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盛,李 伟,张 锦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1]。由于医学研究生很少有机会从事真正的科研实践,所以就不宜用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体现其创新能力的高低,而是可以间接性地用其医学知识和科研素养状况去体现[2]。为此,通过分析医学研究生对科研素养相关问题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为构建医学研究生方法学课程群,提高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以潍坊医学院2018年新入校的统招规培研究生287名为调查对象,专业涵盖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等18个二级学科和33个三级学科。
在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根据科研素养所体现的四个维度:科研意识、科研精神、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3],围绕医学科研内涵、课题设计认知、论文设计认知、文献检索方法等四个方面内容[4],拟定了一个含有10个问题的调查表。每个项目按熟悉、了解、不清楚3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记为3分、2分、1分。
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双人录入和核查,采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对应分析对研究生在科研素养不同问题上的认知状态进行相应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为2018级规培研究生讲授“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课的机会,共发放调查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129人(44.95%),女158人(55.05%)。平均(29±4.5)岁。临床医学215人(74.91%),麻醉学21人(7.32%),影像学18人(6.27%),其他专业33人(11.50%)。
学生最不了解的5个问题集中在论文写作法与技巧方面,依次为:问题6(医学方法学应用)、问题8(文献检索内容与方法)、问题5(论文撰写格式及其要求)、问题9(论文投稿事宜)、问题7(论文结果与讨论)(见附表)。
附表 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的认知情况及评分
为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医学研究生在反应科研素养的10个问题上的熟悉程度,以“问题1-10”为行变量,以“回答”为列变量进行对应分析,对医学研究生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的认知情况进行相应分析。依据行因素(问题)及列因素(回答)的第一因子负荷(Dim1)和第二因子负荷(Dim2)绘制因子负荷图(见附图)。
附图 对应分析因子负荷图
由附图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问题的认知程度是“熟悉”的几乎没有;相对“了解”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医学科研的认知问题1-4及问题10;“不清楚”的问题主要是围绕论文撰写及方法选用方面的问题5-9。
将问题熟悉程度作为二分因变量,0代表不熟悉(得分低于平均分),1代表熟悉(得分高于平均分),将学生一般情况及学习态度、方法学课程安排、任课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授课节奏等共14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经历、对待课程态度、方法学课程设置、教师知识与技能、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导师全程管理、参与医学实践等8个要素为影响医学研究生科研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教师知识与技能、方法学课程设置、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3个因素对医学科研素养的影响较大。
通过统计描述及对应分析发现学生对医学科研内涵及原则的认知问题较熟悉,但是对论文撰写格式、医学统计方法、文献检索等问题几乎不了解,反映学生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因而,学校一方面可以灵活开设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流行病学、医学科研设计等医学方法学课程,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加大论文撰写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投稿高水准的核心期刊,同时给予一定的发表奖励,激发研究生主动进行科研创新的激情,推进其科研素养全面提升。
经多因素分析有8个要素是医学研究生科研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如下措施:(1)注重师资队伍、导师队伍的建设。校企联合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选择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能娴熟、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同时聘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实施人才引进和青年培养计划,优化专任教师的学历及职称结构。科学建立合理的导师队伍结构,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发挥导师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打破导师聘任终身制,制订考核体系定期对导师资格进行评定,实行绩效的动态管理。(2)加大教学内容的变革。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并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增加学时进行创新性和启发性教学内容的讲授,新增内容着重立足于理论联系科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演讲式的单向授课的教学方式,实施“以问题的为中心”的启发式案例教学、研讨式情景模拟教学等多样化双向交流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在伦理范围内实事求是地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坚决杜绝抄袭、造假、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5];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主动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信息,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