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幼儿教育策略

2020-01-13 06:37倪龚凌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幼儿教育素养

倪龚凌

【摘  要】  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孩子的素养提升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隐性教学目标,这项目标的渗透与开展,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视角去落实,以此促进孩子文化素养的积淀和提升。

【关键词】  民族文化;素养;幼儿教育

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远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这一文化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的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将民俗文化与幼儿教育进行整合,创建新颖的活动形式,强化幼儿的爱国意识,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得幼儿从小就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使用民俗游戏,丰富娱乐内容

游戏是幼儿集体活动中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多种素养的发展。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许多基于民俗文化而生的传统民间游戏,这些民间游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不仅能够强化幼儿的娱乐意识,同时可以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游戏活动在幼儿集体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教师有必要利用民间游戏开展活动,以便在丰富活动形式中助力幼儿的成长。

就拿“拾石子”的民间游戏活动来说,具有就地取材、简单易学等特点,还拥有培养幼儿数数能力的优势,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民间游戏,引导幼儿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了“1,2,3,4,5”等数字,并让幼儿学会数数后,教师为幼儿讲述拾石子游戏活动的规则:将五枚石子从手中散落到桌上,拿起其中的一枚石子向上抛,在石子落下的时间内,迅速从桌上拿起另一枚石子,然后接住空中掉落的石子,在第二轮游戏中,将手中任一一枚石子抛向空中,然后再从散落的石子中拿起一枚,并接住空中的石子,如此反复,直到桌上的石子全部被捡起。随后,教师按照如上规则展开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进行数数,在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中实现数数能力的发展。

显而易见,在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引入民间游戏,不仅能够为集体活动注入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同时能够活跃幼儿学习的氛围,使得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强化学习效果。

二、做好视聽再现,强化幼儿感知

民俗文化带有一定的抽象特点,当教师单纯地使用口述的方式为幼儿介绍民俗文化时,幼儿会因为所学内容过于抽象,而降低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效果。同时,民俗文化当中包含的内容也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在将民俗文化引入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等,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出发变换民俗文化的呈现形式,引导幼儿基于多个层面接触民俗文化,以便增强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端午节”这一民俗文化节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这一辅助工具,透过多种形式为幼儿进行介绍。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向幼儿提出“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传说吗?”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谈起屈原和端午节之间的联系。之后,教师使用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视频,介绍屈原与端午节之间的关系,使得幼儿从神话故事出发,认识到端午节的来源。紧接着,教师询问幼儿是否知道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在获得“粽子”的答案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开展包粽子的活动,进一步营造活动中的民俗节日气氛。然而,过于抽象的学习方式,会降低幼儿学习包粽子手法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再次借助媒体技术为幼儿展示包粽子的手法,使得幼儿在放慢的动作中,逐步掌握包粽子的方法。

可以看出,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知识转变为直观、具象知识的特点,在幼儿集体活动中引入民俗文化节日时,教师也要主动地使用媒体技术进行视听再现,提高幼儿对民俗文化节日的认识效果。

三、丰富学习方式,创建多元活动

在民俗文化视野下开展幼儿集体活动,教师应当以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并且主动地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幼儿智力、能力、情感、体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将民俗文化元素引入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也要对活动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使得幼儿获得最直接、效果最佳的学习体验,以便幼儿透过多个角度感受民俗文化,加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将“元宵节”引入集体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透过多种方式,对元宵节进行认识。首先,教师先组织幼儿在活动开始之前,收集与元宵节有关的传说和来源,使得幼儿形成自己的资料库,认识到元宵节的节日名称、来历和风俗习惯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的父母一起参与活动,使得幼儿在亲子活动中与家长一起制作灯笼,体会节日中的喜庆、团圆之意。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猜灯谜”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传统民俗习惯。最后,教师也可以请幼儿品尝元宵,使得幼儿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增强对民俗节日的认识。

由此看出,在引入民俗文化时,教师从多种方式出发进行文化环境的塑造,创建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能够使幼儿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也应当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主动地在集体活动中为民俗文化找寻落脚点,以便幼儿在学习独有的文化中强化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幼儿教育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