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琦
415300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包括盆腔疼痛、月经量增多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子宫肌瘤体积较大患者,需要采取外科手术剔除治疗,同时联合醋酸亮丙瑞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巨大子宫肌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38.6±5.4)岁,平均病程(2.31±0.55)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9.1±5.5)岁,平均病程(2.28±0.6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体位,在肚脐上1~4 cm选择穿刺点,置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保持在15 mmHg 左右,取头低脚高体位,置入腹腔镜观察,将2个Trocar 置入肚脐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位置,置入套管然后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位置,取6 U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瘤基底部和包膜位置,肌瘤包膜手术切口延伸至瘤核,血管采用电凝进行处理,用大爪钳牵制住肿瘤并实施牵拉,手术视野缺陷的患者,部分瘤体切除后要实施再分离,将剩余肿瘤进行全部剔除治疗,用可吸收线进行切口的缝合,将取出肌瘤进行病理检查,冲洗患者盆腔,将止血纱布放置于手术切口上,将引流管放置好,结束手术。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在患者手术治疗前3 个月开始实施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患者需要在月经第1天开始进行药物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75 mg/次,皮下注射,1 次/4周,连续治疗3次[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子宫肌瘤及各项手术指标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情况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肌瘤体积、子宫大小、FSH、L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盆腔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提升,子宫肌瘤临床发病率逐年上涨,临床对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病因素没有明确定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腹腔镜治疗,但是由于子宫肌瘤体积较大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出血量增多风险,不利于手术治疗安全,也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2]。
综上所述,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各项指标水平,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情况比较(±s)
组别 n 肌瘤体积(cm3) 子宫大小(cm3) FSH(μg/L) LH(U/L) E2(pmol/L)对照组 51 68.49±17.33 268.91±76.25 28.66±7.49 21.86±4.51 336.51±52.96试验组 51 28.61±8.59 124.58±40.33 13.55±4.41 10.81±3.31 150.16±30.33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h) 盆腔引流量(mL) 平均住院时间(d)对照组 51 208.61±30.35 13.24±2.29 105.16±23.26 5.51±1.18试验组 51 97.62±11.18 8.36±1.26 63.35±15.81 3.2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