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
——基于俄罗斯ВАК数据库的论文分析(2000-2018)

2020-01-15 03:33王明琦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译介论文俄罗斯

王明琦

(临沂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主要源头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高长武,2017:27),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工具”(郭超,2017:26),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纽带(王烁,2017:37)。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们向世界阐发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更大机遇,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要求。中俄两国人民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伟大工程,加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学互鉴,是新时代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使命。

阿列克谢耶夫(Алексеев,2002:124)认为:“任一强国要想平安,必须直接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对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论文进行检索分析发现俄罗斯的汉学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国际汉学界独树一帜。从译介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理论出发,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儒学为主的传统优秀文化典籍的翻译上,是在中国文化大坐标下以重礼尚仁的儒经为主,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对儒家文本进行翻译。俄罗斯学界的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学术基础,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全面认识,也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文化交流全球化战略背景下,为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选择哪些典籍文本,采用哪些路径方法对外宣传传统文化,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界研究动态,俄罗斯汉学具有自己特色,研究视野广阔,自成体系(郭丽姝,2007:149),俄罗斯汉学家主动引进多,但中方送出去的少;(2)国内外研究领域,微观评论多,宏观研究少;(3)研究成果统计,总结俄方研究多,对俄文本译介少;(4)研究成果结构,儒家典籍翻译多,其他地域文化涉猎少或未见涉猎。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关于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译介现状和研究趋势如何?哪些文化容易引起他们关注?原因何在?近20年内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有什么时代性的变化?有哪些广为认同的研究结论?需要更深入的关注哪些研究主题?本文以收集文献、梳理数据、探讨与分析为总体研究框架,来分析探讨上述问题。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扩展目标文献的范围,检索出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中关于俄罗斯对中国传统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期刊论文,采集并梳理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从论文数量、作者资历、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等不同维度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和梳理,并运用EXCEL 数据筛选、图表分析等工具进行详细分类统计和分析评述,以揭示本世纪十九年来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变化趋势,探讨主要文化译介领域,分析当前学术研究成果的层次水平,预测将来俄罗斯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对学术认同度较高的论文进行逐篇分析,根据研究主题分类梳理,通过多维路径总结目前的研究结论,罗列目前文化外译与传播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中国传统文化对俄译介研究与传播趋势。

1 文献收集

在俄罗斯学术期刊(电子版)总库CYBERLENINKA(包括ВАК,RSCI,ESCI,Scopus,AGRIS,WOS,GeoRef 等数据库)中进行标准检索,梳理分析检索到的所有相关文章数据。统计结果表明,ВАК为俄罗斯最大论文数据库,包含其他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研究将ВАК数据库确定为数据源。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检索主题有китай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中国文化),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культура(中国传统文化),Наследие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中国文化传承),Наследие китайской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культур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Китайские иероглифы и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中国汉字汉语),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религиозная философия(中国传统宗教哲学),Китайская календарная система(中国历法),Китайск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ые праздники(中国传统节日),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живопись(中国传统绘画),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пьеса(中国传统戏剧),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архитектура(中国传统建筑),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медицина(中医),Китайское Ушу(中华武术),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культура(中国传统地域文化),Китайск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ые народные нравы и обычаи(中国传统民风风俗),Китайск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ые одежды и аксессуары(中国传统衣冠服饰),Китайская кухня и кулинарн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中华饮食厨艺),Китайские легенда и миф(中国神话传说)等。首先将上述主题分别以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检索词,在俄罗斯ВАК数据库进行单独检索,再根据近似词汇进行高级交叉检索,最后进行模糊匹配检索。得到的论文条目依次为“中国文化”359 篇、“中国传统文化”252 篇、“中国文化传承”92 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75 篇、“中国儒家文化”109 篇、“中国道家文化”65 篇、“中国佛教文化”51 篇、“儒家文化传承”35 篇、“道家文化传承”21 篇、“中国佛教文化传承”76 篇。

2 数据采集

从海选资料中剔除的文章包括:(1)在不同标题下重复出现的文章;(2)仅标题相关而内容不相关的文章;(3)新闻类文章;(4)微调后重复发表的文章;(5)观点不明的文章;(6)篇幅过短(正文内容不足两个版面)且观点不明的文章。根据文化传承、汉字汉语、宗教哲学、传统绘画等研究主题,最终保留了典型论文188篇(见图1),用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图1 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根据梳理所得188 篇文章的发表时间、论文数量、发表刊物、作者资历和研究主题等数据,运用EXCEL 数据筛选、图表分析等工具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文章的研究主题结构、数量变化趋势、作者国籍分布、作者资历构成、主要期刊分布情况、文章被下载及受关注情况。

