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晨阳1 颜 勤2* 徐学义2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不寐”属于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等范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疲乏等,轻则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等现象,重甚可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西医常使用安眠药助眠,但常导致痴呆及行为方式改变[1],而镇静类药物的滥用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错乱是日间疲乏等副作用影响其使用[2]。中医药因其辨证施治、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正逐渐成为各类型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案[3]。
徐学义为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继承指导老师。徐学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研五十余载,研习经典,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及身心疾病,对各型不寐诊治均有其独到见解。他以交通阴阳、解郁清热、养血安神的原则运用清解养血安神汤治疗“肝血不足、郁火扰神”型不寐,取得良效。现将其诊疗经验总结于下。
寐,《说文解字》释意:卧也,是普通机体所必需的日常生命活动,主要指睡眠。徐学义教授认为不寐的原因繁杂,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阳不入阴导致,反言之睡眠为阴阳二气的交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内经》曾载:“外邪入侵,影响卫气运行,导致阳不交阴,则致不寐,以半夏汤饮之,阴阳交通,则卧安也。”因此徐学义教授认为人的睡眠通常由心神掌控,靠阴阳调节,不寐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正如《灵枢》所言:“阳气尽,阴气盛,则寐安;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肝体阴用阳,以藏血为体阴,肝藏血,血舍魂,魂乃神之变,若肝血亏虚,血不舍魂,心不宁神,则心烦不寐或寐而不憨;以疏泄为用阳,肝为五脏之中调节气机的枢纽,调达舒畅之性丧失,则气郁痰凝,木郁化火,火性上炎,冲扰神魂,魂无归舍,且长期肝火内盛,亦灼伤肝阴肝血,阴血亏虚,进发不寐。反言之,肝主疏泄及藏血功能的正常运行可以为人体之阴阳平衡、维持正常睡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支撑。
徐学义教授认为不寐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推崇运用柔和之药从肝论治,特自拟清解养血安神汤,此汤由酸枣仁汤合双夏安眠汤加减化裁而成,药物组成为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法半夏、夏枯草。酸枣仁汤首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其中茯苓培土而泻湿,川芎、知母疏木而清热,酸枣仁敛神魂而安睡眠[4]。法半夏、夏枯草则均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后人因其交通阴阳、安神助眠之妙效,将二者相配拟为双夏安眠汤。
