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贻洁(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大别山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也涌现出无数不屈不挠、视死如归、斗争到底的将军、英雄。刘国胜在《大别山精神综述》中,将大别山精神的外部特征归纳为“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英勇顽强,敢于斗争,百折不挠。”[1]本文将初探大别山人民此种奋斗不休精神的历史(源以及对于现代高职学生的教育价值。
大别山横跨三省,地理条件复杂,当地人民受到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辛亥武昌起义等红色革命斗争文化以及巴人卓绝好斗基因的浸染,同时受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林传统文化教育与影响,使得大别山区军民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即“不胜不休、艰苦奋斗”的地区精神。
大别山区大部分在海拔1500 米左右,最高峰白马尖1777 米。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利于森林植被生长,但是不利于农耕种粮。古时候,人民的生产力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处在大别山地区的人民,若想有足够的粮食果腹,不至饿殍遍野,便要奋起反抗,为粮食、为生存而艰苦奋斗。
在今川东地区至鄂西一带,曾经活跃着一个好战的民族,被《华阳国志·巴志》定义为巴人族。在这些地区,陆续出土了青铜剑等适合短兵相接的格斗武器。[2]在中国古代,北匈奴、南蛮夷等各少数民族中,骁勇善战的民族不少,巴人即是其中之一。周朝初期,巴人活动区域主要在清江流域,楚人主要在沮漳河流域活动。巴人和楚人起初平行活动,互不侵犯,到了春秋时期,交往甚密,为共同利益协同作战。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朝,巴人随之征战,用战歌来鼓舞士气、威慑敌人,战舞伴随着利剑,所向披靡。巴楚两国通过政治联姻、结盟,维持了一段平稳繁荣的时日。但是巴人的民族势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巴人东边疆域不断被强楚兼并,被迫迁徙江洲(今重庆市)和垫江(今合川)建立都城。秦王扫六合后,巴人随秦一起修水利、行秦俗、开阡陌、发展工商,但是骨子里的好战因素还流淌在巴人血液里,致使大别山地区留下的巴人后代依旧具有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炎帝神农的故乡,在今湖北随州一带。《易·系辞下》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通过教百姓使用最原始的农耕工具,锄地开垦,种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使人类文明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转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发展,造就了大别山地区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安土重迁,保卫家园的地区意识。从南宋末年,蒙古族入侵中原,黄安县(现更名为红安)七里坪人民为了守住土地揭竿而起,到明朝,反对李自成、张献忠的进犯,红安人民起义军的劫富济贫,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攻占红安县,红安农民主动参战,镇压贪官污吏,主动开仓放粮,救济灾民,都是一场为了保护家园、守护土地、保卫粮食的人民战争。
上文提到,大别山地区多山谷陡坡,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使整个大别山地区积贫积弱,农业基础设施不足,机械化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劳动力明显过剩。[3]大部分农民存在土地严重匮乏,增收困难,经济长期处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状态。加上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对于贫下中农的残酷剥削,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乃至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内战时期,连年的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更使得原本就少的土地更加颗粒无收,农民在无法吃饱穿暖的情况下,斗争反抗意识更加浓烈,只有揭竿而起才能不被饿死,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因而当地人民的斗争意识更加强烈。
大别山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名人故里。创立“洛学”的“二程”(程颐、程颢)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宽邢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的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孙叔敖是今寿县人;云游四方,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弄清许多疑难杂症,对脉学和奇经八脉深有研究的药圣李时珍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汉赋开山宋玉、茶圣陆羽、佛学大师道信、弘忍、神会、书画双绝米芾,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等,均是大别山区的能人才俊。然而,对于大别山区人民顽强斗争精神,最具启蒙意义的名人,当属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福建泉州府南门外,后到红安地区教书育人的学者李贽莫属。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12 岁时作《老农老圃论》,把被孔夫子大加赞扬的种田人,视为“小人”大大挖苦了一番。26 岁中举人,自此走入仕途,先后出任教谕、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和云南知府。到万历九年,李贽辞官来到湖北黄安,在好友耿定理家,撰写文章,开设讲堂,针砭时弊,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抨击以孔子的是非观为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的儒家学派,批判锋芒直指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张载、朱熹。他的思想独树一帜,具备奋斗批判精神,促进了明朝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加之李贽的“革故鼎新、尊重妇女”的概念前所未有,导致每次李贽讲学时,妇女儿童都挤在门口学习聆听,对整个红安地区人民奋起反抗意识的崛起具有启蒙意义。
1840 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自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大别山区,大部分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地主严重盘剥农民,贪官污吏苛政暴政,军阀政府敲诈勒索,外国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农民阶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时期,大别山区人民参加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各地转战十余年;大革命失败后,湖北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武装组织没有解体,发起了相当规模的黄麻起义;随后成功发起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形成了紧密呼应的连锁大起义[4];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徐海东、李先念、王树声、陈锡连、许世友等一大批战功赫赫的将军将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军民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贡献重要力量。长期的革命斗争传统,大别山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已经深入人民的骨髓和血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形成了大别山区独特的革命文化特点,即大别山地区红色革命的开端性、三大武装起义的重要性、红军的传奇性、将星的聚集性、红色遗址遗迹的丰富性、重大革命事件的厚重性、为革命所作贡献的突出性。大别山人民的红色革命精神内涵包括: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意识先进、品质质朴、行动果敢。[5]他们具有坚定的民族奋斗精神,顽强的战斗意识,百折不挠的质朴品质,为斗争胜利付出一切的果敢行动。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影响的当代中国,仍具有很深的教育价值,在促进培养高职学生的民族血性和民族自尊心,促进培育高职学生的自我革命意识和奋发有为精神,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意识成熟和心理情感丰富,促进高职学生确立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21 世纪是知识爆炸,多媒体盛行,碎片化信息满天飞的新时代,大学校园也迎来了首批00 后。