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徐广剑(通信作者)
221009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一科,江苏徐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肺部啰音等,病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雾化吸入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方法,是以氧气为驱动,将药物雾化后推入呼吸道,以发挥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2]。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护理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5~76 岁,平均(56.72±5.13)岁;病程2~13年,平均(5.72±1.72)年。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2~73 岁,平均(56.60±6.39)岁;病程2~14年,平均(5.80±2.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胸部影像学、肺功能指标检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3]。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②合并严重肝、肾疾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⑥依从性差;⑦中途退出研究。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氧流量为6 L,治疗2 次/d,持续15 min/次,治疗7 d。⑴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包括给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⑵研究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①体位指导:指导患者取卧位,床头抬高39°,呼吸无力或体力不佳者取侧卧位或面罩吸入。②雾化吸入护理:吸入前指导患者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需先吸痰,将药物加入雾化器中,并将雾化器与氧气湿化瓶连接,湿化瓶液体容量以1/2为宜,吸入治疗过程中予以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面色及神志,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或血氧饱和度≤90%时需立即停止吸入,迅速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4]。③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后帮助患者排痰,采用胸部叩击与胸部振荡,护理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稍微屈曲,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拍击协助患者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缩唇呼吸、主动呼气及有氧体操等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观察指标:①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憋喘、肺部)消失时间。②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③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包括7个维度,评分与睡眠质量成负比[5]。④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4 个维度,即社会功能、心理、躯体及身体健康,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咳嗽、憋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咳嗽 憋喘 肺部啰音对照组 47 8.03±2.46 3.60±0.88 5.64±1.15研究组 47 5.85±1.62⋆ 2.49±0.72⋆ 3.28±0.94⋆t 5.074 6.693 10.893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疾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常导致患者呼吸困难[7-8]。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入作为新型的给药方式,常被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10]。综合性护理是全面性、优质化的护理,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予以康复指导,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咳嗽、憋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3]。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加速症状消退,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复常[14]。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从而减轻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并消失,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使用。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FEV1(L) FVC(L)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1.29±0.18 2.24±0.23⋆ 1.44±0.27 2.10±0.31⋆ 50.67±4.58 61.24±5.97⋆研究组 47 1.28±0.15 2.75±0.25⋆# 1.46±0.30 2.56±0.36⋆# 50.05±4.72 69.43±6.20⋆#t 0.293 10.292 0.340 6.638 0.646 6.523 P 0.770 0.000 0.735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 总分对照组 干预前 2.42±0.42 2.37±0.44 2.47±0.23 2.47±0.25 2.45±0.20 2.40±0.19 2.37±0.23 16.49±1.80干预后 1.90±0.21⋆ 2.02±0.32⋆ 2.01±0.17⋆ 2.02±0.15⋆ 1.90±0.14⋆ 1.96±0.14⋆ 1.66±0.15⋆ 13.18±1.07⋆研究组 干预前 2.42±0.41 2.38±0.40 2.46±0.37 2.45±0.28 2.46±0.32 2.38±0.21 2.39±0.22 16.44±1.78干预后 1.16±0.22⋆# 1.30±0.21⋆# 1.29±0.15⋆# 1.17±0.12⋆# 1.12±0.13⋆# 1.13±0.12⋆# 1.15±0.11⋆# 8.13±1.0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身体健康对照组 47 干预前 75.86±4.81 72.39±4.47 75.06±5.90 73.91±5.16干预后 81.38±5.13⋆ 77.24±5.13⋆ 81.20±5.81⋆ 80.60±5.77⋆研究组 47 干预前 75.34±4.05 72.34±4.56 74.98±5.17 73.85±4.94干预后 89.94±5.60⋆# 85.52±6.07⋆# 87.24±6.87⋆# 89.1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