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讲一个革命先辈的故事,就是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参观一处革命纪念场馆,就是瞻仰一座精神的丰碑。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的考察足迹,11 月中旬湖南社院干部职工来到汝城县沙洲村进行主题党日教育。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讲述 “半条被子”故事的视频讲话,被3 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村民徐解秀的感人故事深深触动。3 位女红军与百姓的这份鱼水情深,是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现实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质的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红军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1]
红色基因具有文化基因的属性,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族独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寓意光明,凝聚能量,照耀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全都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衍生出了光辉永驻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取拼搏。面对敌对分子的威逼恫吓和自然灾害的猛烈侵袭,中国人民毫不畏惧、更不妥协、绝不动摇,迎难而向前,凭借汗水和智慧,执着刚毅地创造了让世界称叹的“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作了深刻的解读和阐述[2],红色基因的内在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追求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也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凝聚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她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崇高而伟大,让追随者拥有发自内心的荣耀,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绝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5]这鲜明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
红色基因可以概括为四个组成要素: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表现为马列主义理论及其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自力更生、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等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三是无产阶级的终极目标,表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等;四是光荣的传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表现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对党忠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崇高的道德品质。
这四个组成要素,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切政党存在根本区别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和驱动力量。如今,红色基因作为中国人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已经融入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的血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资源。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锤炼出的优秀品质,数不清的革命先烈、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从五四精神到红船精神,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长征精神到抗战精神,全部源自于伟大的中国实践。毫无疑问,这些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组成了红色基因的关键要素。可以说,红色基因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斗争中确立的坚定信念,也装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追求。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奋斗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红色基因是力量源泉,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没有变。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时刻想到群众,惦记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真正在一心为民中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彩。
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仅仅要在物质领域变强大,还要争得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一直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不断通过各种错误言论和错误信息扰乱我国民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盘西化、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言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目的就是要瓦解我们的红色文化、消解我们的红色基因。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加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红色基因当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品质、一心为民的理念等,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充满信心赢得伟大斗争的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师要传承红色基因,弄清楚自身职责是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相关条款对此作了明确界定。根据第五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学院教师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热爱社会主义学院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能够胜任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三)严守纪律,严谨治学,品德高尚,为人师表。[6]
由此可见,社院教师担负着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党的创新理论忠实研究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透彻宣讲者,统战联谊交友的自觉践行者等多重角色。社院教师如何履行使命,关系到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传承红色基因,社院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来完成党赋予的神圣使命,推动新时代统战教培事业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7]所以,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代代延续相传,让革命事业血脉永续,就是要永远跟党走。作为共产党员和新时代社院的教育工作者,同样要立足岗位职责,争做无愧于时代的奋斗者和担当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社院教师作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讲者,通过共识教育凝聚统战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最美同心圆。这必然要求教师自身绝对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拥有坚定的信念。社院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珍惜荣誉,锤炼坚强党性,用实际表率影响和带动学员。
爱岗敬业精神是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美德和光荣传统,它是一种责任,是共产党员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对社院教师来说,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岗位,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也不管遇到多少坎坷险阻,对自己所认定的事业,都应坚定不移地去拼搏奋斗。
在广泛学习各级领导专家授课艺术的基础上,将教学研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扎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杜绝刻板的理论灌输,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讲授方法,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员喜闻乐见的讲授方式,润物无声地达到心悦诚服的教育效果。读好社会之书,立足时代际遇,对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保持敏感度,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提炼,并纳入到课堂中来,使教学内容呈现现实性,更具针对性。
作为社院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要经常进行社会调研和学术研究。明确研究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对于统战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现状,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对于相应的学术问题保持关注,投入精力和时间,在学科前沿进行探索和遨游,争取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同时要端正态度,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煎熬,真正做出对社院建设、统战理论创新、培训教学有所裨益的成果。
在前行路上,红色基因就是信仰的基石、精神的归宿、前进的动力,须臾不可忘,时刻不能丢。社院教师要筑好信念的压舱石,谨记共识教育职责,坚持教学见效果、科研结硕果双向提升,帮助广大学员扎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使命在肩,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