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路径探讨

2020-01-16 22:25李中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群众质量

李中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450000)

社会组织的党的建设工作是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种学会、协会的党建工作,大多没有真正破题。社会组织党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总计26.5万个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随着组织覆盖持续推进,如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就成为寻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破题之策的关键。

一、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必要性

“质量”一词在辞海中的释义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1]。把质量内涵引入社会组织党建领域,实质上就是以内在实效性衡量党建工作开展优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2]。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在加强基层各个领域党的建设工作上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许多经验,但相较于其他领域,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无疑较为薄弱。进入新时代,社会组织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作用愈加重要,更加凸显了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必要性。

(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能否得到巩固。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群众涌入政事企传统单位体制外的市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催生了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4月,全国社会组织总数已经达到869885个[3],这些社会组织不仅吸纳了大量人口就业,还吸引了大批志愿者在其中提供服务,实际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体制的新组织空间。对于这样一个发展迅速并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新兴组织领域,党组织必须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与其他领域相比,社会组织具有人员的流动性、活动的分散性、行业的专业性等特点。虽然长期以来在上级要求下,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很多社会组织党建的创新型实践探索,但很多“创新”都是“在行政化压力推动下的外生任务性党建的产物”[4],并不能充分契合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组织设置、活动开展、目标考核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服务引领群众”的效果实现并不理想。因此,在新时代要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必须通过进一步改进党建工作开展思路与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性、实效性,实现社会组织党建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把社会组织领域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完善党在基层的治理结构的需要

随着政府职能转换、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基层党建工作已经由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三个传统领域向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三大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5]。在这之中,由于社会组织大多是由某一区域、某一单位或者群众自愿发起构成的,是政府职能向社会让渡形成的产物,与其他两大新兴领域相比,其又具有更强烈的非政府性、社会广泛性和群众性特征,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与实践者。从本质上看,社会组织的形成发展本身就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其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就是党对基层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由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如何引导社会组织领域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还处于自发探索阶段,工作开展质量还不够高。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治理的诉求日益高涨,社会组织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迫切需要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水平来更好引导群众正确参与社会公共治理,防止社会组织成为局部利益、单纯行业利益、小集团利益、特殊群体利益的工具,走向泛民主的狭隘通道[6]。因此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水平,不仅是党深深植根于基层群众之中的一条重要路径,还是完善党在基层治理结构的一条关键途径。

(三)更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组织正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公众有序参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承担了很多针对性服务与特殊内容服务,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重要补充,切实填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空白,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参与力量。由于社会组织的非公性、自营性特点,与体制内单位相比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一方面,社会组织成员的流动性大、自发性强,核心人员的去留对整个组织的专业水平影响较大,造成社会组织整体的专业水平时好时坏;同时社会组织成员多由专业性人员构成,管理型人才普遍较少,对自身管理较为放松,导致很多组织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也使得提供公共服务质量时好时差。另一方面,目前社会组织登记门槛较低,监管力量还没有完全跟上,各类社会组织整体水平素养参差不齐,由于社会组织与群众联系较为密切,如果某些社会组织内存在不好的观念思想作风,很容易造成不良思想风气在民众中传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必须通过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功能,有效把握群众思想动态,维护其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进而更好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

二、提升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要素

党的建设质量的基本要素即是党的建设质量的必要考察方面,按照其对党的建设质量影响的不同维度,由党的宗旨、功能、效能、稳定、创新等构成[7]。具体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中,可以具体从践行党的宗旨质量、党组织功能发挥质量、党建工作效能质量、党建工作创新质量等方面进行考察。与其他领域相比,社会组织有其强烈的自身发展特点,党建工作开展无疑也具有其特殊性。深入挖掘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内涵与要素,无疑是在实践中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前提。

