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芬,金晶,罗列万*
(1.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300; 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有机茶是指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无任何化学物品污染,最后通过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1-3]。有机茶作为质量最为安全、技术要求最为严格的茶叶生产方式,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兰卡问世,之后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和中国等产茶国相继开始生产,1989年秋季,有机茶在英国市场上挂牌销售[4]。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增强,发达国家首先对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有机农业呈方兴未艾之势。茶叶以其健康、养生及药用价值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健康的农产品,在全球农业有机化潮流中备受关切[5-6]。我国是茶叶故国,茶区大多位于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的山区、半山区,其生态环境优越,具有生产有机茶的先天优势,2001年加入WTO给茶叶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有机茶在当时被认为是提高茶叶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和亮点,但由于有机茶生产的高要求,业界对其生产投入的热情并不高涨。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优越,有浙江“绿肺”和“绿色银行”之称。开化县东北邻遂绿茶区,北靠屯绿茶区,西接婺绿茶区,是中国传统的绿茶“金三角”核心地区。开化龙顶茶有着数百年的生产历史,明崇祯四年,开化芽茶已列为贡品。作为开化县传统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县茶业从业人数达十万之众,茶成为百姓增收的主要来源,发展茶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85年,开化龙顶获得全国名茶称号,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化龙顶茶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0年,开化县被评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更是激发了全县上下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随着开化龙顶茶的快速发展,产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也日益显现。因产品以芽茶为主,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名优茶成本趋高、机械化程度低、经营方式单一、龙头带动力不足、品牌运作意识弱等问题;同时存在着滥用农药和化肥等现象,造成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成为全县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又一芽有机茶诞生了。2020年是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创业走过的第21个年头,在世界有机农业兴起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开化县的优越生态和发展环境,公司推进有机茶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取得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品牌声誉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健上升的可喜成绩,在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时,也积累了有机茶生产管理的丰富经验。
从2002年至今,又一芽有机茶从设想到获得有机茶认证,再从品牌提升到经营扩展大概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10月,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经多次考察,在距开化县城30 km的村头镇小溪边村流转了14.7 hm2的荒山,开始了有机茶的生产探索。之后又买断当地约7 hm2的新茶园,按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运用科学技术和标准进行茶园管理和生产操作。2005年,在基地建设获得成功的同时,标准化茶厂、办公大楼、直销店面等硬件也相继建成,新成立的开化萌芽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茶通过了国家有机茶认证,从此奠定了“又一芽”商标的有机茶发展基础。
第二阶段。2005年起,积极参加国际国内茶叶推介会、博览会及展示展销评奖活动,提升“又一芽”有机茶的品牌印象。先后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开化龙顶斗茶会金奖,以及浙江省农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金奖。在开化城开设“又一芽”牌有机龙顶茶专营旗舰店,与新疆、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及日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连接国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的“又一芽”牌有机开化龙顶销售网络,从而真正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在基地建设和产业规模的培育上,公司以“又一芽”品牌为基础,积极探索“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名茶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起成立了“又一芽”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个村庄发展有机茶生产,通过对周边茶农有机农业、设施栽培、基质肥料等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资源共享,辐射推广和直接受益达到280多户茶农,“又一芽”有机茶年加工能力也扩大到15 t。随着规模的扩大,“开化萌芽茶业有限公司”升格为“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开化县茶产业的骨干企业。
