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调节岂能无迹可寻

2020-01-16 16:50
航空财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证据产品

营业收入作为集团公司对下属单位考核的主要经营指标,是单位年度经营成果最直接的展现,对单位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工资总额控制指标确定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直以来,当营业收入无法完成下达的考核指标时,部分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对营业收入进行粉饰和调节就成了“常事儿”,手法可谓是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且隐蔽性强,既扰乱了集团公司对各单位正常的考核评价秩序,也对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某年3月,根据集团公司年审统一部署,A审计组对F公司进行了201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审计中,审计组积极关注F公司收入确认的真实性,抓住疑点,深挖细查,多角度印证,最终揭示了该公司提前确认营业收入、虚报主要经营考核指标的问题,并上报集团公司进行了处理,在维护集团内部审计权威的同时,也促使该公司客观、规范地反映年度经营成果。

一、疑团初现

F公司是一家从事某项大型装备制造的重点企业,体量庞大,其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对集团公司整体考核指标的完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类企业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组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审计组进驻伊始,现场审计组Z组长即要求每名审计员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来开展审计工作。

前期调查中,Z组长发现,集团公司对F公司上一年经营业绩审计的营业收入科目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大量F公司产品交付和收入确认的内容,似乎想反映什么问题,但最终又并未形成审计结论,正式报告中也未反映。

上一年审计组究竟想查出什么问题?看底稿记录,数据主要集中在交付记录和收入确认记录,且审计员记录底稿的措辞中并未明确认定收入不存在问题,很有可能是对F公司收入确认方面存在疑虑。但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审计组最终无法形成审计结论呢?Z组长决定打破常规,大胆启用新入职年轻审计员小G担任营业收入主要审计人员,希望借助其“初生牛犊”的冲劲儿和没有定向思维局限的优势,在该业务循环审计中有所突破。

二、按图索骥

审计员小G虽然审计经验不足,但处事沉稳,不急躁、不畏难,按部就班地沿着销售业务的流程,从F公司201X年和当年(201X年的下一年)连续两年的经营计划入手,把每一台/套产品对应的销售合同、财务收入确认记录进行了逐项统计和对比,数据量是庞大的,过程是枯燥的,但线索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201X年12月已确认收入的产品编号为M1、M2的两台/套产品,在当年经营计划中依然有试验任务呢?

充满疑问的小G翻开了F公司201X年12月份收入确认的会计凭证,想看一看F公司收入管理制度和产品交付制度中提到的产品完成交付验收的重要凭据——《某产品验收单》是如何对上述两台/套产品交付情况进行记录和确认的。但是,F公司收入确认凭证附件非常的简单,仅有销售发票和财务人员自制的明细表,《某产品验收单》被告知因涉密未作为凭证附件保管。更为奇怪的是,F公司按照小G要求从检验部门调取的《某产品验收单》中,独独少了M1、M2两台/套产品的身影。F公司仅能提供这两台/套产品的《完成工作确认书》,其上貌似有客户驻公司验收代表签字,该单位会计主管坚持:“此《完成工作确认书》有客户签字认可,足以证明公司完成验收交付”,但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不肯向审计组提供M1、M2两台/套产品《完成工作确认书》的复印件。

审计员小G感觉自己似乎已经摸到了“门路”,但也似乎遇到了瓶颈,鉴于F公司产品单位价值高,两台/套产品涉及营业收入XX千万元,影响利润总额也相当可观,此部分收入是否在当年确认对F公司年度考核指标能否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G立即将了解到的情况向Z组长进行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疑问:“Z组长,《完成工作确认书》能作为完成交付验收的依据吗?为啥他们不肯让咱留存复印件呢?里面的客户验收代表签字咱又无法证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Z组长听完情况后,回想起曾经在F公司计划主管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墙面上看到过有一张一季度任务计划进度图,立即带着小G再次到该计划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就其他事项进行询问,询问中,Z组长和小G不动声色地对墙面上的计划完成进度图进行观察,当年1季度工作计划中,M1、M2两台/套产品试验任务赫然在列。

回到审计组办公室后,Z组长表情略显沉重地向小G交代:“别着急,如果F公司这两台/套产品201X年底没有交付,今年1季度还有试验任务,那因为春节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产品还在F公司!既然已经‘打草’了,那咱就快马跟进,下午一上班就对存货进行盘点,到他们现场看看,那两台/套产品到底在不在现场!”