2.1 论文数量

图2 2000-2018年论文数量统计图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见图2),论文总体数量呈递增趋势,但分布很不均衡。2007年之前论文数量很少(甚至为零),自2007年后相关论文的数量呈现井喷之势。2006年和2007年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必须被特别铭记的年份,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和2007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是中俄两国政府间互办的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综合性交流活动(李靖宇、林靖,2012:19),中俄两国人民携手共办了场次多、规模大、时间长、领域广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译介与传播的研究论文在数量上开始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文章研究主题也多样化呈现。

2.2 研究主题

总体来看,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论文主题涉及领域很广泛,但不同领域的论文数量分布很不均衡(见图3)。

图3 研究主题分类统计

从论文数量、研究主题、下载情况和读者关注等方面,总结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研究主题结构(见图4)。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关于中国宗教哲学研究的论文40 篇(21.28%),关于中国文化传承研究的论文21 篇(11.17%),关于汉字汉语研究的论文18 篇(9.57%),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的论文18 篇(9.57%),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论文11 篇(5.85%),其他研究主题80篇(42.55%)。

图4 主要研究主题结构

2.3 作者国籍与资历

根据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188 篇论文作者的国籍分布统计,俄罗斯籍作者118 篇(62.77%),中国籍作者69 篇(36.70%),日本籍作者1 篇(0.53%)。

图5显示了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188 篇论文作者的职称资历分类,图中“其他”主要指在校学生、出版编辑人员等。根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博士、博士(副教授)和博士(教授)三类作者150 人(80%),资历层次普遍较高。

图5 作者职称资历结构

2.4 刊物分布

上述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188 篇论文覆盖102 种学术刊物,根据采集这些刊物不同年份的论文数据进行分析排序,以探究当前学界认可度较高的主要学术刊物的受关注程度(见表1)。

表1 主要刊物分布统计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1 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但数量分布很不均衡

根据论文数量统计(见图1)可以看出,近20年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译介与传播的研究成果在总体数量方面明显递增。但是受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数量分布不均衡。2007年之前,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成果比较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论文发表。2006-2007年,中俄两国互办文化交流年,举行了场次多、规模大、时间长、领域广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译介与传播的研究论文在数量上开始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文章研究主题也多样化呈现。

2 作者资历层次较高,但学术认同度较低

图5显示了论文作者的职称资历分布状况,总体来看,作者资历层次普遍较高,具有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的作者共发表论文150 篇,占80% 。虽然研究人员的资历层次比较高,然而能够从宏观上译介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学界普遍认同的却是凤毛麟角,因而出现了认同度低和自说自话的局面。文章被引用情况不佳,相互间学术认同度较低。根据论文名称、刊物名称、被引用情况为关键字进行数据排序分析(见表2),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发现,只有11 篇论文(5.85%)被引用20 次以上,有33 篇论文(17.55%)被下载10 次以,有14 篇文章(占7.45%)“受关注”10 次以下,统计显示44.21%的文章从未被引用。

3 主观及微观研究多,实证及宏观研究少

梳理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188 篇论文,首先对论文研究主题逐一记录标识,再进行数据分析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表明,中俄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译介等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17 篇,仅占9.04% ,主要探讨主题是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译介与传播发展历程、国家政策、中俄文化交流关系等。90%论文研究主题属于微观层面,其中13.83%是关于具体的地方民族风俗礼仪(如葬礼仪式、礼仪用语、厨房文化、茶文化、餐饮文化等),或仅仅强调从语言、旅游、交流活动等单方面来译介与传播。总体来说,关于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译介与传播的研究中,微观研究多于宏观研究,主观论述多于实证研究。

表2 主要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被引用情况5 Панда на службе дракона: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и механизмы политики«мягкой силы»китая《熊猫外交:中国“软实力”政策的主要方向和机制研究》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вектор.Серия:Педагогика,психология《人文思想:教育学、心理学》26 6 Традиции семейного воспитания в Китае《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研究》Юго-Восточная Азия: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东南亚现实问题研究》24 7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музыкаль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в Древнем Китае《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Извес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А.И.Герцена《俄罗斯赫尔臣国立师范大学学报》22 8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основ китайской и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живописи《中欧绘画基础比较分析》Известия высших учебных заведений.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регион.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北高加索地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 9 Влиян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е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 костюма на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одежды《民族服饰特征对中国现代服饰造型的影响》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21 10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культур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проблема культурной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中俄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化兼容问题研究》Знание.Понимание.Умение《知识·理解·技能》 21 11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семейных ценностей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китае《当代中国家庭价值观的转变》Вестник Забайкаль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学报》20

