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6 07:42张文丽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教师教育现象学

张文丽

摘 要: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念为审视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现象学视域下的教师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培养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工具理性”价值导向盛行;课程教学远离教育教学实践;教育培训远离教师生活世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需从塑造教师人文品质、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教育教学实践、關注教师生活体验等方面加以改进,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现象学;教师教育;生活世界;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106-02

现象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教育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教育现象学、现象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应运而生。现象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意义,使失落已久的教育的本真面貌逐渐显现,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现象学的基本内涵

(一)“回到事实本身”的精神

“回到事实本身”是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其本义是要悬置一切知识,经过现象学还原“回到事实本身”。具体而言,现象学还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悬置”,“悬置”即将我们对世界的自然态度、传统观点和理论构造置入括号中存而不论,需要我们对认识的事物从一开始就不确立任何未经检验的理论,把我们所有的理论和前有的意见“括起来”,排除所有的主观臆想,只要求具备纯客观的立场;另一方面是“本质直观”,现象学的“本质”是一种清楚地摆在观察者面前(不是一种隐蔽于表象)的现象,是一种东西自身显示的外在表现,任何人都可以感觉到。

(二)“生活世界”理念

欧洲的近代科学由于恪守纯客观性的实证主义方法,唯精确性、唯实验确凿性、唯工具性、唯抽象普遍性,而忽视了意义丛生的生活世界与人的主体性,生活世界意义的丧失是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所在。因此,胡塞尔主张纠正错误的理性主义和泛滥成风的科学主义,回归到被淹没的原初生活世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第二,“生活世界”是一个非奠基性的世界;第三,“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的世界;第四,“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重新找寻失落的记忆——“生活世界”的本真意义提供了重要启发,也为我们思考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域。

二、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养偏重理论知识传授

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文气息的事业,教育活动是一项充满人文性的交往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一直以来,传统教师教育崇尚工具理性、迷恋纯粹的客观知识,在职前培养过程中,没有具体的人,也没有具体的事,个体的经验、感受被隔绝在教育过程之外,师范生成了抽象规则、原理、概念的附属品,导致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符号。在功利主义的裹挟下,对实用知识、技能的追求使得教师教育过于关注外在的东西,忘却了教育本身的意蕴,忽视了对师范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教育行业中出现有教师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学习工具、无节制的规训体罚与精神暴力、漠视学生生命等现象。

(二)“工具理性”价值导向盛行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的口号在社会各领域喊得轰轰烈烈,教师教育亦是如此,培养目标中强调“以生为本”,促进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发展。可在“工具理性”价值导向的宰制下,实然教师教育生态中“人的意蕴”“人本精神”所剩无几,如教学方法上,讲授法独占鳌头,学生主动性被忽视;教学内容上,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凌驾于个体经验之上;师生关系中,单向度的教学关系盛行,交往关系无从谈起。凡此种种都揭示了教师教育中“人”的没落,人本精神的缺失致使教师教育异化成单调机械的教学训练,“教育为‘人而存在。个体生命自然的舒展、生命的动感和勃发的生机与活力的具体展现形式,就更加难以寻觅其踪了”。

(三)课程教学远离教育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近代“主客二分”认识论以及科技理性的过度张扬,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而忽视教育“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导致教师职前培养与生动鲜活的教育现场分而隔之。在教师教育的学院围墙阻隔下,课程教学远离生动淋漓的教育生活世界,以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师范教育过程受到来自科技理性的指导,原本属于对活生生的人进行的教育被异化成了机械化的操作,更多的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出来的教师空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旦踏入真实的教育场域,教育理论知识被实践架空,在生活世界中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易滋生焦虑感与挫败感,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四)教育培训远离教师生活世界

