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爽
(青岛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在传统的语态三分法框架下,中动句(middles)被认为是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一种语态。迄今为止,英语中动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带有副词修饰成分的类型。如例(1)所示,这种类型的中动句中,句末必须出现一个easily 这样的副词作显性修饰成分,否则句子就不合法。
(1)This book reads*(easily).
但事实上,在副词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中动句中还可以出现的显性成分包括例
(2)a-c 中所示的情态动词(如will)、强调形式的do 以及强调形式的反身代词(如ITSELF)。
(2)a.Dirt*(will)rub off when it is dry.
b.Chickens*(DO)kill.
c.This gate opens/shuts*(ITSELF).
例(2)所示的中动句在往常的研究中常被视为边缘类型,学界至今很少对它们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和分析(Roberts,1987;Ackema &Schoorlemmer,2005;Lekakou,2008 等),这必然导致我们至今对中动句的全貌都无法准确把握,从而影响了研究的全面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尝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将各类型中动句纳入统一的英语中动范畴,紧扣“何为中动句界定性特征”这一核心问题,采用共时和历时层面相结合的手段继续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在结构上对中动句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给出统一解释和结论。
20世纪80年代,Keyser 和Roeper(1984)及Fagan(1988)分别从句法层面和词汇层面针对中动词的及物性与否展开争论。从那时候起,出现了很多对英语中动句的研究。近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是体现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元化以及涉及语言类型的多样性,既包括基于事件结构或生成词库论为视角的语义分析(李强,2018;高秀雪,2013 等),也有基于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关于中动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实现的推导研究(张孝荣,2011;Fábregas&Putnam,2014;胡旭辉,2019 等),还有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司联合,2013;徐峰,2014 等);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的中动句的研究不仅包括汉英对比(房战峰,2010;刘丽华、邓云华,2014 等),还有英语和希腊语中动句对比(Lekakou,2005等)以及英法中动句对比研究(胡旭辉,2019)等。总体来看,学界对中动句的句法语义方面已经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这些都为中动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借鉴。
迄今为止,学界在何为中动句界定性特征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比如,Oosten(1977)与Ackema 和Achoolemmer(2005)提出中动句必须具有责任性,即主语必须能够为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负责任。Fagan(1988)和Massam(1992)认为,中动句具有可能性的情态义特征,持相似观点的还有Fellbaum(1985)和Matsumoto(1996)。而何文忠(2007)则通过英汉中动句的对比研究,提出中动句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动词必须为完成类动词,而且事件的某一被动参与者必须对事件的发生负责(主语责任性)。Iwata(1999)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暗含的施事(the implicit agent)是中动句的界定性特征。Keyser 和Roeper(1984)等认为,类属性(genericity)是中动句的显著特征。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不同学者对中动句界定性特征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将焦点聚集在带副词修饰成分的中动句,并没有将各类型全部纳入中动范畴,研究范围非常局限。大部分研究只是集中在共时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语中动句的历时演变过程的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也没有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这些研究仍然未能对中动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即学界至今仍未能对中动句的界定性特征作出定论。