4 儒家经典研究多,地域文化研究少

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儒学为主的文化典籍翻译方面,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和现代价值对儒家文本进行研究,季塔连科院士主编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哲学卷》(2006)和《历史思想、政治、法律文化卷》(2009),作者群体对儒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作了深入探析。图4显示,俄罗斯ВАК数据库(2000-2018)188 篇论文中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论文40 篇(21.28%)。儒学研究家马尔蒂诺夫认为,儒学思想可以帮助人类走出困境。儒学及孔夫子成为在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俄罗斯汉学家主动引入并对其研究已有250 余年的历史,通过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Google books,Яндекс 等多种数据源都可以获得很多以“孔子”和“儒学”为关键词的研究文本。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说明人类不同的文化资源是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沟通的(刘亚丁,2016:006)。

四、思考与展望

1 利用多维传播路径,推动传统文化走进俄罗斯

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深入走进俄罗斯,根本上取决于文化译品走进俄罗斯的传播及读者的接受情况。探寻文化传播规律,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对俄多维传播路径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所在。我们要根据翻译史观选择经典文本,确定合适的译介策略,充分利用多元化路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走进俄罗斯,在跨地域文化交流中互鉴。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会给两国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带来影响(白晓光,2012:30)。在传统传播路径之外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设计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的传播路径与策略,利用新媒体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探寻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走进俄罗斯的多维传播路径。

2 优化多元立体研究结构,丰富文化传播主题

伴随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俄文化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研究视角、研究主题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进入了多元立体时代。目前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还主要滞留在翻译典籍文本层面,研究领域以重礼尚仁的儒学为主。但是,对求实多元、丰富多彩的其他地域传统文化涉及较少。本研究认为,应从俄罗斯学界关注和普通读者反馈两方面,总结俄语群体关注中国文化的类型和内容,以此为标准,结合新时期俄罗斯社会环境现状及调研等方式,确定文化文本的主题选择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要素,以期优化多元立体研究结构,丰富文化传播领域。

3 创新文化阐释与翻译模式,确保文化传播效果

在文化阐释与翻译模式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俄罗斯的表达模式惯例,运用中俄文化交际与文本翻译原则,具体典籍文本可采用直译、意译、改译、拼音加译等方法,借助机辅翻译软件进行俄语协调整合,充分发挥汉语和俄语文化译介与传播中的信息传递作用。在文化阐释与翻译模式上采用中俄结合方式,以保证文化译介与传播效果。在翻译时要对汉语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典籍文本语言特点、功能意义和中俄文化差异,尽量采取归化策略与跨文化阐释的翻译方法,将俄罗斯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思考译本形态选择,根据俄罗斯读者群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文化阐释与翻译模式。通过立体的、变通的文化阐释与翻译模式,俄罗斯读者可以分阶段地、多维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翻译实践与典籍研究相结合,推动文化传播本土化

典籍文本语义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这是典籍译介与文化传播的最大障碍。中国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是儒学作为一种学术文本与思想体系在俄罗斯生长和本土化的过程,它经历了从热潮到低潮再到热潮的演进阶段(李铮,2009:125),通过译介与传播形成俄罗斯本土化的文化成果,实现异域文化本土化。

文化的译介与传播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地域文化两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俄译介与传播,所面对的不仅是汉语与俄语的转换,更是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再生长和本土化。中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模式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典籍文本翻译转换成俄语,就必须把语言置于俄罗斯背景世界之中,将典籍原文文本置入俄罗斯受众的语境中进行译介与传播,让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更接地气,以期实现文化传播本土化。

五、结语

文化的译介与传播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不同地域两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过程是学术文本与思想体系在俄罗斯再生长和本土化的过程(李铮,2009:125)。俄罗斯学界不断探索着自己特有的文化译介与传播模式,同时在互鉴中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们向世界阐发中国话语体系提供了更大机遇,我们必须优化多元立体研究结构,丰富文化译介主题,利用多维传播路径,推动中国文化更深入地走进俄罗斯。

猜你喜欢
译介论文俄罗斯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重视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事业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另辟蹊径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