教育培训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教育培训的模式越发多样,但培训效果甚微,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培训内容空洞、培训形式大班化,无法唤起教师个人的生活体验。教师在教育场域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无人问津,致使教师潜意识里只是将培训当作一项获取证书、晋升职称的任务,以静默的旁观者姿态置身其中,未能体悟到培训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据调查,几乎所有的教师(99.50%)希望培训者自身要了解教育实践;在培训方式方面,98.0%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应立足课堂现场研讨;97.9%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应调动每个学员的现场参与和合作式学习的积极性。

三、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教师培养:塑造教师人文品质

现象学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对教育本真意义的理解,“面向事实本身”强调要面向教育本身,回到教育实践,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只有“面向事实本身”,才能领悟教育的真谛。教育并不是一个干枯苍白的科学知识构成的世界,而是有人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才使得教育与其他活动有了本质的区别,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虽有不同,但其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而存在,人的发展永远是教育的终极追求。“面向事实本身”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被科技理性异化的本末倒置的教育,也使教师重新思考,何为本真的教师?何为本真的教育?这是教师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教师教育本体的回应。需明晰教师培养并不是生产一批没有感情的教学机器,不应将教师刻画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者,而应将教师“人”的一面释放出来,使其成为有热忱的教育情怀、崇高教育使命、良好人文品质的良师。从普遍意义上而言,生活世界是每个人存在的场域,但每个人的生活世界又不可复制,因为每个人都是能动、鲜活的个体。鉴于此,教师教育不应是追求同一、忽视差异的流水线工厂,而应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什么样,明天的教育就什么样;不应只崇尚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塑造教师隐性的人文气质,使其意识到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场滋润、呵护生命成长的曼妙之旅。

(二)以人为本: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

现象学“生活世界”理念为教师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参考,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以人为本”的教師教育理念可以为教师日后从事教育事业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品质奠定基础。只有在职前教育中构筑了良好的教育素养,才能在从事教育事业时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只有当自己作为学生时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才能在教学时有“同理心”愿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享受自我实现的极乐瞬间。“以人为本”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教师教育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而言,第一,尊重学生个性,助其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教育应转变培养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掘其智慧潜能,激发潜隐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第二,建构人本化的环境氛围。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教育应改变固化僵硬的管理模式,创设充满人文色彩的环境氛围,塑造卓越的教师品格。

(三)课程教学:注重教育教学实践

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的精神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生动鲜活的实践领域,启发教师教育应将课程教学与教育“生活世界”相联系,以“回到事实本身”的态度去分析、解决教育“生活世界”中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如何依托教育“生活世界”?具体而言,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是教育“生活世界”中真实教育事件的再现,可以本真地呈现教育事件推演的始末,还原具体的教育场景,帮助我们透过教育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教师教育应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的专业理念具有鲜活的实践生命力,纠偏教师培养的技术主义与目标主义。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就是回到教育事实本身,在体悟教育事实的过程中,使被遮蔽的教育意义显现出来,在与教育对象的心灵相互激荡过程中,体会教育“生活世界”的多姿多彩以及教育的灵性与魅力,观察教育“生活世界”中的每一幕情景,促进教师教育敏感性的发展与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四)教育培训:关注教师生活体验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念对教师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育生活世界能够接纳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使教师教育不再只是教师的再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蜕变的过程。基于生活体验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在生活中体验是教师教育的切入点,教师教育者需搁置“前见”,即将教师当作理论的执行者、消费者、接受者,需关照教师个人的生活体验,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内生性的专业成长。具体而言,第一,帮助一线教师在生活体验中生成教育智慧。生活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教育活动,教育培训不可能对已经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教育问题一一作出诊断,教师始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因此,相对于外在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教育者更应借助教师的生活体验唤醒其对实践智慧的认知,保持对教育实践的敏锐力与好奇心;第二,促进一线教师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反思力。教师教育者应走进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倾听其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声音,唤醒教师在生活体验中的反思精神,只有与反思相伴相随的生活体验才具有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 斌,王慧霞. 生活体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阈[J].大学教育科学,2008(2):76-79.

[2]郭 莹.论教育现象学的演变及其趋势[J].基础教育,2013,10(1):19-25.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教师教育现象学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