各种解释孤立且分散,大部分研究未能将中动句的独特的语义特征在结构上进行统一解释和限制(何文忠,2005;王和玉、温宾利,2014;付岩、陈宗利,2017),这导致我们至今对中动句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当我们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类型,就会发现无论是副词还是情态动词、强调形式的do 以及反身代词都是各类型中动句中必须出现的显性成分,否则会导致句子不合法(如例(1)和(2)所示),这说明它们具有某种相同的语义功能,而这种语义功能必须在结构上得到体现和限制。那么,这种语义上的共性是什么?它与句法结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必须出现在中动句中? 这些问题都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将例(1)和(2)所示的四种类型的中动句分别表示为S+V+ADV(带副词类型)、S+V+REFLEXIVE(带反身代词类型)、S+MODAL+V(带情态动词类型)和S+DO+V(带强调形式DO 类型)。下面我们就对它们的特征和功能逐一进行分析。
Fellbaum(1986)认为,只有像easily,fast,in a jiffy 这样的难易类副词(facility adverbs)和像smoothly,like salt 这样的事件类副词(event adverbs)可以出现在这种类型的中动句中。Matsumoto(1996)进一步指出难易类副词指向中动句中的暗含的施事,而事件类副词则指向中动句中的语法主句(grammatical subject)。她认为,之所以只有这两类副词能出现在中动句中,是因为它们都起到与情态动词相似的作用。但是,她并未指明中动句所蕴含的情态义是何种类型。
本文认为,中动句所蕴含的情态义应为动态情态义(dynamic modality)。根据Palmer(1990:85),动态情态义所具有的主语指向性包括无生命的主语,描述它们所具有的特质和能力导致事件的发生或是使事件的发生具备可能性。这个定义解释了为什么只有事件类副词和难易类副词能够出现在中动句中。首先,事件类副词描述的是语法主语在事件发生过程之中或之后,该主语所具有的特性或状态(Matsumoto,1996:52)。如例(3)a 所示,这辆车操控起来很顺手是因为这辆车本身性能优良,具有平稳的特质。句中的事件类副词smoothly 本身就符合Palmer(1990)提出的动态情态义解释。其次,难易类副词描述的是事件发生的难易性、可能性(Matsumoto,1996:52)。如(3)b 所示,这个中动句包含了难易类副词easily,其语义强调出人们操控这辆车(的)这件事很容易。但是本文认为,由于中动句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强调由于语法主语所具有的某种内在特性而导致事件的发生(Ackema&Schoorlemmer,2005:160),例(3)b 这个句子的情态语义仍然是指向语法主语的动态情态义,即人们操控这辆车(的)这件事很容易,仍要归因于语法主语“这辆车”本身的性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副词修饰成分的出现使得该类型的中动句蕴含动态情态义。
(3)a.The car handles smoothly.
b.The car handles easily.
Fiengo(1980),Stephens(2006)以及Siemund(2010,2014)等都对该类型的中动句进行过不同视角的研究。在句法结构上,反身代词必须出现在该类中动句的句末位置。另外,如例(4)a 所示,反身代词必须以强调形式出现。这与例(4)b 形成对照,因为当动词以强调形式出现时,句子就不合法。
(4)a.Simple Problems solve THEMSELVES.
b.*Simple problems SOLVE themselves.(Fiengo,1980:53)根据这一特征,Stephens(2006)分析指出,出现在这类中动句中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如例(5)a 中的solve。而如例(5)b 所示,像turn 这样的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s)则不能出现在中动句中。
(5)a.This problem solves ITSELF.(中动句)
b.The light turned itself on.(作格句)(Stephens,2006:275)
从语义角度分析,例(5)b 的句子是作格句,反身代词itself 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事件的自发性这一本质。而例(5)a 的中动句中,动词solve 是及物动词,含有一个施事, 这说明事件的发生是由一个外部的原因导致的,不具有自发性。另外,从语音角度讲,中动句中的反身代词必须是重读,强调出事件的发生是由语法主语的内在特质所决定的(ibid.:282)。
关于反身代词的性质,Fiengo(1980)和Stephens(2006)都认为,中动句中的反身代词实际就是一个必须出现在句末的强化的附加语(intensifying adjunct),其功能相当于副词easily。
(6)a.*Foreign cars sell THEMSELVES easily.
b.*Foreign cars sell easily THEMSELVES.(Fiengo,1980:54)
如例(6)所示,中动句中的副词easily 和强化的反身代词不能同时出现。Stephens(2006)进一步指出,反身代词不能与任何可以出现在中动句中的副词(如in a jiff,poorly 等)同时出现。由此结合上一小节的分析,例(6)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副词和反身代词具有相同的语义功能,同一句法位置不能由两个功能相同的成分同时占据①。
Roberts(1985)认为,像例(7)这种带情态动词的中动句含有言者的认识情态义(epistemic modality)。本文认为,这个观点从三个方面来讲都是有问题的。第一,同属于中动范畴的不同类型本应具有相同的情态义解释,但Roberts 认为,带情态动词的类型含有言者的认识情态义,与带副词类型的中动句所蕴含的情态义不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7)a.This book could sell.
b.The bureaucrats will bribe.
