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田园中农业技术集成作用分析

2020-01-15 15:32阮关海陈珊宇梅高甫张明生李冬b刘雷c李付振杜龙岗项超王华d张建华王彦炯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田园美丽农业

阮关海,陈珊宇,梅高甫,张明生,李冬b,刘雷c,李付振,杜龙岗,项超,王华d,张建华,王彦炯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b数字农业研究所,c农村发展研究所,d 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安吉县天荒坪镇人民政府,浙江 安吉 313302; 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 杭州 310020)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 “两山”理念),浙江率先启动“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建设工程,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目标,实现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1],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升美丽浙江水平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田园,让诗画江南的浙江广大农村处处是花园、处处是风景,这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目前还少有经验可借鉴。新时代浙江“三地一窗口”的战略定位和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实施,对农业农村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撑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解读好党和国家新时期乡村振兴政策,并有对应的技术转化能力。二是适应乡村振兴产业需求实际,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单单美丽田园建设就需要20余种单项技术集成才能完成建设,而通常农技专家往往只掌握单项技术。通过调研,浙江在推进美丽田园建设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区域内缺乏美丽田园总体规划,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田园设计规划追求“高大上”,脱离农村实际,重金打造的规划落地比较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聘请行业园林设计团队不在少数,规划图看起来很美,存在较高实施成本和维护成本,往往难以落地或者缺乏可持续性。三是忽略农村姓“农”的特性,忽视农业用地须种农作物基本的属性[2],部分区域还存在农田非农化现象,甚至有农村过度商业化景区化的倾向[3]。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十五年再次到余村考察,提出了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制、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指示。全国“两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会议现场在余村举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受当地政府委托,为全国会议“布置”余村美丽田园现场。通过作者团队分工协作,2020年8月15日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彩色水稻画面和美丽田园于当晚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报道[4-5],实现既田园美丽,又达到农业丰收,既实现生态效益,又达到吸引大批观众前来欣赏,成为全国美好农业范例。

作者在近几年承担多个浙江地方政府美丽田园建设项目的技术指导,将研究院所的各单项技术,经过集成综合,呈现的美丽田园在当地产生示范效果,多成为网红打卡点,特别是今年余村美丽田园项目,产生口碑。本文介绍近几年美丽田园建设中应用集成农业技术积累的经验与启示,希望对全国各地的三农工作者有所启迪。

1 美丽田园建设农业集成技术遵循的理念

美丽田园是整洁田园建设向美丽农业的升华。做好美丽田园建设,需要多领域参与和贡献。因此,必须采用农业集成技术,不仅要遵循农业生产的基本属性,实现生产之价值,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的转型。

1.1 必须坚持生产价值

乡村价值功能之一是生产功能,主要涉及种养殖业。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拓展,造景成为时尚,乡村不少观光点,在农田上种植花草,以美化景观吸引游客。目前以花草为背景的美丽田园打造点居多,花草打造的美丽田园,一方面打造成本较高,实际展示效果与经济效益差别较大,有的田园点仅靠财政补助维持,另一方面,打造花草的美丽田园,变相脱离农业的生产功能,影响粮油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不宜过多扩展。本项目是以品种丰富的大田作物为种植对象,借助农业集成技术,在确保大田生产功能的前提下,以粮食作物为主栽品种,是让大田农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形成不同色彩的景观效果,实现农田的生产价值。

1.2 必须坚持生态价值

农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农田生态是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融入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美丽风景线(路),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本项目坚持生态理念与农村绿色发展,实施生态规划,利用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防治作物病虫害。如稻田边一排排的橙黄色硫华菊,就是农业生物工程防虫技术应用例子,可减少正常稻田用药量的三分之一。布局优质稻、观赏稻、向日葵、甘薯、玉米、藜麦等作物,目的是建设农作物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展示“希望的田野”。

1.3 必须坚持美丽价值

突出自然美。农田中种植大田作物,打造村民与游人共享的田园,符合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更符合浙江农民的习俗;突出农作物全程美。通过作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和茬口衔接,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从绿色、黄色、金黄色彩的转变,全程成为乡村和田野观光点;坚持整体美。如余村山多,竹多,田少,山美、竹美系自然风光,不用打造已经够美。但田园美,需要精心打造,美丽田园成为余村整体美的组成部分。2020年余村打造的美丽田园,形成了景观效应,成为新亮点,成为旅客的打卡地,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增添了新动能。

