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笑,张长念
(1.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2.首都体育学院 武术与表演学院, 北京 100191)
中国武术是东方身体文化趋向艺术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作为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其产生之日起便在古老东方的沃土上肩负起服务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千百年来,中国武术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母体之中,萃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中最宝贵的养分和精髓。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和思维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内涵、技术体系和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和精神信仰都呈现出浓厚的艺术化倾向。特别是在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后,在经历了军事战场、市井民间的历练融合后,在经历了艺术、审美、娱乐、表演等多元文化的文脉交织后,中国武术内心中所蕴含着的艺术气息和艺术灵魂便在近现代的武术表演中显现。因此,对于中国武术的艺术化表演研究,必然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使得原始社会的人类除了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采集和渔猎以外,其为了生存就必须要进行具有攻击性的自我防卫,以至于发展到后来慢慢学会运用身体的拳打脚踢以及各种木棒、骨器、石器等武器进行简单的攻防和技击[1],这对武术的萌芽和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到了氏族社会时期,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人类发展,使得武术技击成为各个氏族争抢地盘或保卫财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为了实现对武术技击的掌握,人们开始对某些常用而有效的战斗或技击动作进行传授、操练。于是在原始人群共同习练的过程中便产生了最原始的武术表演的雏形--“战舞”或“舞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武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军事手段在诸侯争霸的军事战场中成为各方霸主叱咤疆场的重要手段。如在《左传》中所记载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等都说明统治者必须将军事(武术)作为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因此,从春秋时的数万人到战国时的百万人,军事战争规模的快速发展不仅促使了尚武之风以及军事武艺的全民兴起,还促进了武术向娱乐和表演的价值和功能上延伸。
秦、汉时期,武术的娱乐性和表演性得以进一步发展。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在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开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讲武之礼,罢为角抵[2],将武术特别是宫廷和民间武术的发展从尚武向尚艺、尚乐、尚表演的方向转化。到了汉代,武术进一步融入于艺术、娱乐、表演之中,开始出现了以观赏、娱乐和健身性为主要特征的象形舞,如剑舞、刀舞、双戟舞、五禽戏等。在汉武帝时期,百戏成为一种专门性、综合性的表演统称,包含着竞技和表演两类表演形式。其中竞技类内容主要有角力、斗剑、射箭等项目;表演类内容主要有舞蹈、魔术、杂技、武术和滑稽戏等表演形式,这对武术向艺术以及武术表演方向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在战乱与纷争中成为各方霸主逐鹿中原的重要手段,进一步促进了武术在军事战争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两晋时期贵族、权贵们奉行及时行乐的思想,使得文弱之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3]。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思想的出现反而促进了武术向艺术、表演方向的转变。
隋唐时期,由于尚武之风的盛行、武举制的实施以及天朝大国的气度使得武术的发展朝着更为多元的方向前进,而艺术表演和娱乐价值作为一种新的属性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在宫廷之中还有一种融合了武术、舞剑与宫廷音乐的表演形式,以此来专门为帝王后妃们进行表演和助兴。可以说,当时的武术与舞蹈之间仍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对武术后世的套路化、艺术化、表演化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到了宋元时期,勾栏、瓦舍等游艺场所的出现以及戏曲、杂剧和小说体系的形成又一次为武术的艺术化和表演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和生机。两宋时期,火药在军事战争中的运用使得军事武术开始全面向民间武术发展。由于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了市井文化的兴起,使得大量的习练武艺之人开始成为民间专职表演艺人。在宋代的诸多文献记录中都有关于武术艺人表演、卖艺的场景。如《东京梦华录》就记载北宋汴京附近著名的艺人就有七十多人,擅长相扑、棹刀以及弓弩、举重、使拳、使棒的比比皆是[4]。在南宋,勾栏瓦舍成为杂耍、武术、杂技、舞蹈等技艺表演的专门场所。到了元代,统治者不仅不开设科举还明令民间禁武,这对武术的发展虽然有着一定的阻碍,但是却对戏曲、小说、武术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的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出现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武术器械、拳种,还出现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武术理论和技法专著、论述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套路,这为其向艺术表演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明清时期,武术随着冷兵器在战场中向热兵器的让位而开始从军事战争中逐渐分化出来,开始演化出武术的套路形式、技法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武艺技法。
从中国武术在冷兵器时代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是在技击的基本属性下产生与发展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而发展[5]。但是,由于中国地理环境、历史空间以及中国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武术所蕴含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倾向使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突出以“舞”演“武”的艺术特征。
