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讨

2020-01-16 20:57:0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教育、医疗、交通、税务等各个领域内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使职能、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和执行机关,势必要具有高素质、高效率、精准有效的服务质量。目前来说,现存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滞后性、程序化、模式化管理比较普遍。对其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管理制度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将内部人员统筹工作做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发挥工作职能。

(二)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将信息化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价值。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反馈效率,开展新的沟通模式。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能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各部门的相互配合。而且,信息系统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简化数据处理的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对工作进度一目了然,清晰明了。随着近期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上具有显著效果[2]。

二、事业单位中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规模较大、单位人员数量较多。不便于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人员一般都注重外部服务工作的开展,并没有注重对人力资源内部的管理工作的落实。许多工作人员进入事业单位编制体系,抱着一劳永逸的工作态度,就不难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相关管理人员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就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管理者并没有深入的对问题根源进行研究,问题出现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也并没有改变固有的思路,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对工作人员而言,这也并不利于顺利开展工作。甚至对工作效率也有负面影响。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全落后于时代发展,甚至还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众多,分工明确。各个工作部门之间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工作内容的专业性也比较强。所以相对于普通企业来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程序化,将不同部门的问题统一套用一个模板,并不能结合部门特点进行专项管理。而且,考勤方式也并不严谨,并不能准确、清晰的对考勤内容进行记录。还占用了较大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甚至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加班时间等进行准确计算,对于法定假期、工资构成以及各项考核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这样就间接的造成了工作人员态度消极,影响工作质量。而且培训方式大多为外地学习考察,回单位后总结先进经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同时培训效果也并不显著。

(三)缺乏高效的管理效率。目前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中,纸质材料还是作为工作内容的重要载体存在。例如工作人员入职资料、休假申请、人事调动等,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档归类,管理人员也很难全面的员工情况,以及对于了解事件的进度也很困难。人员招聘的途径也非常具有局限性。一般是通过事业单位官网、张贴告示、报纸、当地主要的媒体等途径来进行招聘内容的发布。人员招聘上会通过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这样会导致信息的传播范围受限,受众面较小,对招聘工作产生很对不利的影响。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管理人员也要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创新改革,重点关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借鉴。首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传统管理思路的缺点和局限性。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要点,通过与信息化结合推陈出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要做到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真正的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放在首位。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发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管理人员要真正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关注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实行高效的管理办法,真正为了促进工作的效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

(二)建立新型人力管理机制

1.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立合理的激励策略。激励机制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有显著效果,无论大小企业都需要确立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由于事业单位的形式和单位性质,激励机制比较单一、传统。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出过于程序化,体制也过于僵化。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其的激励作用意义不大。通过与信息化结合,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更具体地制定符合员工个人发展地激励机制,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

例如,在日常考勤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结合相关地打卡软件。管理者只需要设定好打卡地定位区域和时间点就可以了。不仅方便员工个人操作,提高了准确性。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每天进行一天工作内容地总结,标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工作事项。便于直系领导进行查阅。这些系统会将员工的考勤状况和加班、休假情况进行统计,将员工的工作完成率,以及项目的进展绘制成报表,可以明确的关注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在季度激励和年度激励时,给管理者提供具体的参考资料,便于管理人员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察工作[3]。

2.通过信息化工具推进员工培训。目前为止,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重点还是采用外派学习的方式。不仅浪费资源,也影响工作效率。与信息化进行结合,员工培训的方式就有了多种选择。

例如,对于工作人员思想文化教育,管理人员要善用“学习强国”这个软件。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对时政要点、会议指示、会议精神进行及时的学习。对于机关专项工作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视频资料、远程分享会议等方式,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也可以通过单位内部的培训系统,建立个人的培训体系,直属领导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线上的培训和考核,掌握工作要点,提高工作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员招聘工作。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国家招聘考试统一进行招考并录用。但是,随着业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需要对专业性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编外人员进行人员的补充。然而在以往的招聘模式下,事业单位与社会企业相比并不占优势。如今,要针对时代特点,灵活的借助于网络招聘平台的资源,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发布招聘方案。提高招聘信息的关注度,积极与优质的专业人才取得联系,以便于保证单位招募到高水准、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受到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工具,做到建立流程、完善制度。在时代创新的风口浪尖上,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抓住关键要点,进行创新改革。主动了解发展趋势,始终保持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确立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提高效率,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