1.4 必须坚持品牌价值

品牌是打通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的必由之路。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是乡村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的必备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讲:“这里山清水秀,不需要太多装扮,发展‘美丽乡村’得天独厚。”[6]美丽田园建好了,有了口碑,打出了品牌,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乡村旅游群体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同时,美丽田园产出的绿色农产品,可以打造国家绿色食品品牌,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当地具有产品包装带上市的品牌农产品也是美丽田园建设的最终价值,品牌的建立推动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型。

2 农业集成技术的路线图

2.1 规划先行

技术团队依据余村特有的地形地貌、农业产业和2020年度农事活动需求,开展余村美丽田园生态农业景观设计,重点包括地形分析、规划结构、农业种植分布,构造美丽田园总平面图和效果图。

2.2 实施方案与科学预案并行

项目组为余村美丽田园制订分块、分阶段实施方案,应对当时农事、天气情况、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准备科学预案,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保证整个田园项目顺利进行。团队的向日葵专家及鲜食玉米、甘薯、优质水稻、生物防治草花等相关研究人员全程参与技术服务,先后有13项综合技术落地余村。从总体上来看,因有规划、方案在先并及时作出相应方案调整,分块、分阶段实施方案进展有序,为项目实施作出了技术保障。

2.3 技术集成

2.3.1 科学复耕与土壤改良的集成

为了指导当地复耕地科学改良,并培植肥力,实现当年科学精准施肥,首先对复耕区块的土壤肥力进行全要素测定。在掌握土壤基本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播种作物种类,开展不同肥力条件和不同作物背景分析,确定各田块土壤肥力改良方案。真正实现针对性施肥和有效恢复肥力双重效果。

2.3.2 新品种与配套技术集成

兼用型向日葵、多彩向日葵新品种、鲜食玉米新品种、甘薯新品种、彩色藜麦新品种、紫花生新品种同时引进余村,并要求全程“呈现”美丽,又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引进的农作物优质高产,因此新品种配以相应的栽培技术集成是技术要点和难点。2020年春天多阴雨余村选种的多种作物随时会发生生长障碍和病害为害,针对农业生产和观赏双重安全要求,项目专家团队始终“在线”,并及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科学“会诊”研讨,提出解决方案。重点包括不同色彩水稻品种搭配、向日葵、鲜食玉米、甘薯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减肥控药技术、优质稻栽培品质提升、生物防治草花品种技术。

2.3.3 美丽作物品种资源“落户”余村综合示范科普基地

当地已建有综合示范科普基地,为此技术团队筛选一批向日葵、鲜食玉米、甘薯、优质水稻、生物防治草花等特色小宗作物的最新品种资源集中在余村展示,科普基地科学性与观赏体验结合,丰富了余村作为综合示范科普基地的品质内涵和趣味性。

3 农业集成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安吉余村为例

安吉余村打造美丽田园的目标是围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开,按照美丽经济发展理念,兼顾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和休闲景观美化,合作开展天荒坪镇余村的美丽田园建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率、还田复耕产出率和生态环境美化率,成为美丽乡村全国典范,“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组承担了从规划出图、游览线路、品种选择、茬口衔接、作物种类搭配、精准施肥、科学田间管理等综合性技术服务。

2020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幅彩色稻田画精彩亮相[4]。2020年8月14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以题为“五彩水稻田见过吗?浙江最大的向日葵花海在哪里?美丽的安吉余村欢迎你”进行了报道。2020年众多媒体报道的美丽田园是余村与项目团队合作的结晶,为“两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做的美丽田园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利用农业集成技术推进美丽田园建设的成功案例之一。彩色稻田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设计和以大田作物造就的美丽田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幕后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褒奖,建设美丽田园也是省级农科院新时代的新使命。

