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0-01-16 20:57:0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当前社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过于追求制造速度的现象,例如:幼儿教育小学化、盲目从众心理及快餐式生活方式等,集中体现现代社会人们过于追赶速度反而忽略质量的状态。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期间不仅仅需要速度支持,更需要追求更高的质量。与常规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学习往往停留于专业技术领域,其就业方向局限于技术应用型行业,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1]。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以高职院校基本特点为依托,主张向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方面教育教学,而与“工匠精神”教育相融合能明显提高总体教学效果,符合可持续发展国策的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传统。从高职院校学生角度来看,历经多年基础知识教育,往往寄希望于进入高职院校中学习多样化的技能及知识,特别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理念相对普及,严重削弱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与其它课程相比,思政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相对深远,一旦停留于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则无法调动学生自主性。同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及照本宣科课本内容的问题,不止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存在引发学生厌烦情绪的可能性,反而排斥课本内容,浪费更多教学时间影响总体教学效果[2]。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造成课程分配合理性远远不足。

(二)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以考试成绩为考核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促使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及心理准备考试,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说,仅仅依赖考试或考察课本范围内教学内容等方法,无法全面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3]。同时,部分学生存在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可能性,甚至依靠教师划出考核重点等方法进行考试评估,造成学生错误认为思政课属于“背书课”,反而丧失课程开设的意义。此外,思政课程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为核心目标,往往倾向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提倡学生自主消化课本知识,一旦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则难以融合自我思考,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分析

(一)出发点抑制。通常,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以帮助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为核心目标,而高职学生个人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是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优势。现实生活之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从事于专业技术领域,此领域对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及个人品质的要求相对严格。社会企业及广大受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要求往往体现于个人品质及技术水平,尤其是个人品质高的职工深受众人信任及欢迎[4]。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尽量于学生毕业前期提升其思政水平,为学生顺利就业及日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且将“工匠精神”视为各个领域从业者的岗位要求,肩负着自身岗位职责,努力追求工作质量。

(二)教学任务契合。“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代表中华劳动人民工作品质的名词,往往被视为当下社会亟需的工作精神。高职院校学生深受专业学习特殊性及未来就业固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寄希望于经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养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5]。同时,当下社会中部分就业人员缺乏“工匠精神”,造成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肩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将其未来就业方向与企业发展间相互挂钩,规避出现态度怠慢或失误的情况,为企业或个人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说明“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学任务间不谋而合。

三、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

(一)优化教学理念。从实际角度来看,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计划实施效果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某种程度上决定教学计划是否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旦教学理念出现偏差或不适用等问题则存在造成“工匠精神”教育偏离原有教学行为的可能性,无法保证二者间融合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思政教师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从根源上认识到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探索“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教学方案。同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解惑的作用,持续调整教学方法,突显学生教学期间的主观能动性。

(二)调整团队结构。与高年资教师相比,年轻的思政教师往往更容易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高年资教师往往个人能力及思想观念等层面均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工作要求。同时,从本质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均同属于一项工作内容。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优化思政教师团队结构,尽量于人才招聘阶段全方位评估各个应聘人员的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思想水平、教学经验及岗位精神等,重点审查其对于“工匠精神”教育的看法,挑选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纳入教育团队。同时,搭建完整的内部教师培训机制,针对在职教师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岗位培训,提供更多自我提升机会。

(三)革新教学方法。由于创新是“工匠精神”核心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客观上要求相关高职思政教师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尽量于教学前期全面展现“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同时,革新教学方法是“工匠精神”教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且提高其教学效果的有利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思政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作用,确保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并且改变原有的课堂形式,积极组织微课教育教学,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培育及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呼声及方向,而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是树立大学生“工匠精神”及意识的前沿阵地,二者内容相容性、价值相通性及任务契合性间为彼此融合提供可行性条件及环境。同时,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建设者。因此,相关高校思政教师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从根源上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间相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明确划分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工匠精神”的从业要求,侧重于培育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及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