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2020-01-14 12:44潘导导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困生老师孩子

潘导导

“学困生”是在我教学生涯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三个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似乎“学困生”问题一直是个棘手之事,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相对于优生和中等生来说教师在学困生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一些,怎么样才能转化学困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学困生的转化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面对学困生问题我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中显示“他们普遍自信不足,学习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对一些事情本能认为“我不行,我干不了”,久而久之,自甘落后。”因此,在学困生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唯一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素质。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如下看法:

一、结合各教学实例,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对于学困生,他们并非每一个都是生来就差。事实上,低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些孩子之所以在低段就沦为学困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作为老师想要真正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就需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习目的是否明确

要了解他们是否已经明确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变化,不再是每天唱唱跳跳,愉快地玩耍,而是要进入课堂,遵守学校的规定,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每一科知识。有些孩子是因为还不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显得学习效果不好。

2.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以我以前接触过的一个孩子为例,他每天都很认真的听课,但是学习效率就是不高。老师讲过的一模一样的题就能做对,稍微改动一下数字就完全不会了。像这样的孩子就是死搬死套,他并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专心了,却没有用心。

3.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有些孩子会看老师的面相,稍微温柔的老师,他就敢“欺负”,上课就不听讲,也不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长久下来就只是在吃老本,新知识完全没有学到,也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很难纠正。

4.家庭情况如何

要搞清每个学困生的家庭情况,看看孩子是否是因为家里出了什么状况而影响学习。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有些孩子又是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无父母由老人照料,从心理上抵触与外界的接触,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更别提学习了;更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文化较低辅导不了,家庭情況不好,不善于与老师交流,导致难点堆积,最终变为大问题,处理困难。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措施,对症下药。

二、结合实际情况,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每个学困生的情况不同,转换的方式、时间也就有所差异。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学困生,教师想要转变他们,都需要花时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积累:

1.第一阶段:营造轻松平等的氛围——加强家校联系,合作提高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做父母的首先要承担培养孩子的责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在学习工作上给孩子作出榜样,才能树立威信。当孩子学习落后时,不能用简单的粗暴打骂解决,而应分析原因,配合老师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正确及时的进行处理。在学校,老师要带动全班同学关心帮助学困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集体中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使自信的种子拥有适宜的“土壤”,这样这一颗颗脆弱的“幼苗”才能发芽。

2.第二阶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接受老师,接受班级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学困生特别需要爱,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挨骂、挨打、被批评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嘲笑,相互排挤。长此以往,他们自卑、自暴自弃,表现出来就是傲慢、蛮横、玩世不恭、“油盐不进”。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或许是更渴望温暖和帮助的。教师应该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爱护,无论是生活、思想,还是学习上都多给他们一份爱,多花时间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体验,从而跟老师交心,达到共鸣。

3.第三阶段:多给学困生参与的机会——融入班级

作为老师更要组织学困生参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有的老师认为学困生这不会那不会,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就连平时的专科课也会把他们抓来办公室,认为多给他们补补课,多做几道练习题,对学习还可能会有所帮助。实际上越是不给学困生创造机会,上课提问也不问他们,学困生只会越来越不动脑经,学习更差,因此,要多给学困生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从而融入集体。在上课时,简单的问题尽量留给学困生来回答,让他们敢于开口,开动脑筋,学生在答出问题时不管题目难易,心理都是很满足的,只要肯多给他们机会展现自我,就可以慢慢积累信心。

4.第四阶段: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

学困生因成绩或是品行不好经常挨批评,基本可以说是与表扬告别了。但其实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父母,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我认为及时的给予肯定、赞扬,可以坚定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

5.第五阶段:要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给予一对一辅导

父母和教师对于差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过多,超越他们的能力范围,否则只会欲速则不达,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最终自暴自弃,悲观失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我们不能幻想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能够在短暂学习之后提高到九十多分,这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原有的水平上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拿他们的今天和昨天相比,再以今天为基础,对他们的明天提出希望和要求,使他们在成功的情绪体验中认识自己的才能,让自信的种子开花结果。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安排给他一个班里面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孩子作为同桌,这样能够在学习中给予他更多的帮助,有助于他更高效的进步。

三、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耐心

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拥有细致的观察力,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持续的关注度。记住学困生的进步即便再微小,也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学困生也可以变成好学生!

猜你喜欢
学困生老师孩子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