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轨压燃烧系统对车用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

2020-01-15 13:23马勇解亮南出勇
汽车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燃烧室油耗气道

马勇 解亮 南出勇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601)

主题词:柴油机 高轨压燃烧系统 排放

1 前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进入了共轨时代,而燃油共轨喷射压力是影响发动机燃烧的关键因素。共轨压力越大,喷嘴喷射油束雾化效果越好,油气混合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发动机燃烧,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污染物排放量[1]。

发动机的燃烧与燃油、空气的混合密切相关,所以单纯提高轨压只能实现部分燃烧优化,若要实现最佳状态的缸内燃烧,还需选择最佳的燃烧室和气道与之匹配。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油、气、室三方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燃烧过程,并以整体的匹配最佳与否来决定发动机性能的优劣[2-6]。

本文对一款发动机的轨压进行提升,分析了轨压提升对发动机在世界统一的稳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onized Steady-state Cycle,WHSC)工况点的油耗和排放的影响,并对发动机的燃烧室和气道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的燃烧室和气道与之匹配,实现了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改善。

2 试验样机

试验样机为HFC-4D27型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达到GB 17691—2005中第五阶段排放法规标准,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2.1 燃油供给系统

该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轨、喷油器、高压油管、低压进回油管等部件。轨压和喷油器油嘴参数是影响燃油系统的关键因素:轨压直接影响喷雾粒子直径、喷雾贯穿距等,从而影响油气混合效果;喷油器的油嘴参数(孔径、流量、喷雾锥角等)需要与气道、燃烧室很好地匹配,才能实现更好的油气混合效果。

表1 HFC-4D27型发动机技术参数

图1 燃油供给系统结构

2.2 进气道结构

该发动机采用双气道结构,为实现更高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采用双切向气道、菱形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双切向气道能产生很高的涡流强度和流量系数。

图2 双切向气道结构示意

为匹配更高轨压的燃油供给系统,设计了2种气道方案:方案1涡流比大、流量系数小,涡流比为2.6,流量系数为0.33;方案2涡流比小、流量系数大,涡流比为2.0,流量系数为0.35。

2.3 燃烧室结构

柴油机燃烧室设计通常要考虑轨压、气道涡流强度、油束喷雾锥角、油束落点高度等参数,如图3所示。

燃烧室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a.通过综合考虑动力性、发动机起动性能和排放特性来选定压缩比;

b.尽量加大燃烧室容积,提高容积比,减小有害容积;

c.选择适当的喉口直径和深度。

图3 油束和燃烧室的匹配

根据气道涡流比、喷油轨压等参数,设计了2个燃烧室方案,主要区别在于喉口直径和中心凸台锥角。方案1燃烧室喉口直径和中心凸台锥角更小,方案2与之相反,燃烧室结构趋于扁平化,如图4所示。

图4 2个燃烧室设计方案

3 测试工况

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逐步推进,重型车排放测试循环由原来的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uropean Steady-state Cycle,ESC)、欧洲瞬态测试循环(European Transient Cycle,ETC)调整为更接近整车路谱的WHSC、世界统一的瞬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同时增加了世界非法规工况排放要求(World-Harmonized Not-To-Exceed,WNTE)补充测试工况、世界瞬态整车转毂测试循环(Adapted World Transient Vehicle Cycle,C-WTVC)并增加车载排放系统测试的要求。相对于国五排放标准,国六测试循环更加倾向于低速、低负荷区域,要求后处理系统在较低的温度就有较高的转化效率,同时对发动机裸机排放有更高的限值要求。

为更好地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采用WHSC测试循环中的特殊工况点(见图5)进行试验,并基于WHSC测试循环的加权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5 WHSC测试循环工况点

4 试验研究

4.1 高轨压试验结果对比

为研究更高轨压对发动机油耗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在喷油器油嘴参数(包括孔数、流量、锥角等)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将轨压提升至200 MPa,同时调整喷油提前角、EGR阀开度,对油耗和碳烟排放量进行扫描。

从WHSC测试循环中选择2 900 r/min(340 N·m)、2 115 r/min(360 N·m)、2 115 r/min(180 N·m)3个特殊工况点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图6~图8所示。可以看出,200 MPa轨压相对于180 MPa轨压,NOx排放量控制在4~6 g/(kW·h)范围内,柴油机碳烟(Soot)排放降低20%~30%,表明更高的轨压使喷雾粒子雾化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燃烧及改善碳烟的排放。同时在高负荷点,高轨压可使油耗降低0.8%左右,而在部分负荷点,高轨压却不能达到节油的效果。

图6 2 900 r/min(340 N·m)工况点对比

由上述分析可知,采用高轨压燃烧系统后,在中、高转速区域能明显降低颗粒物排放,对油耗也有明显改善,但在中、低转速区域对油耗改善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发动机在低速、低负荷区域并不需要高轨压,一定的轨压即可满足缸内的燃烧持续期要求,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4.2 气道试验结果对比

对匹配200 MPa燃油系统、搭载2个不同气道方案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保持其他边界参数不变,NOx排放控制在4~6 g/(kW·h)范围内。图9和图10分别为不同气道方案的发动机外特性上的比油耗和碳烟排放对比,可看出,方案2气道方案发动机油耗明显降低,同时碳烟排放也大幅度降低。由此表明,在高轨压的情况下,气道涡流比降低,流量系数提升,可使发动机燃油混合更加均匀,更有利于缸内燃烧,使更多新鲜空气进入缸内,有利于降低碳烟排放量。

图7 2 115 r/min(360 N·m)工况点对比

图8 2 115 r/min(180 N·m)工况点对比

4.3 燃烧室试验结果对比

对匹配200 MPa燃油系统、搭载2个不同燃烧室方案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NOx排放控制在4~6 g/(kW·h)范围内,试验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以看出,方案2燃烧室油耗明显更低,且在发动机转速为2 000 r/min以下时,碳烟排放量大幅降低,表明扁平化燃烧室结构方案更有利于高轨压燃油系统性能的发挥,能够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图9 2个气道方案的油耗对比

图10 2个气道方案的碳烟排放量对比

图11 2个燃烧室方案的油耗对比

图12 2个燃烧室方案的碳烟排放量对比

4.4 高轨压燃烧系统对比分析

将200 MPa燃油系统、方案2气道、方案2燃烧室组合在一起并装配到发动机上进行台架试验。利用WHSC开展测试并进行加权计算,与原燃烧系统方案进行对比。通过调整燃油主喷角、EGR阀开度,使NOx排放量控制在4 g/(kW·h)以下,试验结果如图13所示。从图13可看出,相对于原燃烧系统,高轨压燃烧系统碳烟排放量降低了约60%,油耗基本相当。优化后的发动机基本能满足国六发动机的裸机排放要求,表明高轨压燃烧系统对发动机排放有明显贡献。

图13 燃烧系统WHSC测试数据对比

5 结束语

油、气、室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并以整体的匹配决定发动机性能。本文通过对高轨压燃油系统、不同气道方案、不同结构燃烧室方案的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将最佳的气道、燃烧室、高轨压燃油系统组合在一起,新的燃烧系统组合相对于原燃烧系统碳烟排放量降低了约60%,使发动机裸机达到了国六排放要求。

猜你喜欢
燃烧室油耗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研发体系
燃烧室开口形式对475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
双斜切燃烧室及其与油束夹角匹配对重型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
GE公司低排放燃烧室发展概述
哪款汽车更省油?——百款汽车真是油耗数据对比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汽车冬季油耗为何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