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0-01-13 04:0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产后家属

徐 双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襄阳 441000)

产后抑郁症(PPD)是产妇产褥期精神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以动力减低、失眠、悲观等为主要表现,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产后抑郁症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数据报道,我国PPD患病率为1.1%~52.1%,平均为14.7%[1]。该病危害较大,对产妇而言,可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对婴儿而言,PPD患者不仅会对婴儿造成器质性危害,甚至会导致孩子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发生障碍,对家庭和社会而言,会导致家庭不和谐并产生巨大的疾病负担[2]。

1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现状

产后抑郁症是由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产妇的个性特征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通过评估产妇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系统,查找其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目前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建立产后支持系统三大类。

1.1 心理干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产妇生产后由于角色转变、身体虚弱等因素导致情绪较为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其行为特征会变得具有孩子气[3],而这种变化会让产妇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表现出焦虑、注意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对生活缺乏信心等许多心理学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4],同时心理干预是有效减少PPD发生的最基础的预防方法。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1.1 通过亲切的言语、友善的态度及专业的知识与产妇建立相互信赖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5]。

1.1.2 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并分析,找出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对产妇的心理及情绪波动情况进行观察,使心理干预更具有针对性[6-7]。

1.1.3 主动与产妇沟通,鼓励产妇情绪表达,引导产妇说出疾病的状态及需要的帮助,并耐心倾听。

1.1.4 应用讲座交流、输入愉快因子、实践感恩、优势运用及希望重建等认知行为技术,改变产妇不适应的认知和行为,肯定患者的正性行为,以建设性的信念取代其不合理的、自我挫败的思想,以提高产妇对抑郁的应对能力。有研究显示,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8]。

1.1.5 音乐疗法是一种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分为主动疗法、被动疗法和结合式疗法三种:①主动疗法是通过引导被试者参与音乐、演奏等活动来调节其情绪,使其行为得到改善;②被动疗法是引导被试者聆听音乐,通过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影响其神经系统,从而改善其行为和情绪障碍;③结合式疗法是将音乐与运动、针灸等疗法结合起来的治疗方法。卞美娟等[8]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疗法能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辛迪等[9]研究认为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张桂玲等[10]通过对6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音乐疗法配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1.1.6 有抑郁症家族史或中重度抑郁倾向的产妇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指导或转至精神科。

1.2 健康教育:产褥期是产妇生理和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的重要时期,急需相关知识及指导,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临床效果。

1.2.1 健康教育的对象:产妇的错误认知容易发生PPD,产妇及家属的生育认知也是PPD的影响因素,而家属对产后抑郁症认知的缺乏会间接导致产妇家庭支持系统的缺乏,因此对产妇及其家属均需进行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的形式: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讲座、座谈会、宣传栏、多媒体(播放影像、视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微信等。

1.2.3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产妇产褥期生理知识宣教,如恶露的观察、会阴部的护理、乳房的护理等;②技术指导,包括母乳喂养、婴儿沐浴、及臀部护理等;③产后抑郁知识宣教,使产妇及家属充分认识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④饮食宣教,嘱产妇多食水果蔬菜和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加强营养,促进产后康复,同时家属应尽量满足产妇的饮食喜好;⑤运动宣教,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锻炼计划(产后保健操、太极拳及气功[11]等),针对性的安排每日的活动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12],且有利于产妇产后身材的恢复[13];⑥睡眠知识宣教,有研究发现,产妇的睡眠质量与其情绪水平关系密切,产妇情绪一直处于消极状态,就会出现睡眠障碍,不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14];⑦婴儿性别宣教,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性别的反感可能影响产妇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影响产妇的情绪。

1.3 建立产后支持系统:产后支持系统缺乏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家人对产妇的支持可明显改善夫妻及家庭成员的关系,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15],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1.3.1 物质支持:①为产妇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温馨的家庭病房可促进产妇恢复,对降低产后抑郁症有一定成效;②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避免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③配偶与家属主动分担照顾婴儿及家务,做好饮食、运动等后勤支持,创造条件鼓励产妇参与相关社区活动。有研究证明,配偶或家庭成员的支持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6]。

1.3.2 精神支持:①配偶与家属主动关心产妇,多陪伴交流,协助产妇顺利进行角色转换,与产妇共同面对存在的问题,对产妇的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示理解,及时给与关心和宽慰,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同时关注产妇身心变化如言行举止、情绪状态,肯定其积极行为,鼓励产妇记录孩子成长经历,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②医护人员评估产妇不同层次需求,如爱与归属需求等,为产妇提供支持与帮助,随时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有研究证实,通过了解产妇的层次需求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产妇的抑郁情绪。

1.3.3 信息支持:①医院设立24 h咨询电话或建立产后抑郁症咨询门诊,当产妇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或寻求心理援助;②建立产妇QQ群或微信群,根据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定时发布相关信息[17-18];③开展家庭随访和电话访问;④积极开展产后健康相关活动,如产后瑜伽、保健操等。

2 现存护理干预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2.1 临床健康宣教不足: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介于产后忧郁和产后精神病之间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且隐匿,据估计,超过50%的产后抑郁症产妇被漏诊。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产后抑郁症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将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宣教作为妇产科常规宣教内容之一,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2 临床医护认识不足:临床医护人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漏诊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掌握产后抑郁症常用筛查量表的使用,及时运用量表对产妇进行评估,动态观察产妇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2.3 系统干预对策或指南缺乏:目前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中有很多基于理论基础上的干预措施,如卢雪珍等[19]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舒适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廖少玲等[20]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齐学宏等[21]的四维多元延伸护理管理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这些护理模式的应用都能取得很好的临床干预效果,但因研究对象的样本量、纳入标准等的不同导致临床护理人员选择困难,临床应用中尚缺乏针对不同产妇、不同影响因素的基于理论基础上的系统化的干预对策或指南,使得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缺乏有效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产后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