民国时期是中国武术从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过渡时期,为武术技术体系的分化,特别是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武术表演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随着辛亥革命以及庚辛事变两大历史事件的出现,武术的军事价值在军用枪炮的普及运用中日渐滑落。但是其在健身养生、教育及娱乐观赏性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强国强种思潮的崛起,使得中国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被各界人士所关注,以至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轮武术组织的热潮。1929 年,国民政府以政府通令的形式规定全国各地区都需组建国术馆,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据资料显示,时至1933 年时,全国就已有25 个省市建立了国术馆,县及县以下的国术馆的数量尤多,仅青岛一市,就设有国术训练所83 处[6]。可见,当时武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全民皆武的盛况。
与此同时,武术的艺术表演价值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也是日渐突出。1936 年,张之江等人组织武术表演队代表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同样受到了各地观众的赞誉和青睐,其反响十分热烈,甚至出现了不少项目要返场表演两三次的情况。可以说,民国时期的武术发展是武术走向新的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为武术真正地走向艺术表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时期里,武术表演的艺术形态或表演形式虽然还只是简单的单人、双人或集体演练,还完全没有音乐、灯光以及舞台艺术手法和效果,但是其表演形式、价值归属都已经得以固化和定型,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已经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冲击。这对中国武术表演的今后发展,特别是向艺术化、多元化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武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在其基本性质和作用上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1952 年毛主席明确指出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正式将武术的体育化发展定位为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方向。1956 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同年武术被正式列为全国运动会体育表演项目,这些方案的制定和举措的实施都促进了武术向竞技、竞赛、表演、娱乐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段历史时期里,武术在技击价值被弱化的同时,其艺术表演、娱乐健身的属性又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增强人民体质以及娱乐大众生活、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功效,这为武术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从武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动作电影,特别是功夫电影的发展成为武术艺术化、表演化发展的关键转折点。1982 年电影《少林寺》在全国放映使得少林寺和少林功夫一举成名,为其后来的诸多武术表演艺术作品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学武潮,使得各级各类的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武术人才、武术表演市场的扩张。
20 世纪以来,武术表演的发展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其表演内容、表现形式、组成要素等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武术表演就是结合舞蹈、灯光、音乐、LED 等艺术元素精心编排而成,不仅展示了太极的飘逸,少林的刚猛,其他拳种的快捷,还在一动一静中展示出,道家生生不息、阴阳互转的哲理[7]。
21 世纪的今天,随着武术艺术化、舞台化发展的进程日渐深入,武术表演早已发展成为一种融入音效、剧情、演唱、舞蹈等内容的具有极高审美性、艺术性、娱乐性、表演性的综合性节目形式,其作为艺术发展道路中不可或缺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代武术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力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表演便在竞赛套路的发展、舞台效果的进步、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与各种艺术要素的融合中日渐突出。现阶段,中国武术表演化和艺术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成为肩负起传播中国武术、传承武术精神、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还成为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中广泛普及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生力量。然而,从当代武术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应该把武术的技击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过度的艺术化或表演化已经背离了武术技击的本质,已经将中国武术推向无根和虚无的边缘。因此,在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关键时期里,面对当代武术表演发展的诸多困境和质疑,认真思考中国武术表演的当代价值,重新归属武术表演的发展方向便成为必须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武术表演作为武术艺术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兴起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程大力先生认为,中国人缺乏身体艺术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武术中找寻到了立足和满足[8]。在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其所蕴含的艺术的、娱乐的、表演的价值和倾向早已深藏在自身的血液和骨髓之中。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开始更加趋向于一种追求艺术化、追求娱乐化、追求审美化的价值倾向。这种生活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所以,从武术表演的层面来看,中国武术原有的表演性、娱乐性、观赏性等艺术特性通过与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文化、艺术等相融合,便促使了武术在表演舞台上的发展,它作为武术当代发展的一种新势力,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满足,还能够通过在舞台表演、文艺展示、国际交流来进一步传递和弘扬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从武术事业的整体发展来看,武术事业的发展应该是双向的发展,除了讲究社会效益以外,还要注重经济效益。