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有感

2020-01-16 14:37:44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怀总书记人类

彭 英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2020 年9 月16 日-18 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湖南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郴州、长沙等地,深入农村、企业、产业园、学校等,在汝城县沙洲村,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重温总书记的这些光辉语言,领会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切感悟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大国领袖的高尚品质,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大国领袖的高尚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秉承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情怀和为民思想,无论是在梁家河,在正定,在宁德,还是担任总书记以来,矢志不变的是他的为民情怀。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用典告诫“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的高尚品质,既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又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向世界宣示了中国领导人、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统治者、西方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领导者治国理政的文化渊源,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最高境界。而在西方,《君主论》被历代君主和统治者奉为圭臬,他们更加信奉一个君主为了达到统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要怕留下恶名,要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情。主张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效仿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做君王的如果善良,就肯定会灭亡,做君王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如狮子。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和为民思想有本质差异。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在人类遭遇百年未有之重大疫情灾难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首要任务和重大使命,在中西文化、中外制度对比中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人民情怀。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贯穿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把他真挚的人民情怀贯穿到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是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美好愿望,作出了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战争年代,初心和使命体现为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争取胜利,而为民执政,为民造福就是和平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坚持人民立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告诫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二是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党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与时俱进的历史方位感,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为民情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融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融入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和发展成果已经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不仅关乎中国人民,还影响到世界人民,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就是这一宣言的集中体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国政党、世界人民同心协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他指出:“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民众需求转化为政党的理念、宗旨、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在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共赢;在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在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地球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上,地域不同,气候各异,制度相悖,文明千姿百态,但人类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完全闭关自守,人类日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今时代,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日渐悬殊,冲突频繁发生,文明交锋激烈,世界往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这成为一个影响世界和人类生存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解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提供了最智慧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好其“人民情怀”,要深刻理解把握好其理论上的价值追求,贯彻实践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事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情怀总书记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习总书记“下团组”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