(一)践行宗旨要素

践行党的宗旨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宗旨既是党组织建设最基础,也是党组织建设的灵魂要素,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的建设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践行党的宗旨质量要素可以通过党组织内学习氛围、服务意识、作风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一个具有较高建设质量的党组织,首先,应当具备浓厚的党的理论学习氛围,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方法有效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保障学习效果,使组织内党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自觉遵循。其次,组织内党员应当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服务意识,不仅能够时刻关注组织群众工作生活状况,看问题于群众之前,还应当具有不回避、不逃避问题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于群众之前。最后,党员干部还应当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在工作中严谨务实,在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遵循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

(二)功能发挥要素

党的功能要素是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关键要素,党在基层设置党支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发挥政治功能。对于社会组织而言,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说明,即“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8],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以“引领服务群众”为自身最突出内涵,以服务群众实效性为衡量党的功能发挥质量的评价要素。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看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是否真正感到满意。“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是现代政党的核心功能,普通民众就是希望政党能够代表其利益和意志,通过政党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而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9]。只有群众对党的工作表示满意,才能说明党的工作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真正落到了实处。要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工作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拥护,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三)工作效能要素

党建工作效能要素是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济性要素,即通过党建工作开展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效果”比较,考量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投入多、规模大但却流于形式、内容空、实效小的党建,是低质量、低水平的党建,必然面临“前期繁花似锦,后期无以为继”的窘境。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程,特别是对于行政资源较少、经济实力普遍不强的社会组织,更应当在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规范党的建设成本投入。较高质量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科学规划建设成本,实现党组织建设投入与产出、形式与内容、数量与质量达到平衡或高效状态。只有这样,才是较高质量的、满足人民取向的党建,才能使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活力。

(四)实践创新要素

党的实践创新要素是党建工作的品质性指标,是指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党组织采用新手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在社会治理领域不断涌现一批批新兴的社会参与力量,随着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按照传统的“一招鲜”党建思路无疑是无法适应时代引领社会组织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目标没有现成的规划与线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实践中创新摸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实现。因此,一个具有较高建设质量的社会组织党组织首先要在组织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能够激发引领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然后积极用新手段、新方法协调和解决好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困难与新问题;此外,还应该在实践创新中积极探索理论创新,形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广泛适用的新思路、新经验,打造出自身的党建品牌的能力。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全面领导的现实需要。

三、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要以发挥政治核心功能为遵循,从质量要素着手,把握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特色内涵,不断抓实抓好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

(一)提升制度建设质量

制度是保持党支部活力的保鲜剂,必须不断理顺党建管理机制、提升党建制度科学性进而有效保障党建工作的开展。首先,理顺党建管理机制。当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社会组织党建多头管理、多头考评的情况,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应当首先理顺机制,明确党建主体责任。各地方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于行业协会型社会组织可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并充分发挥相关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对于社区服务型社会组织,可以将原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将“两新”组织党组织统一纳入管辖,直接将社会组织与社区工作接轨等,通过统筹归纳纵向管理、划分归清横向责任理顺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的组织与发展特点,如果按照传统党建考核评价方式,难免出现“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的现象。一是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党建工作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不贪多求全,每年给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立一两个党建质量目标,以脚踏实地的态度追求长远建设。二是在考核过程中防止形式主义,摒弃多头考核、材料考核情况,注重党建考核的实效性,提倡采用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将群众对党建工作是否满意来作为考核社会组织党建实际效果的首要标准。三是,要注意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对于党建工作开展成果十分优秀的党支部要予以及时表彰,物质奖励与荣誉奖励都要有所体现;对于那些工作开展具有实效性、创新性的党支部,上级党委也要及时挖掘其经验方法并予以推广,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

