妇女打破了几千年“女不治外”的封建传统,走出家门参加生产;1950年代,湖南广大的城乡妇女,积极响应中华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开展以增产节约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抗美援朝运动。成千上万妇女还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赶制军装、棉被、鞋袜,妇女亦把农副产品换来的钱捐献出来购买飞机、大炮……各地妇女捐款购买的飞机均命名为“湖南妇女号”。[9]1954年至1957年,湖湘妇女同男子一道,参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再次崛起,湖湘妇女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新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在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进程中,努力拼搏,开拓创新。
科研方面,被誉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卢光琇是中国生殖工程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她手上诞生,在科研方面已相继取得了七个全国第一。在文体艺术界,湖湘女性也尽显风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6岁的陆莉首开奥运金牌,成为潇湘奥运金牌第一人;在羽毛球运动中,产生了龚智超等世界冠军。湖湘女性歌唱文艺人才在全国一枝独秀,全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宋祖英等人红遍大江南北。
新时代的湖湘女性以火辣辣的创业激情驰骋商界,涌现出一批潜心实体创业的优秀女企业家,如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周群飞、湖南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美元、境外上市公司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等。
现代湖湘女性以火热的激情投身发展、建功立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逐渐撑起了各行各业的“半边天”。
总之,从远古时期湖湘女性文化的孕育到先秦时期的产生,再到近现代的繁荣发展,历代湖湘女性展现了独特的精神面貌,独立自主、敢为人先、心怀天下的襟怀和先进的性别意识,体现了湖湘女性文化精神的氤氲相继。
湖湘文化是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孕育了非常丰富的女性文化资源,造就了一大批影响中国的女性精英人物,尤以近代湖湘女性最为典型。她们在革命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思想艺术成就,既是对湖湘女性文化的传承,更是发展和超越。然而,在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湖湘女性作为创造文明的一支伟大力量,对她们的关注度、认可度显然不够。历代湖湘女性在政治、文学、教育、艺术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但现有的研究对她们的历史事件挖掘不够,梳理不够,这种研究现状与湖南作为女性文化资源强省的地位不符,更与当前湖南深入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
湖湘女性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当代湖南女性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为政府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并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共识共为。我们应立足现实目标,积极研究并推广湖湘女性文化,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总体目标提供智力支持,为构建男女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使湖湘女性文化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湖湘女性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湖湘女性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女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发展是衡量妇女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湖湘女性文化有利于为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各行各业人员的女性比例及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比例,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从而推进湖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利发展。
湖湘女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领域广,基于文献资料查阅和有关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全面,对湖湘女性人物史料及有关文化资源的挖掘仍然不够。整合湖湘女性人物历史事件,展现湖湘女性独特的精神面貌,对湖湘女性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形成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科学建构,初步形成湖湘女性文化理论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