第二,根据Palmer(1990),言者的认识情态义是一种主观性的情态,是言者从主观上对所描述的命题的判断。通常像possibly,probably,it is possible that 这样的副词或者结构都是表达言者的认识情态。
(8)a.Possibly/Probably,this book could sell.
b.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book could sell.
例(8)所示的两个句子都包含言者的认识情态,涉及到言者的主观态度和对事件的判断,即言者从主观上认为这本书能卖出去。从本质上讲,这种主观类情态义和例(7)所示的中动句的情态义不同。通过例(7)和(8)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动句的情态义是客观类情态,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动态情态义,不包含说话者对命题的判断。
第三,上文曾提到Ackema 和Schoorlemmer(2005:160)认为,中动句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强调由于语法主语所具有的某种内在特性,而导致事件的发生。因此,例(7)a 所示的句子中,这本书能卖出去是由这本书本身易读等特质决定的,这种情态义是指向语法主语的特质,而非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出现在这种类型中的情态动词不仅包括will,could 还常有may,can,would等。虽然它们所包含的可能性(possibility/potentiality)的高低程度不同,但都符合中动句的动态情态义特征,所包含的情态语义都是指向语法主语,强调主语的内在特质决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例(9)所示,该类型中的显性成分必须是强调形式的do,且必须出现在句中。
(9)These red sports models*(DO)sell,don’t they?(Dixon,2005:450)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这种类型的中动句的研究。但是,自Diver 开始,出现了不少关于do 应该归属于情态动词体系的研究。其中,Diver(1964:330)认为,do 含有“必然的”(certain)的情态语义,在表达情态义的可能性级别(the scale of likelihood)中高于may(less than likely)和can(possible)。Mitchell(2009:71)认为,强调形式的do 起到对比的作用,强调某个命题和预先期待的不同或相反,也可以表现说话者惊讶的感叹。由于强调形式的do 同属于情态动词体系,它们在中动句中的功能应该与情态动词一样,表现动态情态义。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发现这些显性成分的共性是都与中动句的情态语义解释有关。而它们必须出现在各自类型的句法结构中则说明情态性在中动句的众多语义特征中占有重要地位。
Massam(1992)提出中动句的T 位置存在一个情态算子(modal operator),表示为例(10)中的Op。为了使中动句的情态可能性(possibility/potentiality)得到解释,这个情态算子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得到确认(specified),由情态动词直接合并在T 位置(即a 的图式)或是由副词在LF 层面提升到T 位置(即b 的图式)。
(10)a.[TPNP[TModal(Op)][VPV……]]
b.[TPNP[VPV……]]]
结合Massam(1992)的观点,情态算子需要在句法结构上得到确认决定了本文所分析的四个显性成分必须出现在各自类型中。其中,情态动词和强调形式的do直接合并在T 位置,副词和反身代词在LF 层面提升到T 位置,从而使得情态义得到解读②。在本节共时研究的基础上,下文将对各类型中动句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试图从历时研究层面继续为中动句的界定探寻线索与依据。
