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遵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典诗文是其中璀璨的瑰宝,古诗文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一直挖掘和学习的。对古诗文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事物,带领学生领略世间的种种际遇。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是非黑白的判断力还是比较弱的,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来判断善与恶,是与非,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但是目前的教育中还是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印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会造成诸多的障碍。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运用合适的方法,利用古诗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有效传承人文精神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确实,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同样,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对人文精神的传递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只有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对学生施加正向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对于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教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技巧,更是要把讲述的内容和情感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要不断地提升,将自身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既是说教、传授知识、解惑的过程,也是创造完美人性、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说教灌输的教学形式,回归语文的人文传统。只有思想素质过硬、人文意识清晰、知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继承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要增强自强意识,努力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师要多读书,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保持教师的魅力。
二、系统的古诗文教材教参是有效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对于古诗文学习,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籍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语文课本里面的古诗文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编排形成的。有效地利用课本中的古诗文,能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进行一个整体的引导。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这篇旧体诗词时,诗词描绘了湘江上橘子洲头秋天的景象。学生可能无法通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到橘子洲的胜景,但是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加上蓬勃向上的积极语句,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毛泽东创作这首诗词时,正是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节,毛泽东来到橘子洲头,看到如此瑰丽的景象,创作完成了这首词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诗词,向学生讲述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高超的教法是人文精神有效传承的利器
精简的古诗文对于传达人文精神是十分有帮助的。书本是承载这些内容和情感的载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去感受当时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想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
对于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感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传达,精简的古诗文、好的教材、专业知识水平达标的老师等,这些为人文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只有好的教学方式才能将人文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体。老师的讲解只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摆正学生的地位。将古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完整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我进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其次,要进行整体式的教学,不要过多拆分古诗文。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老师要把整体的古诗文情感进行解读和分析,或许其中有一两句话可以凸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可以进行着重讲解。但是其他的语句,老师也不应放弃。不要把古诗文进行肢解和拆除,古诗文的情感往往都具有整体性,肢解古诗文并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整体把握,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也起不到促进作用。
再次,要运用多种方式的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是单一的讲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古诗文的魅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总之,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启蒙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授课方案,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传承人文精神。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