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半条被子”故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汝城重要讲话精神

2020-01-16 14:37何世英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剪下共产党人被子

何世英

(郴州市汝城县人大,湖南 郴州 424100)

2020 年9 月16 日,是湖南汝城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不远万里,一路奔波,来湖南的第一站就到达了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首先考察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2016 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此次来沙洲,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今天到这里来,也是受教育。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的负责干部,本身也要不断受教育、不断受洗礼、不断受启示,履行好我的职责,同14 亿中国人民在一起、同9000 多万党员在一起,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更加开心、更加幸福。”作为一名生在汝城的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讲好“半条被子”故事的亮点

一是徐解秀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的信念。1934年11 月,红军正进行艰难长征的时候,面对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徐解秀没有害怕,更没有拒绝,热情邀请3 名红军住到家里,简陋的床铺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根本抵挡不住寒冷,女红军拿出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和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还剪下半条被子留给她。徐解秀与红军战士姐妹结下深情厚谊,坚信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并时刻激励后人,“共产党是好人,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只要跟党走,好日子在后头”。二是重走长征路发现“半条被子”故事及传播。1984 年10 月份,带着一大批红军老战士的嘱托,时为经济日报记者、后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开始了徒步重走长征路,在沙洲村遇到了一直在村口旁等着、盼着红军亲人归来的徐解秀老人,“记者同志,当年的3 名女红军,你晓得她们现在在哪里吗?”老人讲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来以《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为篇名,得以在1984 年11 月14 日《经济日报》发表。稿件发出后,当时健在的长征女红军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刘英等15 位女红军发表了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我们也想念长征沿途的大娘、大爷、大伯、大嫂们。”在邓颖超的亲自主持下,一场寻找3位女红军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了,遗憾的是,英雄已无觅处。三是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对“半条被子”故事的深情讲述。2016 年10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今年习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四是湖南省委常委班子成员集体来沙洲启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6 月3 日,湖南省委常委班子成员专程来到汝城县沙洲村,追忆红色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场“半条被子”精神,推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二、讲准“半条被子”的精神内核

一是从历史维度看,“半条被子” 的故事蕴含着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半条被子”看起来是红军万里长征中的一件小事、平凡事,却蕴含和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内涵,用真情诠释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生死相依、血脉相通的关系。除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当年中央红军经过汝城时发生了太多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比如“一只藤碗”“两个红薯”“朱德赠匾”“一张红军借据” 等等。正是因为共产党一心为民,群众才会拥护、信任、支持,当年汝城全县12 万多人中,为红军挑担、带路、做掩护等拥军的群众就有1.5 万余人,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是从现实维度看,“半条被子” 的故事书写了炽热的人民情怀。“半条被子”故事书写的人民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的生动写照和深刻诠释。新时代长征路上依然会有艰难险阻,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会有重重困难。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和践行好“半条被子”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半条被子”精神放射出时代光芒。三是从未来维度看,“半条被子” 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色基因是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中最厚重的积淀,它清晰地阐述着近代中华民族艰难的发展轨迹,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从何而来。“半条被子”的故事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是抽象的定义,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真真切切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举措中,必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讲深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的情怀

一是彰显了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共产党员的郑重承诺。三位女红军战士剪下“半条被子”,一半留下的是初心,一半扛上的是使命。“半条被子”留下的那一半映射的是共产党人宁可自己受冷受冻也不让百姓受苦的为民情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带走的那一半承载的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千万百姓谋幸福的使命担当。二是彰显了执着远大的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三位女红军战士至始至终追赶大部队,从未放弃革命的理想和斗志,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今天的党员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对党充满信心,坚信党的道路是正确的,党的制度是正确的,党的目标是正确的,党的理论是成熟的,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三是彰显了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三位女红军虽饥饿、疾病缠身,仍高念革命理想,追随大部队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望那腥风血雨而又壮怀激烈的场景,三位女红军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为人民解放事业拼洒热血和生命依然值得追思感怀,她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也必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四、讲透革命胜利的成功密码

一是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半条被子” 故事中的女红军就是把百姓冷暖当作共产党人的“风向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是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半条被子”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在本就困苦不堪的条件下,三位女红军依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百姓,宁愿自己受冷也要给予百姓温暖。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这样一种执政感情、执政理念、执政智慧,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着心上,常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爱民情怀,永葆蓬勃朝气,脚踏实地办好为民实事。二是共产党人的公仆初心。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半条被子”里的殷切深情藏着的是共产党人的公仆初心,显现的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党员本色,映射的是“想群众之所想”的为民服务精神。如今虽不在革命战争年代,可依然要保持“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本”的坚定信念,把群众所需当作共产党人的“引擎机”,在“半条被子”的故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三是共产党人的严明纪律。红军借粮吃饭,走时不仅留下整洁的灶台、干净的碗筷,还会在锅里留下足够的大洋。在没收地主、土豪的粮食和物品后,除了满足部队行军需要,红军还把剩余大部分分给贫苦农民。“半条被子”军爱民,“一张借据”民拥军。因为共产党人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优秀的品质,才能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夺取革命胜利,才有今天这个红色江山。

“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路走来的精神积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规划了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则和二〇三五年远影目标和建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变成现实。作为一名来自“半条被子”发生地的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政治站位有高度、思想认识有深度、讲述故事有温度、生动感染有力度、不同形式多维度,带着使命、责任、感情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用心、用力、用情,让“半条被子” 精神温暖你我、温暖中国。

猜你喜欢
剪下共产党人被子
剪下个荷包样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她是谁
剪下一束光
Mary’s Cninese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