3.1 美丽田园的实施策略

3.1.1 规划先行并落实实施

项目前期与余村多次沟通,对余村核心区块、金宝农庄区和银坑村部分区块进行多次航拍,形成总平面图、效果图、手绘图。实地勘察核心区块的土地,提出游览路线和沿路两侧的农作物布景建议,并提出严格规划实施方案,调集田园规划师、栽培、品种、土壤改良、种子病虫防治、作物生物防控等各专业领域专家,分工协作、整体推进,全流程跟踪与管理。

3.1.2 复垦田块肥力测试与土壤改良方案

首先对余村旱粮板块进行土壤肥力测试。经实验室检测,pH为5.38,有机质9.6 g·kg-1,全氮0.6 g·kg-1,全磷0.52 g·kg-1,全钾10.2 g·kg-1,水分(风干后)13.9 g·kg-1。分析土壤检测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肥力提升和土壤改良方案。旱粮板块采用时间差法增加有机质含量,在覆盖15~20 cm的土后,播种小麦种子,在小麦生长20~30 d后,施尿素后直接翻耕田块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

3.2 多种类农作物新品种落地余村并提供实时栽培技术指导

项目团队重点对多种农作物优质生产技术和有观赏价值表现期进行科学调控、品种合理选择、精准肥料用量与施用时间、合理的播种期与育苗技术、延长观赏价值期的调控技术进行指导。

3.2.1 兼用型向日葵新品种

引进的食用和观赏兼用型向日葵新品种浙葵1号,在核心区块旱粮板块集中种植,面积达3.3 hm2。在根据实际育苗情况、土壤和天气等因素,调整播种期,达到旱粮板块向日葵“延长”花期的作用,呈现农旅结合的观赏效果。结合2020年阴雨天气多的特点,对向日葵栽培技术、肥料控施、病虫害防治、提早促开花、高温保花等问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多达38次,达到8月15日盛花期的服务要求。并收获向日葵种子,9月9日经测产667 m2产量135.5 kg。

3.2.2 鲜食玉米、甘薯、彩色藜麦、紫花生等新品种

引入余村的新品种均按8月15日可供鲜食的要求布置,各品种育种专家赴余村现场指导,确保新品种引种成功,这5种农作物品种在当地均产生效益,如玉米品种科糯6号和浙科糯8号(5月20日实收每667 m2鲜玉米675 kg)、浙薯13(鲜食和薯脯干加工兼用型)和浙9141(早熟鲜食型)等甘薯新品种5个、粉色藜麦新品种龙爪粟1号(8月25日实收667 m2平均产量1 015 kg)、林下种植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均有好收成。

3.3 彩色水稻新品种引进并呈现观赏效果的彩色稻田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余村核心区块引入 5个彩色水稻品种,分别为紫叶稻、黄叶稻、白叶稻、红叶稻和浙彩稻2号,种植后形成五彩稻田区块。在优质稻区域设计彩色稻田画,集合余村的现有元素,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题。

3.4 农业绿色技术应用

3.4.1 推广应用绿色减肥控药技术

余村引入的优质稻品种华香粳308,种植面积达2.7 hm2。在种植过程中,育种专家实地指导播种量、施肥量、病害防控技术,根据不同田块的土壤情况、土层深浅情况、播种均匀力、缺素症等问题进行实地培训,实施后期采用不施肥的减肥控药技术和低水分收割、低温慢速烘干促稻谷优良品质形成技术,10月11日测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6 kg。

3.4.2 推广应用生物防控草花新品种

为达到8月15日余村美丽田园要求,筛选4个生物防控草花品种,分别为橘黄色、红色、紫色、粉色4个色系,同时根据田间不同作物类型,设计颜色友好搭配,提出条播浅覆盖促生长均匀,少量施肥促生长,设计和调节可赏花的种植时间栽培技术方案,达到规定时间花期需求。另外,还引入黄菖蒲、红花芝麻、高粱等品种呈现各种作物颜色,起美丽田园增色作用。

3.4.3 推广应用田间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针对复垦田块种植的水稻、向日葵、玉米、甘薯等提供综合病虫害技术服务工作,在优质稻种植前指导田间灌水测试、肥料使用、后期补肥调色、微量元素施用。在向日葵种植过程中指导向日葵病毒病、菌核病、蚜虫、褐斑病、调控花期、促根生长、增强抗病性等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玉米、甘薯种植过程中技术指导药剂除草、促熟施肥、防倒控肥、禾本科除草药剂等。