春节刚过,寒潮又来,地上还未融化的积雪被凛冽的寒风刮起,伴随着风声盘旋而过,新年伊始,F公司工作区内仍然是一片凌冬的景象。Z组长下午一上班就立即带着审计员小G和另一名负责存货审计的审计员小W在F公司财务人员和试验场所主管人员陪同下,顶着刺骨的寒风穿梭在各个总装车间和试验场所,掀开产品的罩衣,对照着产品上的编号,认真地核对、记录。

终于,在试验场所的某库房内,两台/套还未喷漆、仍有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的、与要找的M1、M2外形一样的产品出现在三名审计人员的视野,小G和小W对视一眼后,不动声色地走到产品的侧面,产品上M1、M2的字样映入眼帘,产品实物找到了!Z组长平静地与现场作业人员攀谈,了解两台/套产品进展情况,对方看到试验场所主管人员在场,直言相告:“产品正在调试,尚未封装完毕,也没有完成试验……”

实物盘点结束后,在三名审计人员要求下,除F公司参与实物盘点的试验场所主管人员、财务人员外,试验场所负责人也在实物盘点表上签字确认。至此,F公司将截至审计日尚未交付的两台/套产品提前至审计年度年底前确认收入的真相,似乎已经浮出水面,且证据“确凿”。

三、“围追”仍需“堵截”

天黑的早,回到审计组办公室时也早已过了F公司下班的时间,Z组长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小G和小W晚上加班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迅速形成审计情况核实表,要求对方给予确认和答复。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这份核实表并不难写,但是,问题真的这样就可以确定了吗?

加完班回到住所的Z组长久久不能入眠,脑中对各种线条进行梳理,F公司收入管理办法中的某条款一直浮现在脑海:“产品收入确认依据为验收单或者完成工作确认证明以及开具的产品发票”,F公司是可以提供《完成工作确认书》的(虽无法辨别签字是否属实),那么,这两台/套产品是否确实存在特殊情况而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呢?如果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F公司会否以此为借口混淆收入确认的标准呢?上一年的审计工作底稿中似乎审计员也有类似顾虑,但却无法形成最终审计结论是否也有此方面因素影响呢?

问题带到了第二天。无法安睡的Z组长早早起床,一个人漫步到厂区,清晨的F公司工作区内显得空荡荡的,凛冽的寒风打着旋儿,从树梢盘旋而过,并将道路边上的积雪卷起,扬向天空。寒风刺骨,Z组长下意识搓了搓脸,拉了拉帽檐,似乎又清醒了许多。还没到工作时间,Z组长沿着厂区内一条笔直的干道缓步前行,看着试验场所棚子内摆放着的产品。“就这么下发核实表吗?还有其他证据缺陷吗?会不会有疏漏?”一个个问号在Z组长的脑海中萦绕。

接近道路尽头,一个念头突然蹦了出来:“不行,不能匆忙下发核实表,一旦F公司相关层面领导和相关部门有所警惕,并对收入确认的标准和时间进行混淆时,审计组想进一步搜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将会更加困难,必须在证据更加充分时才能下发核实表,避免重要问题到最后因关键证据和细节无法闭环而付之流水,但是行动必须迅速,夜长梦多!”

四、“柳”未暗“花”又明

兵贵神速,F公司一上班,Z组长立即带着小G和小W直奔F公司内部负责检验交付的技术验收部门,简单听取了F公司产品向用户进行交付验收的流程介绍,F公司技术检验部门的介绍与其产品交付制度和审计人员了解的交付标准并无不同,即“产品铅封条件具备后,填写《产品验收单》,用户代表验收合格后应由公司总检验师、公司负责人、用户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Z组长当即要求该部门提供F公司201X年所有完成验收交付产品的《产品验收单》,小G和小W现场对验收单进行了盘点记录。不出意外,该部门提供的201X年全部《产品验收单》中,根本就没有M1、M2两台/套产品的验收记录,但是早已对F公司审计年度确认收入对应产品编号烂熟于心的小G和小W突然发现:居然还有另外N台/套产品在201X年完成验收交付,但却并没有在201X年确认收入。小G和小W不动声色地完成验收单的盘点,并让F公司技术检验部门负责领导签字后,三名审计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M1、M2两台/套产品提前确认收入的问题,证据链终于闭环了,而且,还有了额外收获!

接下来的确认工作并不困难,小G和小W在上年审计工作底稿中轻松地找到了“多出来的”N台/套在201X年完成验收交付但未在审计年度确认收入产品对应的收入入账记录,经调取F公司前一年相关会计凭证,F公司N台/套产品在201X年完成验收交付但提前至前一年末确认收入的问题得到了证实。困扰上一年度审计组的F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的问题,终于也浮出了水面!

至此,审计发现问题中,涉及提前确认收入金额高达X亿元!

五、尘埃落定

得出审计结论后,审计组立即向F公司下发审计核实表,并作为重大事项向集团公司审计部门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问题得到了集团公司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要求F公司主管领导就相关情况进行专项汇报说明。集团公司审计部领导对审计组的重大发现和严慎细实的审计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随后,F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要求对该事项进行了规范处理。

六、经验与体会

回顾审计全过程,总结经验如下:

1.关注紧邻会计期间相关业务的延续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审计年度的问题。本次审计正是从上年度审计工作底稿中发现疑团,在下一年经营计划中得到线索,进而在当年交付记录和实物盘点中得以证实,才能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2.审计人员要深入到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现场,主动观察、发现线索,而不能长期待在办公场所等着被审计单位把线索双手奉上。

3.一旦发现重大线索,行动要“快”、证据搜集要“准”。内部审计手段和权限受到一定制约,因此一旦发现线索,尤其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考核指标影响较大的线索,要快速渗透到具体的业务流程,取得最原始、可靠审计证据,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让对方无可辩驳。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证据产品
年年有“鱼”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