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琛怿(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快速消耗,给我们日常生活中带来了许多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扩大,有研究表明,预计到2040 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长48%。有关研究表明,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仍然把化石燃料将作为能源供应系统中的主要利用能源。同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到2050 年,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必须比2010 年减少41%~72%,这可能有机会使全球气温变化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保持在2℃以下。在面对温室气体减排中,目前所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是,现目前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和威胁全球变暖之间的两难境地,促使世界范围内探索节能方法、替代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因此建立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衡量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通过正确的策略以及正确使用能源,可以有助于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且对于该低碳减排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与挑战,以及最新的国家政策与计划。
国外学者对节能减排的研究比较早。Manuel Nunez[1]认为,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对能源肆意利用,这将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学者们对环境污染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Sadaf Karkoodi[2]认为,政府应该对污染者征税,污染成本应该包含在产品价格中。Rouge[3]认为污染量的上限可以由政府决定,排放许可证是按照污染量的上限发放的,并且他还表示排放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如果某个地区将努力减少排放量,从而获得更好的利润。Timo Kuosmanen[4]认为,国家政府应该制定适当的减排政策,通过政策的规范作用来促进私人投资节能产品。Amit Prakash Jha 认为,能源消耗与经济有直接关系。 Claudia Kemfert[5]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统计得出结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异。在遵循能源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引起我国大量有关研究人员的关注,我国学者对节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王馨康[6]等人基于我国不同类型的环境政策对我国区域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进行深刻探讨研究,并对不同地区制定出差异化的减排目标,平衡发展各地区的减排机制。俞金林[7]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现状,对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之间存在的关系,析了我国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陈杨峰[8]分析了以建材行业为例的节能减排,通过研究建筑行业的特点,以及结合研究减排的效应,论述建筑行业中减排的运用,并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陆华利[9]通过分析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结合电力行业中电源能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剖析,并且针对政策的研究为电力行业减排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强度的能源,通过影响碳排放情况,影响在减排策略的作用下有不同的效果。李刚(2019)[10]根据能源强度的不同对碳排放影响因素中的产业结构的碳减排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的有关研究中,很多研究都把产业结构效应作为碳排放的众多因素之一,但是对于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研究因素的较少,所以他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模型构建、假说经验最后得出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减排效应,并且在研究要素中,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占比最大。温丹辉(2014)[11]等人通过对中国先清洁能源的研究来分析企业减排成本以及社会减排成本,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产业投入投资分析,最后得出不同清洁能源对减排的企业成本以及社会成本的差异非常显著,利用水电能源类型进行减排的企业成本以及社会成本都出现了负值,他还提出如果开发新能源可能会带来有效地、低成本的减排方法。高银桥(2019)[12]通过对家用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混合能汽车能耗、燃油汽车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燃油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数据对比计算,根据二者对比得出通过新能源的使用,在本文数据分析结果中表现效果最好,其次就是混合能汽车,他得出家用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效应中有良好的效果,为以后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减排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吕恒星(2016)[13]针对上海办公楼的例子通过应用的不同能源来定义标准能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各工程进行概述,列举计算参数以及个各数据的详细分析,提出通过减少窗墙比,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
各部门对于减排而制定以及实施的政策对减少和控制碳排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不同政策对碳排放的控制效应做出相关的研究,论述其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为减排工作做出理论支持。覃艳华(2015)等人[14]基于不同碳排放政策考虑碳减排投入的供应链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供应链问题的描述与假设,通过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论述碳配额、放税以及碳配额与交易情形,对模型进行优化分析,数值计算与分析,最终得出在不同的碳排放政策下的最优订货量、最终减排率等与供应链之间的变动关系。王馨康(2018)等人[15]对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对我国区域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分别运用直接、间接两种效应机制进行分析,在直接效应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根据分析的不同环境政策以及通过考察得知的排污费两种手段都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在间接效应中分析结果得出,在东部调查的不同环境政策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结构优化等手段都可以实现减排的目的,并且通过这两种手段的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代文(2019)[16]等人通过研究我国减排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的减排政策,进行剖析各个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把分析减排政策对于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作为理论支撑,分别论述了激励性政策、政府补贴性政策、碳排放权以及惩罚形政策与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得出了不同政策对我国企业投资效率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但是所有有关减排的政策都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帮助。对于碳排放政策的研究,我国已有大量的研究理论,苏慧(2018)等人[17]对于节能减排作为投资项目给予了新理论,她认为目前最有投资效益的项目是与减排相关的。程发新(2015)等人[18]研究认为享有政府补贴政策的企业在减排中发展最有带头作用,并且在策略制定上也是最有效的。
通过文章的论述,能源强度的降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并导致额外的“意外”能源使用,即能源使用的反弹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被决策者、企业经理、工程师、能源研究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忽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能源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源之一。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制定和实施减排政策推动者我国友好型发展各行各业。现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措施之一,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为全球大部分的节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