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途径分析

2020-01-13 05:13黄秀萍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途径生活化

黄秀萍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生活化的教育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的运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本文围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途径进行分析,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得幼儿园的教育逐渐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让孩子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课程的乐趣。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背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作为绘画素材,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出幼儿美术教育生化的特征,让美术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1]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内容以及形式去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

一、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生活化和游戏性。美术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创作需要灵感,而生活正式创作艺术所需的灵感来源之一。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弱,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局限于直接描绘所看到的各种事物,因此无法协调各个机能进行美术的创作。幼儿年龄在三岁以上,可以通过相对较为简单的符号去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教师在此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多加观察周围的生活,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此外,由于幼儿的身体技能并未发育完全,处于较为脆弱的阶段,是根据内心来描述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教学时,要以幼儿爱玩的特点为基础,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美术教育,抒发幼儿的情感,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二、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与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相比,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其情感,让幼儿在亲身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新奇有趣的事物,满足其好奇心,并激发其丰富的想象,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美和感知美,从而做到表现美和创造美,奠定了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此外,生活化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体验成就感,通过对幼儿的引导,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对接触的事物感受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这样有助于幼儿勇敢的表现自己,将情感外露出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幼儿创造的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能够树立更为科学的主体意识,顺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

三、幼儿园美术生活化的具体运用途径

(一)创造生活化的情境

幼儿的日常生活涵盖了丰富的教育机会,幼儿的衣食住行和人际交往活动都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契机,教师要为幼儿的美术教学创设更加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能够感知美,体会美,从而激发出创作美的欲望。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感受生活的气息,然后教师利用幼儿在此情境中触动的情感,让孩子用更加轻松愉快、积极的心态去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合作。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个赠送礼物的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是送给朋友、父母、长辈等,指导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废品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再加工的形式将其打造成美的事物。如采用废弃的包装盒经过绘画和涂鸦变成一个机器人,利用废弃的瓶子制作一个小花盆,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进行创作,让美术课堂生活化,让幼儿提高美术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关于生活的感知。

(二)结合幼儿的情绪情感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要分析幼儿的生理特征,了解幼儿的内在需求,并结合幼儿的情绪情感进行开展课堂教学,合理设置教学联系的难度。如在小班的幼儿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小朋友的绘画激情较低,不愿意去画画的现象,有些小朋友会说“我不会画”等,这时就要充分的结合小孩子的情感,将美术活动进行拟人化,将油笔棒比喻为12个油笔宝宝,画画就是抱着油笔宝宝进行跳舞,和油笔宝宝们做朋友,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鼓励小朋友们和油笔宝宝一起跳圆圈舞、波浪舞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去解决幼儿不愿意绘画的问题,帮助幼儿在绘画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三)丰富美术课堂内容

幼儿的美术课堂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课程,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设计美术教学课堂,多设置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闹节日作为美术教学素材,引导幼儿将美术与节日进行结合,如中秋节,可以向幼儿们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节日習惯,让学生观察晚上的月亮,以及美食——月饼,并将其画出来,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此外,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能成为教学素材,如花、草、树、果实等,如可以将自然界的小东西作为游戏材料,通过花的汁液为白纸涂抹颜色,如采用水果去拼成不同的动物造型等等,假发幼儿进行探索的好奇心,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

幼儿的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为孩子创设有趣的游戏拓展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走如课堂,成为幼儿课堂的主任,保持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活跃性,让幼儿和教师产生亲近感,并且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拓展活动。”[2]如可以在春天或者秋天,组织幼儿进行郊游,前往公园或者景区进行拓展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和自然,释放孩子的天性,在户外环境中对自己观察到的场景进行描绘,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美术课堂拓展活动。

四、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科学的运用生活资源与游戏,丰富美术教学,使幼儿获得更加充分的生活感受。

参考文献

[1]王艳.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3):22-22.

[2]练慧璟.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8):114-115.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途径生活化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