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020-01-13 09:08王兰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化学学习兴趣

王兰

摘要:化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上好化学实验课。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动力。新教材愈来愈把个人倾向性与数学活动融在一起。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236-02

化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丽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它,更谈不上去领略化学的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教材和教学活动中获取美的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学习的最好补偿,而这种补偿又反过来激励学生。化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上好化学实验课。作为化学老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化学,才能对化学有兴趣,才能学习好化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点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2.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活泼、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化学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以张扬。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少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少导入(尤其是“导”)的课是不完整的,它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尽管教学任务或许可以勉强完成,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很差,这恰恰是时间的浪费。相反,一个恰当的导入点会点燃一堂课的激情。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作用,把导入看做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备课时钻研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关联点,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学习内容。只要重视了“导”,就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而并非浪费时间。在导入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把握准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情感的深化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入,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2.1 由此及彼,循序渐进。

“多问几个为什么”应以问启之,以问导之,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适时进行,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

2.2 科学选材,巧妙导入。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选择材料,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合,使材料能够更好地为导入新课服务,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注意运用的巧妙,导入新课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的为学习新课服务。

2.3 关注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师生共同参与,因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导入人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的导入,否则导入就成了形式。

2.4 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在选择材料上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接受。这样的导入新课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会更高。如果选择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而且材料与将要学习的材料之间很难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导入的效果就會受到影响。

2.5 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课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好的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为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3.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3.1 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起课堂高潮。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景设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3.2 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0分钟总是听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疲劳的。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至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机械地对话而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4.上好化学实验课

4.1 实验目标一定要明确。

老师们都知道,无论是一堂什么样的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化学实验课也一样,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是为了研究什么而做这个实验。

4.2 演示实验一定要规范。

师者,学生的楷模也。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准备好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备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们上课特别是演示实验时的一点一滴学生都会铭记在心。

(1)胆大心细。

个别化学教师对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实验如氢气爆鸣的实验、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等,不敢做,也怕伤及学生和自己,其实做过之后会发现只要我们操作规范,是不会有危险的。若老师对这些实验存有惧怕心理,哪让我们的学生怎办,也叫他们知难而退?化学实验,要求教师一定要心细,从仪器、药品到实验装置、实验操作,都要考虑得细微周到,点滴不漏。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反常现象,要心中有数,课前排除。实验前,要认真预做一遍乃至多遍。从实验物品的摆放艺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操作规范程序都要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2)摒弃随意性。

我们老师有时对废液的处理很随意,其实我们在上课时也可以准备一个大烧杯作为废液缸,对废液进行集中处理,否则在学生实验时他们也会很随意,有时就会直接倒入水池。对如何正确的取用固体或液体药品,药品的用量,取多之后的处理方法等,在我们的演示实验中会经常会有,如果每次我们都能规范操作,何愁学生实验的动作会不规范。

4.3 学生实验一定要准备充分。

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要使学生实验达到以提高技能、学习研究方法为主要目的,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必须充分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规范、认真做几遍实验,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实验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要想在实验课上顺利完成实验,达到预期效果,课前就必须预习好,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要点播和提示,然后让学生写出简明的实验提纲。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对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明确,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那些不必要的失误。另外,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不要忘记带教材、实验记录、笔等用品,以免影响实验进程。只有这样,学生走进实验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4.4 认真做好笔记。

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又是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记课堂笔记,可以把的重点、难点记下来,把实验的要点、实验现象、实验中所注意的事项等记下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4.5 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不重视记录实验现象,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5.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为学而学,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給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容易进入情景之中,赐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学生则容易进入数学思维境界,大胆创新。新的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引入课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我经常用故事激趣法。

6.激发学习兴趣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动力。新教材愈来愈把个人倾向性与数学活动融在一起。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

6.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联系实际。

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际中获得的知识,使他们在知其然的基础上产生知其所以然的强烈愿望,就可以顺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新闻热点设置问题采用新闻导入新课,可使学生有新鲜感。

可根据教材的有关知识,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新闻之中,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模具(实物)演示,在教学中很直观。

很多知识都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在教学中设计演示教具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显示,把要研究的知识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使学生感兴十足。

6.2 精心设计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纠正自己的认识,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比过去把学生的思路纳入到教师预设的正确轨道上要好很多。前者是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发生冲突后纠正错误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准确性;而后者虽避免了认知冲突,但这种轻而易举得到的知识,远没有前者深刻到位,更重要的是,它缺少了学生自主学习下获得知识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心理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容易产生师生互动,有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对发掘个人潜能,增强互动、合作意识大有裨益。

7.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和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无疑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但若使用不当,反而会浪费资源,弱化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感知,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越俎代庖、画蛇添足。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其师学其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终身受益。

结束语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次得到周青老师的指导和修改,在此特意提出感谢!

参考文献:

[1] 项家庆.《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与培训》.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33~40、143.

[2] 杨定成.《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97~99.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化学学习兴趣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校体育教学应用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奇妙的化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