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静,门秀丽,李宏杰
(华北理工大学病理生理学系,河北 唐山 063210)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抽象、难学”是师生公认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刻板,进行病例分析时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而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已将病理生理学纳入2019年版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并且相当一部分知识点不仅出现在旨在测试医学基本知识与临床基本技能的第一阶段考试大纲中,也出现在旨在测试医学综合知识和临床综合技能的第二阶段考试大纲中。题型更偏重于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上述问题,我校病理生理学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近几年不断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讲稿、课件、微课、病例等;也提供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空间,包括单元导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反馈、答疑讨论等,极大地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作业内容也改变以往让学生抄书的常规题,形式多样化,内容包括病例分析视频、绘制思维导图、A2型病例题、期中自测和期末自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学生的总成绩中,出勤占10%(包括课堂出勤和网络平台使用情况),作业占20%(作业8学时一次,均在网络平台提交,包括分组完成的病例讨论小视频和思维导图,期中自测、期末自测和A2型病例题在线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占70%。以下是混合式教改的情况分析。
1.对象。2016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0个班,312人。对比2015级临床专业学生,共9个班,283人。2015级学生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不如2016级学生丰富,主要区别在于2015级学生的作业均为抄书的形式。
2.效果评价。(1)客观评价:全体授课学生的期末成绩与总成绩及其前两学年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总成绩。(2)主观评价: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2015级与2016级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相当,但2016级学生中“非常满意”比例明显增多(见表1)。由于2016级学生所用的教学平台,除了继续完善教学资源,最大的改进是作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深入调查了学生对各种作业形式的喜爱程度(见表2)。
表1 两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满意度[n(%)]
2.2016级与2015级成绩比较。分析两个年级学生病理生理学的客观题成绩(满分40分)、主观题成绩(满分60分)、期末成绩(满分100分)和总成绩(总成绩=出勤×10%+作业×20%+期末试卷成绩×70%),2016级临床专业学生成绩与2015级无明显差异。可能由于授课过程中注重混合式教学,加强病例分析,但试卷未进行改革,无病例分析题,所以客观评价无变化。
3.2016级期末成绩分布。分析2016级临床专业期末成绩分布,各分数段人数与比例依次为:<60分69人(22.19%),60-70分45人(14.47%),70-80分60人(19.29%),80-90分68人(21.86%),90-100分69人(22.19%),非正态分布。
表2 2016级学生对各种作业形式的喜爱程度[n(%)]
4.2016级各班成绩比较。分析2016级临床专业各班的病理生理学班级平均成绩,期末成绩,临床9班最高(87.4分),临床8班最低(65.0分),差距达22.4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成绩,临床9班最高(89.6分),临床8班最低(72.3分),差距为17.3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5.前两学年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成绩分析。分析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共11门医学相关课程的总成绩,病理生理学的标准差最大(13.7),各班平均成绩更分散(见附图)。而各班病理生理学总成绩的均值与人体生理学总成绩的均值正相关(R2=0.6302)。
附图 前两学年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总成绩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面上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加互动[1]。
我系进行的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但目前在期末成绩上未见明显提高,可能与试卷改革的滞后有关,试卷未进行改革,无病例分析题。期末成绩各班差异较大,最高的临床9班与最低的临床8班差值达22.46分。该现象与班风有一定关系。如临床9班和10班完全由转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学习热情高。我们关注了最近的三届学生,转专业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
期末成绩不是正态分布,高分和低分人数均较多。并且分析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前两学年共11门医学相关课程的总成绩,病理生理学的标准差最大,各班平均成绩更分散。这可能由于部分作业分组完成,难免有些惰性高的学生过度依赖他人,最终期末成绩较差。在之后的教学中分组完成的作业需增加组内的学生互评,体现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性;利用教学平台的督导功能,督促后进生学习;期末考试中增加A2型病例题,促进理论联系临床,并增加难度,对高分人群进行区分。人体生理学是与病理生理学关系最密切的先修课程,而各班的平均成绩中,病理生理学总成绩与人体生理学总成绩正相关。这提示我们,在课程开始之初,要先了解各班的班风及先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
总之,我系进行的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但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在试卷改革、敦促后进等方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