(二)提升组织覆盖质量

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因此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质量,必须把形成有效的组织覆盖作为核心工作目标。一方面,实现党支部有效设置。在扩大组织有效覆盖上,除了对具有三人以上党员的社会组织做到党支部应建尽建以外,还要在社区党委的统筹调配下尽量保证每个社会组织都有一名以上的党员或党建联络员,使党的声音能够传递到每一个社会组织,并起到党建“孵化”作用。在优化组织设置方面,要在充分尊重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便于社会组织工作开展的原则进行党组织分类管理,采用创新方法实现组织设置的灵活性、有效性。例如,浙江省枫桥镇在党组织引导下把镇级社会组织按作用分为平安创建、志愿服务、行业发展、文娱宣传等四类,分别制定标准、制度和章程[10],在党员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的组织覆盖,十分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还应当继续开展联合党支部的清理规范工作,对于覆盖单位过多或者确实不具备开展党建工作条件的联合党支部要酌情予以取消并整合,避免党建资源浪费,保证党支部设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实现党员有效管理。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比较强,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组织内各类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的有效管理,也是检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多尝试运用新兴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通过采用线上APP录入信息等方式实现流动党员线上报名参与活动、线上参与组织生活,让组织内流动党员能够实时交流,实时缴纳党费。同时加大社会组织党员吸收力度,目前各地党委分配给社会组织的入党名额还比较少,下一步可适量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就读高校期间或前任岗位上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人员,可以采用挂靠机关党支部等形式加强培养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

(三)提升服务群众质量

提升服务群众质量是突出党建特色内涵、提高党建工作效能的核心途径,要遵循好服务引领群众的社会组织党建特色内涵,不断优化党建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合理规划党建活动开展标准。应当依据社会组织自身涉及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党内组织生活质量标准,在内容上体现出“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的特色党建活动,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同时要掌握组织生活开展制度规定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平衡。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既不能太过频繁影响到正常业务活动开展而陷入形式主义误区,又不能长期不开展党建活动造成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党组织要在吃透上级制度规定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党建活动开展与业务发展的平衡点,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规范。其次,要不断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党建内容。社会组织门类多、覆盖面广,一种党建活动范式不可能“包打天下”,要摒弃工作“拿来主义”,结合好自身行业特点,以务实精神不断优化党建工作内容。例如,对于行业协会党组织,要及时倾听会员单位困难需求,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为会员单位解决实际困难;而对于基金会组织,则要帮助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质量,协调畅通资金与物资募集渠道,帮助其提升社会公信力;等等。把行业特点与服务理念相结合,找到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相结合的抓手。最后,要及时听取反馈。党建工作开展的好坏,群众满意是关键。党组织要设置反馈渠道,以一定时间段为周期听取组织内群众反馈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规范意见及时认真听取,改善提高工作质量。特别是对于群众提出的新困难与新要求,要详细记录并在党内组织生活会上提出来,作为下一步优化党建工作内容的主要参考依据。

(四)提升队伍建设质量

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执行的“人”,社会组织党建人才资源先天不足,因此要把提升队伍建设质量作为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一是优化人才队伍。目前,许多社会组织都是聘请党政机关的退休干部作为党支部书记,退休干部长期从事党政工作普遍能力较强。要充分发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可采用“老新结对子”、定期举办“老干部培训班”等方式,充分发挥老干部言传身教作用,在社会组织内部择优培养出一批青年党建带头人,发挥党建人才内生优势。对于没有上述条件的社会组织,可由上级党委牵头,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建指导员或从上级党委和群团组织中选派。对于社会吸纳的党建指导员要设立服务期,在服务期满后,上级党委要在选调生考试等遴选考试上给予社会招聘党建人才政策性支持;对于上级选派人员要保证其工资待遇与人事关系,在选派期结束回归本单位后,职级晋升上也要予以政策倾斜。二是加强能力培育。要在各级党校开展专门的“两新”组织党务能力培训班,重点对党务常识和党务工作组织程序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期满后,要组织严格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能发放结业证书。此外,还可以尝试由上级党委牵头,邀请省、市级党校、科研院所专家编撰印发专门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常识小册子供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日常使用,为日常党建工作提供便利参考依据。三是构建激励氛围。一方面,要增强党建工作“仪式感”,可以通过佩戴党员徽章、过政治生日、唱国际歌等方式增强组织内党员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提升组织内党员投身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增强党建工作获得感,上级党委要在日常工作中多关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发掘一批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党建人才通过电视、报纸、自媒体平台予以表彰宣传,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增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在社会上营造良好党建氛围。

猜你喜欢
党组织群众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