第三阶段。2013年起,配合开化县打造国家公园的行动,公司投资建设了“葫芦沟风情茶园”,汇合了山坡种茶、山泉水养鱼、畜禽养殖等结合的循环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功能,通过水源养鱼、草源养牧,使整个茶园充满活力,“葫芦沟风情茶园”也因此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三星级(园区)称号。
经过近20年的奋斗,“又一芽”有机茶在质量水平、品牌效应、企业规模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上获得长足进步。2005年至今,“又一芽”有机茶已连续15年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成为衢州市名牌产品、市著名商标。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衢州市专利示范企业等荣誉,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也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公司法人代表也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衢州市优秀女企业家”、开化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化县“十佳茶艺师”、开化县“巾帼创业明星”、开化县“百名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迄今为止,公司自有基地25.3 hm2,合作社茶农基地72 hm2,连接茶农280户(人),年产茶叶16 t,年销售额达到1 280万元。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又一芽”有机茶出人意料地实现了旺产旺销,产销态势甚至超过往年,主要茶叶产品已销售一空。
有机茶生产技术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从“又一芽”有机茶的生产管理实践来看,有机茶产销不仅包含从选址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包括从经营理念到产品营销及人员素质培养的全过程。
有机茶质量要求严,技术要求高,见效周期长,因此,从事有机茶生产须树立长期的经营理念与思路。从“又一芽”有机茶的实践看,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也要有承受巨大投入和长期经营压力的认识;其次,要严格遵照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生产,关注农药、肥料等茶园物品投入造成的影响;第三,关注茶叶市场和政策因素对有机茶市场的影响,从中把握有机茶生产经营的脉搏,确保产销顺利进行。
有机茶园基地选择是否科学是有机茶生产成功与否和难易的前提。有机茶园应选择生态环境好、远离工业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地区,茶园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标准允许范围之内,在区域内具有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钱江源头,森林覆盖率89%,是天然氧吧,总体上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但由于境内人口密集,农作物种类繁多,因此,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有机作物生产。
又一芽有机茶园选择在远离城区30 km外的开化县村头镇小溪边村,那里位于大山深处水源尽头,人居稀少,最高海拔超过500 m,山上植被茂盛,山谷溪水终年不断,茶园选择在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半山腰上,生态环境独特优异,是适合有机茶生产的极佳环境。按照有机茶生产环境要求进行检测,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等各项检测数据均符合要求,这样奠定了有机茶基地的前提条件。
2002年10月底,按照有机茶园基地要求,对开化县村头镇小溪边村的14.7 hm2荒山先进行了规划设计。按地形预留了道路、沟渠、防护林等用地。特别是防护林的设置,在茶园周边采取宽带布局,配置高大少虫的落叶树种,园内采取网状防护林带,可选择树种矮小的速生经济树种,用以防护和调节茶园的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园根据地形采取水平带布局和开垦。开垦时清理出树木、杂草、土堆、石头等,按坡度不同分段进行开垦。在10°以内的缓坡地,按1.5~1.6 m的行距实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0°~15°以内的坡地,按梯面宽度在1.8~2.0 m的行宽进行开垦,种植沟深35 cm、宽50 cm。在种植前1个月,沟内每667 m2施300~350 kg的桐籽饼肥,施后覆土10 cm,然后种植茶苗。
茶树品种与产品的适制性、高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有着直接密切联系。根据产品方向和效益要求,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适用无性系良种,是有机茶生产成功的基础。“又一芽”有机茶种植的是无性系茶树良种选优福鼎,该品种具有芽体粗壮、白毫显露、产量高、开采早、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制性广等优点,适合芽茶为主的开化龙顶生产,也适合有机生产方式。
有机茶园的管理主要是草、病虫、水分、肥力等茶园管理要素。
草是新茶园种植后管理的重要一环。为确保茶苗的生长,常采取人工拔草、削草的传统方式,排除的草覆盖在茶行中,既可作肥料,又减少下轮杂草的发生。幼龄阶段的有机茶园除草是一项用工、投入巨大的工作,一般每667 m2需5~8个工才能完成除草,一年需要3~5次,当年每667 m2成本至少数百元,相当于现在的数千元。为减少杂草的发生,探索种植紫云英、花生、毛豆等低矮植物,达到以草除草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一抑制杂草的做法除草效果好,而且对改善茶园土壤、增加肥力、促进茶树生长具有很好的效果。