3.4.4 推广应用田间作物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

建设3个农业数据采集点,实现对田间土壤温湿、EC、空气温湿、光照、风速风向和降雨量等数据采集、汇总、统计、分析。并结合预警系统实现对超时预警值信息进行预警提醒,以及实现对积温数据进行计算。建设5个农业生产情况监控采集点,实现对田间作业、作物苗情、灾情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

4 安吉余村美丽田园的启示

美丽田园的概念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的通知》,强调推进田园环境洁化,即“集中清除各类积存垃圾,重点整治丢弃于田间地头、公路铁路沿线、沟渠水边的秸秆、农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加强田园日常动态保洁,进一步改善田园生产环境”。2018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指出,“深入推进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建设,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2018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提出,“以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岛等为载体,共同打造全域大美格局”。从有关资料来分析,有二点基本可以肯定,一是美丽田园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全域大美格局的一部分;二是根据查阅文献分析,美丽田园建设暂时偏重于整洁田园为主,以防治环境污染,影响视觉效果为特征[7]。三是部分所谓的美丽田园综合体,实质上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建设重点其实不在真正的美丽田园,而且大都没有用纯大田作物来实施[8]。余村美丽田园建设有三大作用与亮点。

4.1 精心规划田园农作物分布,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新亮点

余村美丽田园项目组通过4次航拍分析,再研究农作物品种类别分布,调节种植时差,使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各生产时期的景观效果。这完全超越了整洁田园的概念,实现了既整洁,又美丽的新格局。美丽田园建设的创新,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余村美丽田园建设,突出整体规划,作物合理布局,分季节亮相,呈现特有亮点。这种新模式探索取得的实际效果,获得各界肯定,值得以现场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各地在更大范围和更多示范点加速推广,让农业科技为美丽田园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4.2 以大田作物打造美丽田园,实现“观、收”两丰收

目前各地打造的美丽田园,大都以花草等非大田作物为载体。而在余村,全部采用适合本地种植、可以采收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如华香粳308,是优质粳稻新品种,品质可赶超东北大米,甚至能媲美日本“越光米”,不仅米质好,还为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向日葵品种浙葵1号,是浙江省选育的第一个向日葵品种,食用和观赏两相宜。实施多类别作物、多品种竞相展示,形成五谷丰登格局,体现乡村的独特美。一方面呈现美丽田园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另一方面,余村美丽田园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点,可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农业知识的科普场所,更是八方宾客到余村来学习参观有农业内涵的选择地。实现“观、收”两丰收,这个“收”字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收获成熟的果实,另外一层是收获了“两山”转化的“金山银山”的美丽经济。

4.3 以多学科团队协作打造美丽田园,呈现省级农业科学院综合性研究院的独特作用

为打造余村美丽田园,项目团队组织涉及向日葵、水稻、甘薯、玉米、藜麦、草花及病虫害防治等各课题组专家参与其中,这些专家分别来自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环境资源与土地肥料研究所、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众多研究所,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发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学科齐全、综合交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5 小结

余村美丽田园项目组利用背靠省级农业科学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将工业用地复耕,生态种植、研学观光、农旅等,开展田园作物规划、合理布局、品种搭配、绿色农产品生产、科学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集成,成功打造余村美丽田园,实现了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的充分融合,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美丽田园变成美丽农业、美丽经济,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和各界肯定,这一成果值得推广与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不仅要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前沿引领,更要提供强大的集成技术支撑,并做出典型样板[9]。要引导科技成果向农村农业和市场主体转移,多形式搭建与技术需求方的对接平台,增强成果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0]。余村美丽田园建设项目之前,作者团队已在浙江东阳、义乌、宁波、衢州等地先后试点推广美丽田园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余村美丽田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取得多方满意的效果,更加坚定了农业集成技术应用的前景和科研工作者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让美丽田园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两山”转化注入科技动力。

猜你喜欢
田园美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