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 合作学习是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美术课堂时间有限,在仅有的课堂里并不能完成一个优秀的成品,所以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个人的价值,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主角,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合作学习;团体意识;提高审美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当下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的问题讨论和交流,形成了互助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符合认知规律。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上好美术课。如何提高兴趣,如何巧妙恰当的运用小组合作,在多次实践中求寻。
一、解读教材,巧妙相融
了解透彻教材并有选择性的运用。合作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所以选擇合适的课程很重要,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地方教材,自编教材。
二、因材施教,分组分层
1.孔圣人指出“因材施教”。我们当下更应该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美术表现力,欣赏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因材施教,有的同学擅长手绘,有的同学文学素养很好,有的同学很有创新精神,根据孩子们的个性恰当分组。我们用两种方式分:第一,着眼全体分甲、乙、丙三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自然分层,当然根据一段时间的表现,可以换组,在竞争中成长。
2.在合理分组后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在短短的课堂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完成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里经常运用。美术教学一般4人一小组,以a、b、b、c的方式为一组,a就是小组长,这个组长很重要,他是一个指挥者,要具备美术的中和能力和分析组织能力。没有组长指挥课堂就像菜市场一样,看着热闹。这时,小组长发挥他的个人魅力,要对麾下的b、b、c同学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责任。有的时候也可以互换组长和组员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力弱的同学如果在小组探讨中有好的建议,有很棒的创作点子,有一颗上进的心,都可以来尝试担任组长,让大家积极配合,使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是主角,都有机会当组长。
三、创设情境,激发合作的欲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有团队的精神,没有这个意识就没法合作。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本身的综合水平、认知水平、个性等不一,有些同学追求个性,不服从分配,自己不参与合作还要捣蛋影响别的同学合作。因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在上《街市新貌》一课,我就运用了现在流行的穿越模式,让大家回到过去,结合本地老街的特色合作完成一个古老的特色店面。一下子所有的孩子都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美术的乐趣,很认真的去完成收集材料,参与其中。整堂课老师就变成了导演,学生就成了演员,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大家一起真正的完美合作。
1.实践出成效,感受成功的喜悦。如《舞台美术的设计》,从学校英语节出发,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从大舞台到小组节目表演,道具、服装的设计,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当一回设计师、策划师。学校的大舞台场景复杂很难掌控,需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对于没有机会参加学校英语节舞台布置的班级,我同样安排了舞台美术设计,以班级为单位,同样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汇报演出。小组的节目表演就由小组长全权负责,布置分配任务,到最后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演,即使不参加校英语节表演的同学也可以在美术课堂里,在自己设计的舞台上演出,多让人兴奋,会成为学生生涯最美好的回忆。
2.分工分层,提高审美的品位。上美术课,不是让学生成为大家、大师,而是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带着爱带着美的眼光看世界。如何让中国山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根据能力分工分层。所以小组内要合理分工,绘画能力弱的同学就用浸染的方法,结合吹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构图吹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恰当评价,促进持久合作
首先,评价要着眼整体。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小组集体智慧开出的花朵,要肯定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的价值。让每一位同学都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这样每个孩子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体现主人翁精神。其次,要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有的时候结果不重要,在实践中的感知很重要,每一个环节每一步都会有新的收获。比如,剪纸有它独特的刀法美、纹样美,国画有它的水墨渗透美,水彩有水色淋漓尽致的美。在欣赏过程中评价,在绘画过程中评价。
美术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共同合作打造我们自己的舞台。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要灵活多变,巧妙运用。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实际变化,追求创新,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持久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228-229.
[2]于增忠.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