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0)
2017年4月笔者曾在广东省中山市高考物理备考研讨会上作了一个分享,题为《对近六年全国高考”气体“考查特点的分析及2017年的备考策略》,着重探讨气体“变质量”问题,预测在以后的高考中会出现。
(1) 要求学生对近年的高考全国卷的相关题目进行认真解答和研究,归纳类型,寻找规律,熟练把握,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2)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把握高考对高中物理各个模块考点的总体要求和变化,审视选考题的动向。
回顾2017年和2018年全国Ⅰ卷的气体考题,连续两年的考题类型比较接近,题型均属于双缸、双对象问题,这与2012年和2013年全国Ⅰ卷的考题相似,但是难度比之前有所下降。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对理想气体状态变化中的“变质量”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考题加以说明。
在实际问题中,变质量主要表现为充气和排气两种类型,在气缸充气或排气时,由于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气体实验定律就不适用。为此,在充气或排气的变质量的问题中,笔者提出如下解题模型。
在给气缸充气时,设想用一气囊装着所需状态的气体,一次性经等温变化或等压变化到达末态;在气缸排气时,则用气囊装住经等温变化或等压变化排出的气体。这样就将“变质量”变为“定质量”,就能够利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了。
有教师会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例如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亦可解决,在等温变化中可以利用关系式p1V1=p2V2+p3V3,当然,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此关系式成立的缘由,也不一定是高考命题的本意,而且在有的问题中还不一定能用。
例1(粤教版物理选修3-3):一个自行车内胎的容积为2.0L,用打气筒给这个车胎打气,每打一次就把压强为1.0×105Pa的空气打进去125cm3,设打气前胎内没有空气,那么打了20次后胎内的压强有多大(设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如图1所示,以打入车胎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打完后的状态作为末态。设想用一气囊装着所需状态的气体,一次性将气囊中的气体经等温变化达到末态。答案为1.25×105Pa。
图1
追问:如果胎内原来有一定体积和压强的气体,那又该如何处理?考虑两种情况:(1) 若胎内原有气体压强与外界压强相同,则初态包括气缸内的气体和气囊中的气体;(2) 若胎内压强与外界压强不同,则先把胎内原来的气体先变化到初态(用第1个气囊装),还需要的初态气体用第2个气囊装,再将两气囊的气体合并在一起,一次性地变到末态。
例2(2017年深圳二模):如图2所示,质量m=2.0kg导热性能良好的薄壁圆筒倒扣在装满水的槽中,槽底有细的进气管,管口在水面上。筒内外的水相连通且水面高度相同,筒内封闭气体高为H=20cm。用打气筒缓慢充入压强为p0、体积为V0的气体后,圆筒恰好离开槽底。已知筒内横截面积S=400cm2,大气压强p0=1.0105Pa,水的密度水=1.0103kg/m3,g=10m/s2,筒所受浮力忽略不计。求:
(1) 圆筒刚要离开槽底时,筒内外水面高度差;
(2) 充入气体体积V0的大小。
图2
解析:本题的处理方法与例1相同,答案为:(1)h=0.05m;(2)V0=2050cm3=2.05×10-3m3。
例3(2016年新课标Ⅱ卷):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m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解析:这是一道等温排气的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即还不能直接用,而且瓶内的剩余气体也用不上。为此我们采用“气囊”模型,分析3个状态。如图3所示,画出三个状态的示意图,问题即迎刃而解,答案为4天。
图3
例4(2019年新课标Ⅰ卷):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变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V=0.13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V0=3.2×10-2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p0=1.5×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p1=2.0×106Pa,室温温度t1=27℃,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 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p2;
(2)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227℃,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p3。
解析:本题的处理方法与例3相同,解题思路如图4所示,答案为:(1) 3.2×107Pa;(2) 1.6×108Pa。
图4
例5(2017年广州一模):如图5所示,孔明灯的质量m=0.2kg、体积恒为V0=1m3,空气初温t0=27℃,大气压强p0=1.013×105Pa,该条件下空气密度ρ0=1.2kg/m3。重力加速度g=10m/s2。对灯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灯刚能浮起时,求:
图5
(1) 灯内气体密度ρ;
(2) 灯内气体温度t。
解析:本题中变质量与力学平衡相综合,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问题的难度。本题的排气是一个等压膨胀的过程,若采用“气囊”模型,化“变质量”为“等质量”,利用等质量的条件即可把密度和体积联系起来。先由力学平衡条件解出灯内气体的密度ρ,然后由等质量求等压膨胀后气体的体积V,即灯内气体的体积和用气囊所装的从灯内等压膨胀排出的体积之和,再由气体定律求解灯内气体温度T,解题思路如图6所示,答案为:(1)ρ=1.0kg/m3;(2)T=360K,即t=87℃。
图6
为解决变质量问题,引入了“气囊”模型,其实它也是一个理想模型,是一个想象中的物体,在现有的知识储备条件下,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气体的变质量问题。在学习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以后,也可以用该方程解决变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