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主要使命是传承文化、教授知识、培养人才和引导社会价值观。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使命能否顺利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与大学生都对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以期达到社会及大学生对青年思政教师的期望。目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大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有理想,富有激情,但由于受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经验不足、知识储备量有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自身基本都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但是,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可能对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对于青年思政教师来说,一定要敢于面对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把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去,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赞同。要相信真理是可以打动人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引导、帮助大学生,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当前大学生主要是“95”后、“00”后,这一批大学生思维活跃、以自我为中心突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因此也更加关注自我。[1]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易形成“对人严格、对己宽容”的思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再加上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能给予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几乎学习以外的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导致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青年思政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代沟少,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或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青年思政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95”后、“00”后大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
(三)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当前,青年思政教师是思政队伍中的主力军,提高青年思政教师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思政教师要提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例如: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2],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感;要提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打破传统思政课的模式,让学生喜欢爱上思政课,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等等。总之,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能力才能使自己发展的更好,才能渐渐实现自我追求、自我价值。
(一)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全,综合素养有待提高。首先在选拔任用环节,部分高校由于师生比不足,缺思政教师等原因,在招聘录用时会出现放低要求现象。例如:暂不考虑是否为中共党员、本硕博专业是否一致、能否胜任思政教学等要求。其直接结果就是易造成思政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化、甚至会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任何教师都能够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这不利于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其次,部分高校中制定了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计划,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培养计划落实不到位,甚至成为“摆设”、成为青年思政教师的“美好愿景”。例如:高校中的“传帮带”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忙于科研,无暇顾及,“传帮带”就变成了额外的负担,而后流于形式;专家培训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一学期培训一次、甚至一年一次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实地考察调研,考虑到经费、安全等问题,许多青年思政教师工作几年也难有一次实践考察机会。青年思政教师的发展更多依靠“自力更生”。
(二)缺乏实践,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大多数青年思政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在学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理论知识,缺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机会,这会使青年思政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造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比例不协调,再加之部分青年思政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有限,其结果就是学生会感到空洞、没有说服力,影响青年思政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思政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关注不到教学主体的对象——学生,导致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学能力欠佳,教学效果有待增强。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教龄比较短,缺乏经验,教学能力不足,知识也未形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等现象。这些都是不可避免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课堂角度来说,由于和学生年龄相仿,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也会觉得教师过于年轻,轻视、无视青年教师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95”后、“00”后的大学生更加关注教师带给他们的直观感受,有良好的感受,才会去体会课堂的内容,才会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些方面,青年思政教师仍有提升空间。
(四)科研能力较弱,教学创新有待加强。造成科研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青年思政教师基本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做科研。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精疲力尽,更谈不上创新问题了;其次,部分高校在对于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再次,从青年思政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存在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思考、知识更新不及时、对科研的热情不高、缺乏尝试的勇气、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对一些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不了解,对科研项目缺乏敏锐性等问题,导致青年思政教师对科研意识认识不到位,容易轻易放弃,最终造成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薄弱。
(一)以综合素养为基础,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首先要严把“进口关”,提高思政教师的标准、要求,政治素质始终放在第一位,同时掌握青年思政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能力等基本情况。对于不能胜任思政教学的应当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不予以聘用。其次,不断完善、落实对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目标及计划。通过高度重视、制度管理、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大对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力度,促使青年思政教师快速成长,达到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设立青年思政教师队伍培养专项资金,让更多的青年思政教师有机会去实地调研、考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培养出有深度、有温度的青年思政教师,必须要深入实践中去。
(二)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拓展知识储备库,提升教学水平。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对于青年思政教师来说,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储备量、不断调整、提高教学能力是一名合格思政教师必备的基本要素。要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将碎片化的知识连成一个完整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教育教学的深度、说服力。其次,对于青年思政教师而言,还要加大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力度。不能只学习与思政专业相关的知识,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自身,尽可能的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这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水平、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教师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运用等能力。经验是可以积累、借鉴的。青年思政教师授课,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能力是关键。首先,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社会动态、热点新闻、重要事件等,有选择的把它们变成自己授课过程中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不乏味、空洞,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要熟悉教材,消化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教材知识点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避免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否则学生觉得无聊,自然也就没有教学效果。再次,要达到教学效果,一定要管理课堂、管理学生。最后,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表达能力、亲和力、着装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95”后、“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对事物要求也较高。如果青年思政教师仍然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呆板、毫无新意,不赏心悦目,那么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减弱教学效果。
(四)激励教师科研,为教学创新打牢基础。首先,从学校角度来说,应尽可能的按照师生比配齐思政教师,合理安排青年思政教师的课时量,不能让青年思政教师变成上课的机器。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会严重影响青年教师做科研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制度、办法激励青年思政教师做科研。例如,经常将青年思政教师送出去参加科研讨论会、交流会等,有利于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意识,开拓青年教师的科研思维和眼界,提升科研水平。其次,青年思政教师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扩大视野,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勤于思考,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树立做科研的信心,要加快从“被动科研”到“主动科研”的转变。同时,要有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的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做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对于青年思政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年思政教师是完成这个使命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自我成长,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