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艺 张丽梅 鲍建军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酒与药物依赖治疗科 云南 昆明 650224)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生活节奏加快,青壮年发病率逐步提高,与家族史或环境、疾病等因素有关,具有思维障碍与情感障碍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临床以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为主,以稳定身心状态,改善情感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疾病与情志失控与负面心理有直接关系,通过心理治疗能够教会其如何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以此提高整体疗效。
将我院收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随机分组各59例,对照组年龄平均41.3±4.2岁;男性30例,女性29例;病程平均2.35±1.33年。研究组年龄平均42.5±4.6岁;男性31例,女性28例;病程平均2.47±1.16年。一般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1mg/次,2次/d。治疗7d后,2~3mg/d,2次/d,连续治疗1年。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方法如下;
1.2.1 集体宣教 每周展开1次持续1h的集体宣教活动,加强知识讲解与情绪疏导。定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加强用药指导,告知规范用药对预后改善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自画像等集体活动,通过相互经验分享与鼓励,获得社会支持,改善精神状态。引导患者自我感受表达,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2.2 音乐疗法 每周展开1次持续1h的音乐疗法,在音乐引导下,鼓励患者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展开音乐接龙等游戏,增强团队意识。放松身心与四肢,提高肢体协调能力,释放压力与负面情绪。教会简单的舞蹈,提供自我展示舞台,接受外界给予的认同感。通过轻音乐幻想美好事物,逐步稳定情绪。
1.2.3 家庭疗法 每周展开1次持续2h的家庭疗法,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治疗中,多做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病人更多家庭力量支持。通过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够让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治疗信心。
依据RPRS减分率量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分为痊愈(减分率超过70%)、显效(减分率在50%-70%之间)、有效(减分率在25%-50%之间)、无效(减分率低于25%)四项。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对[n(%)]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临床对精神分裂症以药物治疗为主,利培酮属于单胺能拮抗剂,对H1受体、D2受体与5HT2受体等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同时对受体有选择性拮抗效果。对5HT1A、C、D以及D1等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对β1、2与M受体无亲和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认为与5HT2、D2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对情感症状有明显作用效果。但药物服用后,会阻断与疾病无关的受体,继而产生失眠等不良症状表现。尤其是长期服用药物者,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心理反应等安全性问题,生活质量随之下降,对此,加强专业干预措施,改善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意义重大,从而改善预后[1]。
精神分裂症的思想极端,甚至是不能自我控制,药物治疗能够起到短暂镇静效果,但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在病人意识清醒状态下展开心理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自我调节心理,面对头脑中涌现的不良思想,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与强大,分辨出思想与现实,以此淡化极端思想,避免对极端思想的影响,从而达到自愈的治疗效果。在实践中应当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利用放松训练法、注意力转移法、心理暗示等方法自我平衡心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必须具备的,避免各种压力刺激,通过学习或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达到内心平静与治愈的效果。这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对此,加强系统培训教育意义重大[2-3]。
综上所述,心理疗法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能够通过控制病情,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