本文所使用的电子语料库包括约克-多伦多-赫尔辛基早期近代英语语料库(The Penn-Helsinki Parsed Corpus of Early Modern English,448 个文本,170 万字)、后期近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Late Modern English,275 个文本,280 万字)、牛津英语(历史)词典电子版第二版(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CD_ROM,60 万字,300 万引用)、美式英语近代历史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4 亿字文本)。为了更加清楚地考察出各类型中动句的历史发展路径,本文对四种类型的中动句在不同语料库的语料作了采集汇总。由于各个语料库中的总文本数目和历史时期划分不同,本文分不同表格进行统计。
表1 约克-多伦多-赫尔辛基早期近代英语语料库(1500-1710)
表2 后期近代英语语料库(1710-1920)
表3 牛津英语(历史)词典电子版
表4 美式英语近代历史语料库(1810-2000)
从表1~4 中可以看出,中动句起源于1500-1600年间。随后各种类型开始逐渐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出现的中动句类型是S+MODAL+V,即带情态动词的类型,1500-1600年间出现的六例中动句全部是此类型,这为中动句的进一步发展和其他类型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S+DO+V 即带强调形式的do 的类型在1650年左右出现,但数量显示该类型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S+V+ADV,即带副词的类型起源于1650-1700年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S+DO+V 类型和S+V+ADV 类型出现的时间都在17世纪,但具体语料显示出二者的出现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S+DO+V 类型的语料多集中在1650年前后,而S+V+ADV 类型多集中在1600年代末期(如下文例(13)与(19)所示)。另外,在S+DO+V 类型出现之后的1650-1700年间,还出现了同时包含强调形式的do 和ADV 的过渡类型。由于副词并没有独立地出现在这些过渡类型语料中,本文认为,它们并不是真正的S+V+ADV 类型。但是这为中动句从S+DO+V 类型逐渐过渡到S+V+ADV 类型提供了语料证据。
另一方面,虽然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但自出现之时,S+V+ADV 类型就呈快速上升趋势,一直到1900年左右,数量较其他类型有了明显增长。到了1900-2000年间,该类型在四种类型中的分布比率占到绝对优势。这说明这种类型的中动句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为其在现代英语中成为最典型的中动句结构形式奠定基础。最后,四种类型当中最晚出现的是S+V+REFLEXIVE,即带反身代词的类型,这类中动句直到1750-1800年间才开始正式出现。经过考察分析,中动句的历史发展顺序如下:
前文提到Massam(1992)认为,情态义源于中动句中T 位置存在一个需要得到确认的情态算子。我们通过对各类型中动句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认为中动句的历史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情态算子的确认方式发生转变的过程,并以此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情态算子通过情态动词或强调形式的do 直接合并在T 位置来确认。带情态动词的中动句在整个中动句的起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最早出现的6 例中动句都含有一个情态动词,而且句中出现的动词全部为作格动词。
(11)a.Looke you Francis,your white Canuas(canvas)doubletwillsulley(sully).(1596Shakes.1 Hen.IV,ii.iv.84)
b.My clayth(cloth)willnocht(not) stenȝie(stain).(1568Sat.Poems Reform.xlviii.15)
c.…And nevermayyour meat digest.(1586Marlowe 1st Pt.Tamburl.iv.)
