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意义

2020-01-13 05:13苏雅莉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意义核心素养

摘 要: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融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给束之高阁的晦涩理论赋予人情味,增加人文性,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传授方法,更多的是一种信仰的内化、情操的升华。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实践,涵盖了哲学、政治、文化,来说明生活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实践;核心素养;意义

一、生活实践在教育领域中的理解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领域中的普遍认可的观点。杜威认为:“‘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我们使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杜威把生活和经验看作是同样的东西,反对教育与儿童周围生活的疏离,他认为离开了活动、交往和情景,儿童的经历也就没办法生成。我认为,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的全部体验,尤其是共鸣式的体验就是思想政治学科当中可以运用的“生活实践”。因此,这里的生活实践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课本必修共四册,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生活”二字始终在书名中出现,80后以及80后之前的学子们,常喜欢用“乏味”“无聊”来描述对政治课的理解,这门学科也被束之高阁,政治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模块设计更加多样化,包括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文化名人、名词点击、探究活动等,模块设计和其他学科具有关联性,提高学生的联想力,建立学习兴趣。宋体正文部分字数减少,但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反而更多了,这和教材的适应性有关,说教性的理论文字更精细化、简洁化,在授课中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想尽一切办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各自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的分享者,通过共情,一起追寻真理,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材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让学生体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将培养绿色消费行为、实行社区民主的做法、文化创作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走不出自我的人是不幸福的等等,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传授方法,更多的是一种信仰的内化。

三、生活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用生活经历、体验为材料传授知识、观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共鸣式的体验来引导学生,学生略显被动。当学生可以主动用自己的體验来说明问题的时候,位置发生扭转。在讲授《联系是普遍的》一框时,我的操作是让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课文,归纳知识点,并提示学生,在认识联系的特点时,可以先从字面意思理解。课上,进行了分组举例的方式来说明每一个特点。讲到联系具有多样性时,有一组的同学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班主任老师周一早读会去开会,这时候我迟到了,她就发现不了。但是我上个星期被‘抓住了,那天老师没去开会。我迟到没被抓是偶然联系,我总是迟到终会被抓是必然联系。所以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只看偶然联系,不看必然联系。”当时大家都笑了,学生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体验,一下子就讲清楚了联系的多样性,作为老师,此时只需要做一个热情的参与者来倾听。

(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学生成为社会的“主人”

这里说的社会的“主人”,是一种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责任,长久形成的对政治课的刻板印象一直根深蒂固,忽略了作为公民的公共参与。在新的高中课程修订中,教育部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细化思想政治的学科育人目标,将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而公共参与正是一种技能,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来参与,这些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人还要有参与的本领和常识,思想政治课堂上通过分享和反馈,给了学生信心和方法。在讲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时,涉及到民主监督的几种方式,如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设置了几种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想办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引用了学生最熟悉的一类人——教师,当年张家口市(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张家口市的尤立增老师,了解了他关于教育问题上的提案,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民主监督的存在和价值。不久后,学生反馈说自己家的小区中,有私安地锁的现象,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得到了解决。

(三)使课堂更有感染力——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这样描述:“当一个伟大事物是学生所思所想时,学生就直接获取学习和生活的能量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当中,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伟大的事物”呢?我认为,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相联系,能用科学的精神指导社会实践,能用法治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能以负责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这些素养的形成,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伟大的,这些素养让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升华,成为自己的主人。在授课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关注,我在讲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框题时,引入了学生们当时非常喜爱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不是战胜了生活,而是懂得了生活的本质。在观看这一小段视频时,很多学生激动的使劲鼓掌,我看到学生眼睛里的坚定和理想。

参考文献

[1]赖永珍.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J].文学教育.2014,(4):149.

[2]王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5-68.

[3]宋广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0-45.

作者简介:

苏雅莉(1986-),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任职于张家口市第十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意义核心素养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