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丹
慢性乙肝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该病由乙肝病毒所感染引起,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居民近年来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经统计,乙肝肝硬化患者近5 年的病死率>70%,治疗形式严峻。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抗病毒疗法,该疗法治疗原则是通过抗病毒药物方式来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低病毒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经过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挽救患者生命[1]。但是近年来,抗病毒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引起乙肝病毒耐药性大大上升,药物的疗效不断下降,抗乙肝病毒药物中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为了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拟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使用抗病毒型药物的治疗作用,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 例。实验组中,男41 例,女34 例;年龄38~78 岁,平均年龄(46.24±11.5)岁;患者病程为1~14 年,平均病程为(7.51±2.21)年。对照组中,男42 例,女33 例;患者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49.15±9.62)岁;患者病程为1~15 年,平均病程为(7.68±2.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原、乙肝e 抗原均呈阳性,同时HBV病毒DNA 呈活动性,患者乙肝病毒的DNA 含量超过500 U/ml,同时Child-Pugh 评分>7 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本次实验研究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肝炎性病毒感染的患者;因为免疫性、心源性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合并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而导致治疗依从性极低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选用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9)0.5 mg/次,1 次/d,使用温水在餐前或餐后2 h 空腹送服。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进行治疗,400 mg/次,3 次/d。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完成之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肝功能。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GGT、AST、ALT。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呕吐、恶心、肠道反应、眩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GGT水平为(75.21±18.34)U/L、AST 水平为(55.56±14.77)U/L、ALT 水平为(49.26±18.77)U/L,均优于对照组的(28.56±10.11)、(36.13±9.25)、(17.12±8.1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91、9.655、13.610,P=0.000、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呕吐1 例(1.33%)、恶心2 例(2.67%)、肠道反应1 例(1.33%)、眩晕1 例(1.33%);对照组患者呕吐1 例(1.33%)、恶心1 例(1.33%)、肠道反应2 例(2.67%)、眩晕1 例(1.3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5/75)与对照组的6.67%(5/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0.05)。
在我国流行病学关于乙肝病毒的调查当中,约有7%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在7%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75%的人乙肝病毒呈阳性,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没有急性检查与治疗。肝硬化至肝脏损伤终末阶段,该阶段患者干细胞脂肪坏死或者变形,大部分患者确诊为肝硬化的时候已经处于疾病的晚期,处于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5 年内的生存率较高,但是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在5 年内的生存率则极低,大量临床治疗指出,在失代偿期内,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就是抗病毒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基数的降低,从而有效地缓解肝硬化的进程,病理学分析中,乙肝病毒的DNA 复制率是影响肝硬化发展进程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制率越高,患者的疾病进程也就越快[2]。在寻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核苷类似物以及干扰素是治疗该类疾病最常用的抗感染类药物之一,但是在失代偿期内,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寻求更加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从而实患者疾病症状的有效改善。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实现病症的缓解主要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多聚酶作用,恩替卡韦能够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该物质能够与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天然底物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形成竞争关系,从而抑制逆转录负链的形成以及正链的合成,患者的病毒自我复制被严重干扰,病毒复制率大大降低,许晓梅等[3]发现,长期标准化的使用恩替卡韦能够有效降低慢性乙肝以及肝硬化发病率,有效降低与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促使乙肝肝硬化病死率进一步降低,恩替卡韦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但是临床逐渐发现,很多乙肝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与毒副作用,因此在药物的使用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表现来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祖爽等[4]提到了长时间药物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病毒耐药,严重影响抗病毒的疗效。针对耐药性的问题,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联合治疗,还原性谷胱甘肽是一种含有锍基的非酶性氧化剂,该物质由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所组成,属于人类细胞质自然合成的一种肽,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内广泛存在,对于细胞功能维持正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物质在体内能够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帮助人体完成正常的代谢过程,同时具有保护细胞膜完整性,避免细胞受到损害,从而有效抑制自由基生成的作用的效果。袁素娟等[5]提到,谷胱甘肽S 转移酶-M1 基因缺失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慢性乙肝患病率,是因为还原性谷胱甘肽能够通过转甲基与转丙氨基作用来促进体内泛白合成,从而加速肝脏内胆汁酸与胆红素的代谢作用,从而起到缓解肝脏组织的负担与损伤作用,从而极大地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当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抗病毒的同时还能够优化肝功能,从而缓解并修复肝脏受损程度,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持续发展导致肝功能损伤,采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有效缓解患者肝脏纤维化进程,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提高。除此之外药物的使用并没有导致不良反应的明显增加,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