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年级数学任教角度看初小数学衔接问题

2020-01-14 12:44徐凌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段学科思维

徐凌云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课程目标的差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对应学段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以空间几何为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了解图形特征、掌握测量方法,而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学会证明并迁移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不同学段所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尽相同,在培养知识技能过程中所重视的环节也有所偏差。

数学思考方面,第二学段强调数学思维的初步形成,如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感受等,而第三学段则强调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强化,如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推理能力等。总的来说,第二学段更注重形象思维的发展,第三学段更注重抽象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方面,第二学段更强调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而第三学段更重视问题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方面,小学阶段,教学形式侧重呈现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画面等来激发内驱力;而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丰富,表面、浅层的知识不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此更要呈现出数学的逻辑、思维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内容标准的差异

《标准》在各个学段分别阐述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标准。以数与代数为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初步了解式和方程等,培养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而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现状

众所周知,新初一在短期时间内,数学学习上存在种种困难。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对学习不适应,初一数学在质与量上都有所变化,继续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思维来学习初中数学已行不通,必然会遇到重重障碍;二是学生对初中学习准备不充分,缺乏初小数学学科的衔接,导致知识的断层;三是学生对全新的初中生活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在面对初中阶段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障碍时,容易手足无措,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

三、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

1.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

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初一内容不熟练,将会直接导致初二、初三的成绩不理想,如:初一上学期对有理数运算的掌握不扎实,势必导致初一下学期整式运算的学习,进而影响初二分解因式、分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方面知识的掌握,初三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学习障碍。

2.从中学生心理的角度上看

农村学生由小學升入初中,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环境,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安心理。这种不安会转化成一种动力,促使学生渴望在新环境中施展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和安全感。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关系到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3.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上看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曾说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数学学科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提升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由此看来,学好数学必定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学科存在问题,势必影响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换句话说,数学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策略

1.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1)熟悉初一教材

(2)重视培养运算能力

(3)渗透代入思想

(4)培养几何思维

2.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1)基于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是逻辑性较强,形象性偏弱,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有趣的生活事例来引入所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有所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领悟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动力,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深化。

(2)呈现数学之美,绽放数学魅力

知情意行,相辅相成。情感上喜欢的事物,人们更愿意付诸于行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呈现数学之美,绽放数学魅力事关重要。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虽然数学没有明确提到善与美,但善与美不能完全与数学分开,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和确定性,这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之美,美在对称、美在简洁、美在和谐……这些内在的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带着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简洁之美,也为初中学习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3)挖掘数学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一般重知识而轻历史。但是数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数字的神秘,还和各伟大的数学家息息相关。讲授数学历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由来,在有趣的数学家们身上感受前人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探究数学问题,总结数学规律

探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给学生准备好剪刀、纸片、笔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练习,总结数学规律。这种探究方式对初中学习几何的论证也是极其重要的。

结语: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初小数学难度差异、初小学生心理变化等因素又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作为一名长期任教六年级数学的教师,笔者提出以上观点和策略。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客观条件限制,观点和策略还不太成熟,接下来笔者将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以求和学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学段学科思维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