d.I finde it nowe for a setled truth…that the purple dye will neuer (never)staine(stain).(1579Lyly Euphues(Arb.)82)
如果没有情态动词,例(11)中的句子都是典型的作格句,具有很强的事件性特征(eventivity)。但是,正是由于情态动词的存在,它们的语义都蕴含情态义,并指向语法主语,强调主语的某种特征导致事件发生具有某种可能性。如例(11)a中,弄脏(sully)这个事件是由于这件白色帆布外衣(your white Canuas doublet)的材质和颜色所决定的,这属于动态情态义,而非言者认识情态。这些句子分别通过使用倒装结构、否定辞never,not 以及语境铺垫来共同增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性(possibility/potentially)。因此,在最早期的中动句中,情态义的达成不仅靠情态动词,还靠其他句法成分和语境的共同作用,使其区别于作格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Biberauer 和Roberts(2010),英语的情态动词在16世纪初发生了重新分析,这与中动句的出现在时间上重合。如例(12)所示,发生重新分析之后,情态动词被分析成T 要素,直接合并在T 位置上(如b)。
这一变化是像will,may 这样的词汇从实意动词演变成情态动词的重要标志。这时,这些词汇的管辖范围扩展到整个句子,它们获得功能性的语法位置,形式上得到重新分析。这就是典型的重新分析过程。情态动词发生重新分析之后,各种相关语言现象必然会迅速发生变动。本文认为,中动句的出现与其有密切关系。情态动词在使用范围上的扩展使得它们可以出现在作格句的T 位置,句子语义发生变化并开始具有情态义,进而直接导致中动句应运而生。如例(13)所示,带强调形式do 的中动句在1650年左右开始出现。
(13)a.This unguentdoth(does)digest.(1653Woodall Surg.MateWks.31)
b.It (sc.Cotton)doth(does) pack and becomes hard.(1662 inRep.U.S.Comm.Patents34)
c.Another oyntment (ointment)doth(does) digest, mundify, and incarn.(1658Westmacott Script.Herb.10 A)
例(13)的语料均出自17世纪后半期,其中出现的do 均以强调形式出现。根据Biberauer 和Roberts(2010:280)的英语历时研究,do 在近代英语时期经历了与情态动词同样的重新分析过程。这为该类型中动句的出现提供了句法结构层面的必要条件。Roberts(1993:308)与Biberauer 和Roberts(2010)认为,强调形式的do 出现于17世纪中期,其出现的标志是包括doesn’t,don’t 以及didn’t 在内的否定性助动词开始出现,成为无标记的小句否定辞。强调形式的do 一般表达的是与说话者或者听话者的预期相反的命题,也具有表现说话者惊讶或者感叹的语用功能。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的研究均表明强调形式的do 应该划归为情态动词体系,因此,本文认为,强调形式的do 一旦出现,由于其句法和情态语义功能和其他情态动词相同,它必然能够通过类推机制(analogy)替代情态动词出现在中动句中。
例(13)中的动词unguent,pack 与digest 等都是作格动词,当句中的do 不出现时,它们都是典型的作格句。由于do 的出现,它们开始具有情态义,并且情态语义指向语法主语。如例(13)b 中,这些棉花好打包(pack)是由语法主语it 所具有的特质所决定的。
由于情态动词和do 发生了重新分析,这为紧随而来的中动句的出现提供了句法结构上的可能。如例(14)所示,在这个阶段情态动词或者强调形式的do 直接合并在T 位置来确认情态算子,从而使中动句具有情态义特征。
(14)[TPNP[TMODAL/DO(Op)][VPV……]]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为情态算子由情态动词/DO 和副词/反身代词共同确认。自1600年起,带副词的类型和带情态动词的类型陆续开始出现。本文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两类中动句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过渡阶段。它们在最初出现时并不是现代英语中的结构形式,而是句中同时包含一个情态动词/DO 和一个副词/反身代词(如例(15))。
(15)a.Grape…it is reporte…willkeepbetterin a vessel half full of wine,so that the grapes touch not the wine.(1626Bacon Sylva§627)
b.The Yardsmayslip vp and downeeasilyvpon the Masts.(1627Capt.Smith Seaman’s G.v.20)
c.The Dromidor…willride aboue80 milesin the day.(1642Lithgow Trav.298)d.Before you paste your Paper on the form, first Tallow him, sowillthe Canvas and paper slip offwithout starting or tearing.(1669Sturmy Mariner’s M.v.xii.63)
最先在这种过渡类型中出现的副词类型是难易类副词,如例(15)a-b 中的easily和better。在随后的发展中,副词类型通过类推的语言演变机制开始扩大,事件类副词也出现在中动句中,如c-d 中的about 80 miles 和without starting or tearing。在这个阶段,虽然副词可以出现在中动句中,但是由于使用和数量有限,它们还不能独立地承担起确认情态算子的功能,所以句中仍然存在一个情态动词。另外,这个阶段还出现了一些同时包含do 和副词修饰成分的中动句(如例(16))。