武术表演作为一种既能推动武术事业经济效益又能兼顾其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其当代发展必然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从经济效益的层面来看,武术表演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武术发展形式,已经成为武术人、艺术人、文化人以及投资家等共同争抢的经济资源。以登封少林寺为例,由于电影《少林寺》的影响,使得登封少林寺成为世界人民共同认可的武术圣地。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武术表演可谓是功不可没。可以说,武术表演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进一步促进了少林武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而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武术表演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大批的武术人才,还需要各种与武术表演相关的人才(如技术指导、编导、场地管理等人才)以及支撑武术表演的其他要素(如表演器材、场地、服装)等,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武术人才的培养问题,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压力。
2017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这不仅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还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指明了发向。因为,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条件,还包含着精神生活享受。而武术是一种融健身、娱乐为一身的运动形式,则能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上都能够给不同发展程度的人们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美的体验。从武术表演的层面来说,武术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和热衷,是因为这种全新的武术展示形式其本身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能够从身体、影像、场景、音效等方面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冲击和震撼。当人们在观赏这种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化的武术表演之时,能够极大地获得关于美的感受和愉悦的体验,并且能够如同其他艺术活动(如戏剧、歌剧、音乐剧、电影等艺术)一样,给人们以独特的精神享受[10]。而且,值得指出的是武术表演与戏剧、歌剧、音乐剧、电影等相比还有着一定的优势,那就是武术作为一种全民化的传统项目,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武术表演也有着不同类型的区别,除了能够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审美需求。这对促进与缓解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发展的新矛盾有着一定的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武术事业快速发展,我们的武术表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武术表演正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朝着一个全新的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快速前行,正以一种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民族精神,特殊的表演语汇和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现着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和体育、艺术、科技水平[11]。现如今,我们泛指的武术表演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种相对简单的演练表演,早已从发展演变成为当下涵盖舞蹈、杂技、书法、音乐、曲艺、科技以及舞台效果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了。在这种多元化、多样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下,武术表演的内容和主题变得更加丰富、饱满,武术的情感表达、技击意蕴也变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因此,从其发展的现状来看,现阶段的武术表演与之前的武术表演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已经呈现出了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从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表演的形式与样式一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在早期的武术发展进程中,武术表演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武舞之中,其外在表现是一种以武术技击形式编排起来的既能练兵强身又能震慑敌军,既能祭祀占卜又能娱乐身心的身体仪式。在当时,武术表演(武舞)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着一定的程式化和局限性。直到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武术向艺术、娱乐方向的发展才使得武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从宫廷延伸到民间、从武舞走向舞武。而今天,在武术自身艺术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精神需求和精神体验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武术表演的形式开始渗透在商业、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之中,以至于无论是政府、国际间的交流还是企业、班级里的活动,无论是重大赛事的开幕还是晚会综艺的录制,无论是旅游景点的招牌还是节日庆典的喜庆,都少不了武术表演的身影。因此,本研究在访谈了相关专家以及梳理了各个层面武术表演的特点后,其归类为5 种类型,即文艺类武术表演、剧目类武术表演、大型活动类武术表演、旅游景点类武术表演、其他形式类武术表演。现阶段的武术表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5 种类型的武术表演涵盖了武术及艺术发展的各个层面,这不仅反映出武术表演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还说明了中国人以及世界人民对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憧憬。
现阶段武术表演的发展已经在高科技的舞台效果以及舞美设计的多元融合下向更高层次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层次发展。灯光的应用使武术表演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活动舞台、智能化舞台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表演的舞台效果和场景效果;舞蹈、武术道具、服装的成功设计促进了武术表演内容的艺术展示与表达,不仅将武术表演推向了更高的审美意境,还将武术表演的形式和程式向艺术表演的多元化、多样化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