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的关键标志。生态环境保护要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系统谋划各领域、各区域、各阶段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生态环境规划是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坚持和完善生态环境规划制度十分重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治国理政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时,用了“四个一”来概括: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美丽中国作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是绿色发展的显性表现。美丽中国是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板块和优秀典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美丽中国建设是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的重大贡献,为解决全人类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我们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性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环境福祉,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进程来看,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生态环境从“十一五”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十三五”期间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经过三个五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恶化”到“改善”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从2020年到2035年,再经过三个五年的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从总体改善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符合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客观规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环境保护更多需要立足于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更多立足于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精准科学依法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多立足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
一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优化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节约能源资源,推动绿色消费革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是根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近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期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持久战。全国空气质量根本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全国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安全屏障稳固,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得到休养生息,城乡环境优美和谐宜居,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
三是实现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1975年以来,我国已经编制了9个国家五年综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部署任务、完善制度、落实和推动改革、动员全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生态环境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谋划生态环境保护的布局图、路线图、施工图,提升规划地位,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方式方法,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统领性、先导性作用。
一是强化战略性。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系统谋划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路线图。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客观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核心要求,系统谋划全国不同区域、各个领域、各个要素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与阶段路线图。
二是强化系统性。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引导、倒逼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促进发展提质增效;同时将绿色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
三是强化操作性。构建规划编制实施体系,全面提升科学谋划、精准治理、系统管理、统筹推进水平,确保规划实施。针对新时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形势与需求,深化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完善国家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规划分工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的规划贯彻实施体系,强化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考核的实施监督体系,强化分区分类分期指导和差异化治理,以规划推进改革,通过改革促进规划实施,在实践中完善制度政策,通过生态环境规划织就美丽中国建设的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