(16)a.The shipdoesnot steersteddy.(1692 J.Smith’s Seaman’s Gram.i.xvi.83)b.My maltdoesnot shrink so muchwhen it comes to be laid on the kiln; of course it measures to more advantage.(1685Museum Rust.III.222)c.Old barley, mixed with that of the last harvest,doesnot maltwell.(1716Compl.Farmers.v)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出现在中动句中的动词类型不仅包括作格动词(如slip,shrink,malt,keep),还出现了及物动词(如ride,steer)。也就是说,随着中动句的发展,动词类型也从作格动词通过类推机制扩展到及物动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过渡阶段带反身代词类型的中动句所呈现出的状况。根据Stephens(2006),只有及物动词才能出现在带反身代词类的中动句中。但是在排查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曾出现了少量的像例(17)这样的过渡类型。
(17)a.This at first may seem a paradox;but upon a deliberate consideration itwilleasily unriddleitself.(1653R.C(odrington)Lloyd’s Marrow of Hist.1)b.That the Saltdoesnot easily exaltitselfabove the Sulphur.(1702Lond.&Country Brew.i.73)
c.The seedsmayattachthemselvesto animals, by means of hooks,crotchets,or hairs.(1678Milne Dict.Bot.s.v.Semen)
如例(17)所示,句中出现的动词均是作格动词。按照Stephens(2006)的观点,它们应该是作格句。但是由于句中同时出现了情态动词、作修饰成分的副词、否定词或短语,它们已经不再表达事件性特征,而是强调句中的语法主语由于具备某种内在特质从而使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能性,如例(17)c 被译为“这些种子能利用身上的丝或钩贴附在动物身上”。虽然动词attach(贴附)是作格动词,但由于情态动词may,难易类副词easily 以及方式短语by means of hooks,crotchets,or hairs的出现,这句话强调了语法主语的内在属性,即这些种子本身带有丝或者挂钩这个特质决定了它们贴附在动物身上这个事情很容易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例(17)的句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作格句,而具有了中动句的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在第二阶段中动句的结构比前期更加复杂,新的显性成分如副词和反身代词也开始出现在句中,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两个显性成分同时在一个中动句中共现的过渡类型。此外,动词的类型也不再仅限于作格动词。在这个过渡阶段的中动句中,情态算子由情态动词/DO 和副词/反身代词共同确认(如例(18))。
(18)[TPNP[TMODAL/DO(Op)][VPADV/REFLEXIVE[VPV……]]]
第三阶段为情态算子通过副词或反身代词在LF 层面提升到T 位置确认。在中动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过渡时期句中出现的情态动词或者do 逐渐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副词类型和数量的猛增,副词可以独立地出现在句中并承担起确认情态算子的功能。带副词的类型出现在17世纪前期,其中难易类副词最先出现(例(19)),事件类副词随后通过语言类推机制也开始出现(例(20))。
(19)a.There is no Merchandize in this Ware-House which sels (sell)better,then certain Fans.(1696Earl of M.tr.P.i.i.4)
b.When the Shank of a Letter has a proper thickness, Founders say.It rubswell.(1683MOXON Mech.Exerc.xxiv.389)
c.Being washed three or four times, it bites or eats not, but driesquickly.(1677Moxon Mech.Exerc.242)
(20)a.If they handlemoist or clammy,when you squeeze them they are fit to bag.(1727Bradley Fam.Dict.Hop-garden)
b.(Red Jessamine)…many red Flowers cutlike Honeysuckle.(1729 inDampier’sIII.452)
c.(The horse)…Rideswith her Tongue out of her Mouth.(1714 Ibid.No.5195/4)
