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许昭宾,郭亚玲,王志清,杨 媚
(1.河北北方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5.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经济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对于提升全民经济学素养、普及经济学常识以及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研究经济学在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可拓宽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推动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
案例也称作个案,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行政与管理学教授劳伦斯·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文件和情况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会从中有所收获”[1]。因此,在教学中,案例应是一个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文字与影像材料。相应的,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和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相对应。纵观高等教育史,很多大师都是讲“故事(案例)”的高手。“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2]
和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2.典型性。案例设计是对事实的典型化,而不是编造故事。因此,案例既是典型的,也是客观真实的。3.指引性和启发性。案例教学法不能面面俱到,要在典型化的过程中,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4.互动性和参与性。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非被动接受灌输。因此,案例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且多维度的交流互动;不是教师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创建知识体系的过程。5.灵活性和多样性。案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并以多种形式呈现。
经济学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过程的重点在于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够重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传统经济学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也很难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在课堂上易出现教师“填鸭式”的理论灌输,缺乏生动鲜明的素材。传统教学法一味强调概念、原理及方法,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放于记录与背诵课堂内容,很少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4]。此外,传统教学方法脱离中国现实经济实践,淡化经济学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空洞乏味,枯燥难懂,并认为经济学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最终丧失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陈旧,缺乏活泼生动的教学情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图形、表格和数据,并采取许多案例补充说明。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制表和板书,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既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丧失了师生交流与讨论的机会。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与概念转化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和实践中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经济学学科教学重视学习的实际效果与实用性,更适合选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包括案例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过程。
经济学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循教学目标分析、案例撰写与呈现、引导课堂讨论、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案例修改完善等过程。案例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符合教学目标;第二,案例应来源于教学一线,不能闭门造车;第三,案例应系统且完整,能够反映知识和情境的全貌;第四,案例应简洁清晰,不能把案例写成长篇大论。由此可见,案例设计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准备、编写及修改完善,并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研究。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引入、案例分析与总结反思等步骤。在课前准备阶段,应对教室布局、学生分组、案例材料和教具教案等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为学生的发言和参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引入和案例分析阶段,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或者媒介呈现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并通过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及角色模拟等形式,全面而充分地思考案例。在总结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对比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且学生人数不超过40人。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极为重要。因此,学生也要在课前作好以下准备:第一,预习课堂理论知识,为课堂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知识储备;第二,认真阅读案例,提前融入案例情境;第三,预先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释和分析;第四,尝试运用预习的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拟定发言提纲,归纳待解决的问题,以便课上发言讨论。课堂引入阶段是把学生带入案例情景的阶段。课堂引入的形式比较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视频形式,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案例情境冲突需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且要符合案例主题。案例分析阶段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和进步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讨论时间,也要适当并及时地进行指导,不能放任学生闲聊,以免影响讨论效果。
案例教学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教师改进教学形式与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采用随机调查问卷和期末评教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同行评议或专家听课等形式,在课上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与练习题的形式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也可以通过期末和期中考试的方式进行整体的考评;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此外,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的形式,由任课老师自行完成。
对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分析研究能够解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性问题,向全社会提供增强学生学习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经济学的教育教学具有实践意义。正如目前在高校流行的一种说法:“会讲故事(案例)的老师,是高明的老师。知识是方的,脑袋是圆的,想直接把知识装脑袋里,很难。这就需要把知识包装成故事,变成圆的,就很容易跑到脑袋里了。”事实上,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的故事”和“知识理解的线索”,这些是吸引学生关注及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的宝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