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忠
百年大计,在于育人。育人之计,在于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培训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和更高的期望值。然而,现实中有些师资培训因为没有科学的计划,遭遇了受训群体的很大抵触,使得师资培训工作困难重重。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忽略教师的真正需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正视师资培训工作困境之难
(一)管理活力不足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但由于各地基础条件不一样,耗资巨大,耗时最多,而它的推行效果在全国不是很好。国培计划虽最接近教师和教学,但由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突击性,加上地方培训部门理论意识不强,后续跟踪服务不足,导致部分学校和教师出现了怕培训、厌培训的现象。
培训机构相对比较固定和专业,虽然可以弥补国培与地方培训之不足,比较适宜举办市场取向的、紧缺的特色类培训,但由于体制内外有别,受经费的约束绝大多数培训活动不能如基层学校和教师所愿,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超过90%的线下培训机构运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二)培训机制不活
1.行政取向
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师资培训成为领导给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很多教师容易出现应付心理,甚至有些教师觉得培训是一项必须参加的活动,无论教师需要与否,“被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
2.利益取向
师资培训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有的地区和学校培训经费有限,但培训机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部分培训机构没有摆正培训效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导致师资培训变了味。
3.工具取向
部分学员参与培训有明显的工具取向,不是被师资培训的增值效应所吸引,而是被师资培训的光环所影响,相当一部分学员比较在乎立竿见影的实操技能,忽视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沉淀,还有的教师把参训作为晋升的机会和资历。
(三)参训矛盾突出
1.工学矛盾
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导致工作上的矛盾和冲突。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对教师培训不是很支持,再加上职业懈怠,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追求更高层次知识的动力,常以工学矛盾为借口,不愿意参加培训。
2.学用矛盾
众多培训机构按照“理论化”的假设,对教师进行“灌输式”在职培训,缺乏真诚、有效的沟通,加之参训教师的固有观念难以受到触动和改变,大部分教师认为理论说起来有道理,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
3.资源矛盾
目前,很多教育教学矛盾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一线教师缺乏教学信息,缺乏技术和科研成果资源,再加上有的培训者水平不高,无法为受训教师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导致培训不能为教师排忧解难。
二、破解教师刚需之谜
(一)结构分化,可变性大
师资培训与房子一样有改善型与刚需型之分,教师对师资培训也同样有应用和提高的需求。总的来说,刚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具有特殊性特点;第二,具有局限性特点;第三,具有可变性特点。从演变规律来看,教师因年龄不同,他们的需求就会出现“结构性分化”。总体而言,教师对专业能力培训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長会下降,对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上升。此外,受不同教学实践环境和期望值的影响,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会出现一定的分化。比如城市与乡村、名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师,由于个人的理想、目标不同,他们的刚需也就不一样。
(二)实践应用之需,服务教学
师资培训能够指导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教育相关部门及领导把培训作为教师福利的设想是很好的,但由于集中培训不利于教师将理论融入教学中,所以这种培训既让人欢喜又让人忧。
一线教师真正需要的培训是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而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走过场;他们需要的培训是内容贴近课堂,贴近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借鉴性;他们需要的是先进的理念和实用的经验,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因此,师资培训部门应将培训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积极为教师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避免教师产生“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困惑,要让教师充分体会到培训的作用。
(三)经验升华之路:专业发展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需要借鉴名师、名校的成功经验,更需要研究和创新教书育人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通过各级培训能够科学地把握新课程理论的深化、课题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流程的设计等,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帮助。一线教师尤其希望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理论素养,增强专业能力,从具体经验到观察、反思,再到形成抽象的概念(即教学思想),最后到对新概念的验证,并能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构师资培训增值之策
(一)从有啥讲啥向缺啥补啥转变
当前,我国师资培训面临着专业化内涵发展和时代转型的新机遇,师资培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行政化和形式化,也不能有什么讲什么,而应该向有温度的培训转变,教师需要什么讲什么,教师缺什么补什么。
快速并持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是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培训节点是:教师新入职时如何能够快速胜任,上岗后如何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工作时如何提升自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因而,师资培训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基本理论,对常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剖析,并将其与实际教育教学相结合,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实在感”与“获得感”。
(二)从一般到特殊向从特殊到一般转变
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停留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式研究上,而要转为“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式研究,他们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案例,希望从中能够有所收获,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学习导向上来说,教师更愿意选择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他们希望将受训内容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因此,最有效的师资培训方法是紧密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帮助其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从单一的线上或线下培训向有机结合转变
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循环活动,为了满足教师习惯于将过往经验带入学习、更爱学习与己相关的东西、有很强烈的学以致用要求等需求,从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看,单一的线下或线上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了。因此,师资培训部门应该努力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千方百计地提升师资培训工作的增值力。
线下培训,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性”更强,学生的体验感远远强于线上培训,也更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而线上培训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不受时间、空间、受教育者年龄和教育环境的限制,就能随时随地学习知识,教育成本明显低于线下培训。新冠疫情之前,我们的师资培训是以线下培训为主的,疫情期间我们主要依靠线上教学进行师资培训工作,疫情过后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常态了。
总之,新时期的师资培训工作需要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理念下,遵循培训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研究性原则,才能改进集中培训模式,增加选修模块,开发培训档案系统,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保障后续跟踪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质教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