又如例(21)所示,带反身代词类中动句出现于19世纪。
(21)a.The small riddle readsitselfto him.(1865Carlyle Fredk.Gt.xiv.vii.V.239)
b.…because, at the end of the ends, a book sellsitselfor does not sell at all.(1840W.D.Howells429)
c.A problem ultimately solvesitself.(1872 William M.Baker 657)可以看出及物动词在这个阶段已经成为中动句动词类型的主导。与之前的中动句不同,此时的中动句中除了显性成分,已经不需要其他句法手段或语境铺垫来增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性。如例(22)所示,副词和反身代词已经能够独立地出现在中动句中来确认情态算子。这说明中动句作为一种独特的句式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各类型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情态义特征日趋明显。
(22)[TPNP[VPV……]]]
中动句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结构交织在一起,更迭变化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渐变性,而不同类型的发展也有各自的快慢节奏。各类型中动句中最先出现的是带情态动词的类型和带强调形式do 的类型,它们为后来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和发展方向奠定基础。而它们的起源与情态动词和do 经历了重新分析有直接关系。情态动词和do 的语义发生改变,结构上被重新分析,功能上有了本质变化,这些直接导致它们可以出现在中动句的T 位置,并使句子蕴含情态义。中动句中的动词类型基本都经历了从作格动词扩展到及物动词的过程,这表明中动句很有可能起源于作格句的重新分析。中动句的语法化过程将是未来本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动句中显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分析表明,中动句的研究范围应该覆盖更多类型,尽可能在英语中动范畴特征内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动句的本质。本文重点分析了各类型中动句的显性成分,包括副词、情态动词、强调形式的do 以及反身代词的特征和功能,发现它们的出现都与情态义有关,蕴含动态情态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历史语料库考察了各类型中动句的历史分布,并梳理出它们的发展路径。对中动句的历时分析表明,情态动词和强调形式do 的历史发展与中动句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奠定了中动句后期发展的语义基础,因此,它们决定了中动句从起源开始就具备情态义特征。本文也为情态义是中动句的界定性特征这一观点提供了历史层面的依据。为了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中动句的发展过程,本文结合Massam(1992)的观点提出整个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情态算子的确认方式发生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由情态动词或do 直接合并到T 位置,发展到后来的由副词或反身代词通过在LF 层面提升到T 位置来实现。由于情态算子的确认方式得到扩展,在后期发展中,中动句的类型和数量也得到了不断扩大和丰富。这样看来中动句中的显性成分具有重要句法地位,它们必须出现在中动句中,以满足T 位置的情态算子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得到确认这一要求。
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英语各类型中动句,避免了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的局限,本文在利用多种语料库进行语料检索,细致地描绘出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英语中动句起源的角度再次研究中动句的界定性特征,并发现了新的线索,也为将来中动句的研究提供了历时角度的思考。
注释:
①一个句法位置只能由一个成分占据,两个相同成分必然不能同时在结构中共现。从句法角度所作的这种分析与语义功能有直接关系,这在语法研究中是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
②Roberts(1987:233)也曾提到中动句的T 位置(即INFL)含有一个包括情态动词在内的算子。我们可以通过特征确认要求来进一步解释Massam(1992)和Roberts(1987)的观点。根据Ouhalla(1993),语法特征必须且可以得到确认。我们认为,中动句句法结构T 位置带有[+Mod(al)]特征,这是一个语法特征,需要得到确认,确认方式可以是通过带有相同可解读特征的词汇进行核查的方式。另一方面,根据正文中的论述,中动句中必须出现的四个显性成分都与情态义有关。从句法角度讲,当他们进入句法运算时,均带有[+Mod]特征。对于情态动词和强调形式的do,它们可以通过直接合并到T 位置得到解读,同时核查T 的[+Mod]特征。而对于副词和反身代词,它们需要在LF 层面提升到T 位置来核查T 的[+Mod]特征,并得到情态义解读。我们将在未来研究中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