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精彩纷呈。随着艺术教育要求的提高和教育者思维方式的改变,音乐课堂也逐渐呈现出一种新型的、活跃的教学氛围,实现了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活跃”的音乐课堂既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又符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可见,“活跃”是音乐课堂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兴趣 活跃 音乐课堂 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182-01
当今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现了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教学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只有密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才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活跃”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才能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音乐课堂才会“活跃”起来。多媒体的运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让学生学习民族乐器分类时,若想让学生了解、认识这些乐器并清楚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演奏特点,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地去欣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对各种民族乐器知识的记忆。这样,学生既较快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优化了教学效果。
在学习蒙古族歌曲《嘎达梅林》时,选用一些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活动(摔跤、骑马、射箭)、传统节日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蒙古这个勇敢豪放的民族,并对这个民族产生兴趣和向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多种感官参与到感受音乐的过程,在听、唱的基础上,学习蒙古族经典的舞蹈动作大雁飞的动作,让学生边歌边舞,全身心的投入音乐,这样的课堂气氛愉快、活跃;在学习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青春舞曲》时,还可以加入打击乐器:新疆的手鼓、碰铃、铃鼓等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又增强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便能更清晰地体会到新疆风格的歌曲特征,更牢固地掌握歌曲;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歌曲《无锡景》时,可让学生先通过欣赏、聆听来学习,其次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讨论、合作、创编,在运用它旋律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的环境、地域特点或者自己校园的特色来创编歌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活跃”的音乐课堂
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了学生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学生合作的意识就会逐步增强、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课堂便“活跃”起来了,因此,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从而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再作展示交流。探究型学习是当今学生先进学习方式的主流,而情感教育的运用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
例如:在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首先,通過让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画面和洪涝灾害的画面,创设了一些易于让学生投入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是让他们欣赏百名歌星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心,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接着,让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爱”的情怀,学生积极探讨:有的用演唱歌曲的形式,有的用舞蹈的形式,有的用诗朗诵的形式,还有的说要为他人、社会献“爱心”:去真诚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幼儿园看望小朋友、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除了给他们带生活用品,还要带上自己编排的节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情感入手的教学情境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三、“活跃”的音乐课堂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课堂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当今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了学生运用小乐器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小乐器的吹奏来感受节奏、音高等音乐要素,提高音乐活动的效果和音乐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中音竖笛演奏歌曲的旋律:因为这首歌旋律抒情优美,适合竖笛的演奏,学生要掌握一首歌曲,对旋律认知非常重要,初一下学期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演唱抒情的歌曲有点吃力,若用了竖笛效果就好多了。实践证明:通过吹奏乐器来学习歌曲,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旋律的音高,形成一定的音高概念,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歌曲旋律,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了音乐活动中,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音乐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这些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唱好两个声部,学生必须有一定识别音高的能力。一首二声部的作品在一节课中完成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会出现音准、节奏等一系列的小问题,于是我尝试加入了小乐器配合完成二声部,让学生在熟悉一声部旋律的基础上,用竖笛吹奏二声部,这样,学生便逐渐有了音高的概念,顺利地接受和掌握了二声部的旋律,后面再让学生唱二声部,合作两个声部就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实践证明:课堂中加入了小乐器“中音竖笛”,无形中就创设了“活跃”的音乐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掌握二声部的自信心,即丰富了教学模式又增强了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活跃”的音乐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更是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才能更牢固地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