肥料、农药等茶园的投入使用品是有机茶生产中关键的内容,特别是农药,直接影响到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投入品带来的生产效果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又一芽”在肥料使用上坚持选用桐籽饼作肥料,桐籽饼相对于菜籽饼等其他有机肥来说,最主要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而且具有抑制蚂蚁、野猪及其他茶叶-昆虫相克的作用,适合在人迹稀少的山地使用。在肥料使用量上,从开始的每年一施到现在两年一施,能充分保证茶树的树势。
病虫害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农艺防治。通过修剪、清园,及时将病虫枝叶清除,减少病虫害发生;适时中耕除草,可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及时采摘可以控制小绿叶蝉、茶饼病、芽枯病等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性信息素诱捕茶毛虫、茶尺蠖等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利用太阳能灯诱杀趋光性明显的害虫,利用色板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3)生物农药防治。应用有机茶生产行业标准允许的植物源、动物源、矿物源类等生物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前或发生时针对性地使用,达到控制病虫、保护茶树的目的。
有机茶生产必须严格执行《有机茶》标准,但因各地条件不同,在生产操作时采用不同的手段和办法。同时,有机茶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吸收先进的有机茶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一芽”有机茶在近20年的种植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作用。如茶园施用肥料的选择,通过开展桐籽饼、菜籽饼、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多种试验后发现,桐籽饼是最适合当地有机茶园的一种肥料。进一步试验发现,一般有机茶园往往存在肥力不足的现象,因此,每年施用1次基肥。但“又一芽”有机茶园前五年经过每年施一次桐籽饼肥后,茶树长势喜人。从第六年改为两年一次,经过10年的持续,依然保持了良好树势,说明隔年施肥的方法既科学又省本。在茶鲜叶资源利用中,由于龙顶以芽茶为主打,后期鲜叶原料弃采,浪费多,因此,根据市场需要,公司在后期开发了红茶生产,经过两年的试制试销,发现“又一芽”红茶品质十分优越,主要表现为香气持续优雅、滋味醇耐泡,在上海等地大受欢迎,现在红茶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这突破了对“又一芽”有机茶的发展初期的设想。
主要涉及采制工具与设备、采制环境、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操作方法和品质控制方法等,其中品质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市场印象。因此,茶叶采制采摘前从设备、工具准备和使用、采摘、加工技术等方面每年都要经过培训,温故知新,确保万无一失。为保证品质,“又一芽”有机茶采用流程式品质控制方法。首先,绿茶、红茶等全部采摘单芽和一芽一叶,采茶时采用透气的毛竹篓盛放鲜叶。采摘前员工进行编号,采摘后鲜叶按采摘地点、级别进行编号收料,收到的鲜叶必须确保其完整、均匀及干净;所有摊青筛盘中的鲜叶必须标记采摘的时间、地块编号、克数和级别。其次,摊青摊放在摊青车间的摊青架上。摊青架从上到下放置8~10层摊青筛。按摊青架编号和鲜叶收料编号分别按次序摊放,再依次放置在摊青室内。第三,从加工到产品包装、贮存、出库销售的各个工序、过程均采取编号、按序记录的方式进行,从而能清晰地掌握每一批次的加工和质量状况,从而确保茶叶的品质控制和质量溯源。
开化县是茶叶生产大县,有着良好的茶叶生产环境,但市场竞争十分激剧,好茶不一定获得好收益,而有机茶好在内在,外观却和一般茶叶一样。因此,有机茶生产更要重视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同时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又一芽”有机茶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和人员素质提升上应与茶园投入一样肯花钱、花精力。近年来购置了新款的茶叶加工设备,提高了茶叶加工的硬件水平;采用了新的茶叶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公司每年除组织队伍参加茶事活动、科技活动外,经常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提升茶叶加工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同时也带领合作社成员学习经营、科技和文化,为提升品牌印象、巩固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活力起到积极作用,也成为“又一芽”有机茶不断壮大的力量源泉。
近2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茶产业持续兴旺的大好形势,“又一芽”有机茶品牌知名度、市场覆盖、效益规模也保持了持续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又一芽”有机茶作为开化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肯定,从中也深深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当前政府大力提倡绿色有机产品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这对茶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又一芽”有机茶必须紧紧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运用先进的科技理念,积极投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带领茶农继续做大做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