大众传媒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不免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和导向。从本世纪初的《超级男声》,到现如今的《偶像练习生》《明日之子》等选秀节目,都在传播一种男性阴柔美、人比黄花瘦的病弱美,男性浓妆、妖艳、瘦削被越来越多的女生喜爱,自此,很多青少年也在“中性”之路上越走越远。中国男性该有的血性和男子气概在这个时代慢慢淡化,鲜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气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真情呐喊。因此,大别山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具导向作用,高校教师应合理应用,正确引导。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搭建起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同时,也带来了“快餐热”“洋节日热”等一些崇洋媚外的不良习气。“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被当代大学生贴上“低水平消费”的标签,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才是隆重庆贺的节日,外国留学生占有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好的住宿环境,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民族自尊心的缺乏。历史上曾居于大别山的巴人族,为了守住自己脚下的土地,传承巴人文化而殊死搏斗,这种保卫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神仍应被传承。作为高校教师,须教育学生以和平友善的态度接纳外国留学生,展现大国风姿,兼收并蓄,但同时,应挺起民族的脊梁,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为传承炎黄传统文化而不懈奋斗。
高职院校迎来的首批00 后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超前消费、学习动力不足、过度关注外貌、无心国家大事、社会责任感缺乏、网络成瘾等突出特点。部分具有自省意识的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缺乏自我革命的精神,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与大学生涯规划,今日允诺,明日放弃。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享有国家丰厚的扶贫补贴,经济上的危机感缺失,试图走出舒适圈,改变命运的动力缺乏;部分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自认为家庭条件优渥,毕业后子承父业即可,对规划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嗤之以鼻,毫无奋发有为的精神。
针对21 世纪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大别山区人民奋斗精神的具体表征,对当代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促进作用。帮助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学习前沿技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职业技能,在动手能力上进行自我革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促使学生在物质丰富、精神优渥的校园环境下,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奋发有为,做一名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职业技能人才。
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青年人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居住空间狭窄、工作负荷过高、交通拥堵、择偶困难、孩子教育的精英化等等,层层重压下,大部分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严重者会发展成为“重度抑郁症”“反社会人格障碍”“被迫害妄想症”患者。面临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正确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反哺当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参观革命圣地、传唱红色歌谣、瞻仰革命先烈、学习红色精神、重踏革命之路这些感性体验,来达到对心灵的洗礼。通过重读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对话”,学习他们“红旗不倒,不胜不休”的奋斗精神,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意识成熟,认清本我,找到自我,在逆境中学会自我鼓励、自我疏导、自我救赎、顽强拼搏,才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00 后的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或是离异家庭,虽然生活无忧,但是并未享受到优渥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悉心照料、言传身教,虽已长大成人,但部分学生心理情感缺失严重。终日沉迷网络世界,没有信仰,拒绝交际,“丧”和“囧”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各高职院校应通过对在校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宣传和弘扬大别山人民的奋斗精神,讲述革命先烈意志坚强、行动果敢的革命故事,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并通过“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世纪,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生在和平年代的00 后,对战火硝烟有巨大的好奇心,加之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煽动,思想激进、行动激烈,扰乱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2019 年上半年,由于香港正式启动修订《逃犯条 例》而引发的香港废青上街打砸抢烧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即是明证。学生间流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价值取向,面对同学间的小摩擦,时而产生口角,甚至发展为校园霸凌等恶性事件。对待“港独”“台独”分子的挑衅和暴力案件,隔岸观火,麻木不仁,甚至出现导向错误。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播放革命先烈为夺得民族独立、地区独立而付出一切的革命影片,通过讲述栩栩如生的红色革命故事,使当代青年学生,了解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了解到“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时代主旋律。不论在香港和台湾的“一国两制”问题,还是中美关系问题上,当代高职学生,都应该秉持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和平发展,才能为当代高职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更平坦的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各高校教师可以将《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主要阵地,辅以大课程思政背景下,各专业课的课堂渗透与灌输,紧抓网络教育这一便捷的法宝,在社团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主题教育等方式,宣传大别山区军民“红旗不倒,不胜不休”的艰苦奋斗精神,帮助当代高职学生培养民族血性与民族自尊心,促进培养高职学生的自我革命意识和奋发有为精神,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意识成熟和心理情感丰富,促进高职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历史(源复杂,具有深刻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心理导向价值、经济价值和军队建设价值。而大别山军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彻底消灭敌人,解放劳苦大众,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顽强战斗作风,历久弥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仍具深远意义。追溯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古为今用,是一条任重道远的漫漫长路,仍需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