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法治疗痛经的效果分析

2020-01-14 02:18杨玉珍雷萍朱岩王娜
医药前沿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气海封包血瘀

杨玉珍 雷萍 朱岩 王娜

(青海省中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妇女经期中所表现的腰酸、疼痛以及下腹坠胀症状被称为痛经,中医学认为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及气滞血瘀是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二脉、胞宫经血流畅受阻“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1],故妇女发生痛经会对自身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近几年临床数据显示,痛经发生率逐渐上升。为了对痛经进行有效治疗,非麻醉性镇痛、口服药物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式,但这几种治疗方式会出现明显副作用,很难长时间维持药效,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我科室通过对痛经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64例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年龄在16~30岁,平均年龄值(20.45±3.14)岁。对照组32例,年龄在15~29岁,平均年龄值(19.56±2.67)岁,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①对照组:针对患者经期疼痛的程度,给予口服中药西成药为主,中药口服以疏肝理气、化淤止痛的汤剂为主,每次150ml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两次,疼痛明显时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每次3g。连续治疗3个周期。②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治疗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遵医嘱给予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穴进行针灸治疗。治疗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沟通告知注意事项,使其放松配合治疗。嘱其排空小便卧床取仰卧位,暴露施针部位评估局部皮肤,准确取穴定位并进行消毒,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旁,右手持2寸毫针快速进针,从上而下依次施针,留针30分钟后拔针。第二步:遵医嘱将中药封包袋隔水蒸5分钟后直接放在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处,热水袋装2/3满开水置于封包上,用治疗单包裹密闭并用腹带固定,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治疗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病房,随时查看治疗部位皮肤,询问患者感受以免皮肤烫伤;每次热敷治疗30分钟。治疗于月经干净后一周开始,每天进行1次针灸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月经来潮后停止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避免过劳,保持情绪稳定,经前一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寒冷之品,可服用姜枣红糖水,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治愈:行经腹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有效:行经腹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复发:疼痛未见改善。复发率=复发/ 总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治疗3个周期后电话回访,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5.00%,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3.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故使痛经发作。常见证型有寒湿凝滞、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以小腹冷痛、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为主要症状,得热痛减,受热后疼痛明显减轻,给予散寒祛湿、温经活络治疗。气血虚弱证腰膝无力、小腹隐痛,给予补气养血治疗[3]。气滞血瘀症状小腹胀痛、乳房胀痛,给予行瘀止痛、理气活血。口服活血止痛的中成药主要作用于经期前后,虽能起到解痉镇痛作用,但属于对症给药,药性会受到局限性,若停止用药,病情容易复发。

针灸治疗痛经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通过在体表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激发经气、调理经络、致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临床[4]现以中药封包热敷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中药外敷通过局部的药物吸收和渗透,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增加药效,且无碍脾胃[5]。辨证取穴气海、中极、关元三穴,能主一身之阴;任脉经气畅,则月事调和,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元气,配三阴交可疏肝脾肾三经之气,以活血通滞,更利调经。因此,中药封包热敷配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将药效充分发挥出来,降低病情反复情况[6]。

综上所述,相比较口服药物治疗,给予痛经患者针灸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又可通过周期调理,提高其远期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气海封包血瘀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护肤 巧用保鲜膜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血瘀体质知多少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