自拟清解养血安神汤涵盖了4组调节睡眠的特色药对:①半夏和夏枯草。 半夏当夏至阳气至盛,一阴始生之际而生,乃引阳入阴之物;夏枯草当冬至阴气至盛,一阳始生之际而生,夏至而枯,乃引阴入阳之物,此两药相配契合了自然界阴阳消长、盛衰的自然规律,是交通阴阳之要,二药搭配共同保证营卫如环无端的运行,顺应了“阳入阴则寐”之妙理[4]。故徐学义教授喜用半夏和夏枯草,用量十分讲究,起步多为20 g,且半夏与夏枯草用量要相等,以合阴阳平衡之理并行清肝理气化痰之功;②合欢皮与夜交藤。合欢皮取自合欢树,其枝叶昼舒夜合。《神农本草经》载其“可令五脏安平,心神调和,使人心情愉悦”,为悦心安神的佳药。夜交藤为何首乌的茎,因相反方向 (一般为南北) 生长的茎到夜间时会相互缠绕,白天又分开而得名。《本草正义》说其“治夜少安寐”,具有养血安神之功,擅治不寐多梦之阴虚血少证。合欢皮和夜交藤的生长习性相似,均具有合阴开阳之意,因而常常一起作为药对来治疗不寐,增强阳开阴合的作用。对于情绪较紧张,神经功能衰弱的不寐患者尤其适用,常见不寐、日间困乏、心神不宁等症;③酸枣仁与柏子仁。酸枣仁,味酸入肝,长于敛肝补肝,其酸收之性,有敛神安魂之效,是治疗不寐之要药。心主血,肝藏血,血藏神而舍魂,因此凡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者,可取柏子仁,因其性平,味甘,气香可透心,体润能滋血,入心脾二经,长于养心补心。二者相须为用扬其养心益肝、安神定志之效,发其敛阴润燥之功,主治阴血亏虚所致心肝失养之惊悸怔忡、虚烦不得眠,为养心安神之佳品;④柴胡与白芍。此药对源起四逆散,为治肝气不舒之佳品,其中柴胡为理气药中最常用,偏走气分,而白芍因其滋养阴液之功,偏走血分,两药相配既能条达肝气,又能滋阴养液,气血同调、阴阳相配、补散兼施,共奏疏肝安神之力。
龚某,女,57岁,离异,教师,门诊号:1903200087,初诊时间:2019年3月20日。主诉:反复入睡困难2年余。现病史:患者平素性格急躁,近2年来因家庭琐事,心情抑郁烦躁而出现失眠,入睡难,晨起头昏,右上腹近日出现疼痛,得矢气舒,并自感咽喉部有异物梗阻,纳差,故前来就诊。现在症:失眠,入睡难,夜梦多,心烦,咽干口燥,头昏,右上腹隐痛,时胀痛,得矢气则舒,自感咽喉部有异物梗阻,喉间偶有痰鸣,纳差,舌质红,苔微腻,脉细弦滑。既往史:2年前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降压药,血压控制不佳。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面红目赤,余无特殊。西医诊断:失眠症、抑郁症。中医诊断:不寐(肝血不足,郁火扰神);治则:交通阴阳、解郁清热、养血安神。方药:酸枣仁汤合双夏安眠汤加减。处方:酸枣仁20 g,茯苓10 g,知母10 g,川芎10 g,柏子仁10 g,合欢皮12 g,夜交藤30 g,法半夏20 g,夏枯草20 g,黄芩10 g,栀子10 g,枳壳10 g,厚朴10 g,陈皮10 g,郁金20 g,川棟子10 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3次分服。二诊(2019年3月27日):药后心烦不寐十去其三,夜寐5小时,但仍入睡困难,右上腹时作隐痛,口干咽哽稍减轻。原法守治,前方稍作加减,舍枳壳、厚朴改予柴胡、白芍各10 g,生地 15g,以疏达肝气、养阴增液之效。三诊(2019年4月3日):药后心烦不寐十减七八,夜寐6~7小时,入睡容易,无心慌头昏,无心烦,精神好。故加茯神10 g,远志10 g,追投7剂,常法煎服。处方:酸枣仁20 g,茯苓10 g,知母10 g,川芎10 g,柏子仁10 g,合欢皮12 g,夜交藤30 g,法半夏20 g,夏枯草20 g,黄芩10 g,栀子10 g,陈皮10 g,郁金20 g,川棟子10 g,柴胡10 g,白芍10 g,生地15 g,茯神10 g,远志10 g。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心情豁达,纳眠已如常人。
按语:患者为老年女性,脏腑衰弱,肝血不足,且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亦灼伤肝血,共致入睡难、夜梦多、心烦、咽干口燥、头昏,木郁化火则右上腹隐痛矢气则舒、自感咽喉部有异物梗阻、喉间偶有痰鸣,纳差,舌质红,苔微腻,脉细弦滑均为肝血不足、郁火扰神之舌脉症,故以清解养血安神汤加减并结安神助眠之特色药对,共奏交通阴阳、解郁清热、养血安神之妙效。
近年来不寐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发病群体也渐趋年轻化,徐学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不寐与肝主疏泄及肝藏血两大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着“临证察机,随证治之”的原则,从肝之阴阳论治,灵活运用经方辨证施治,屡获妙效。此外,不寐不单是躯体疾病,某些不寐症亦会引发各类心身疾病,针对此类患者应遵循“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法则,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