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雪茂,陈泽林,路 瑜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顽固性面瘫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劳累过度,正气亏虚,风邪乘虚侵袭,发为面瘫;又日久不愈,病邪留滞经络,久不离经,疾病迁延难愈久病入络,导致正气亏虚、络脉瘀阻。《灵枢·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口候》提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故使口噼。”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需因证而施,针对经脉闭阻、气血不能濡养经脉者,应培补气血、通经活络,《类证治载》曰:“口眼斜,血液枯竭,不能荣濡经脉。”针对久病致瘀的患者,魏清琳教授遵循“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瘀血祛则新血自生”的法则,治以活血化瘀通络、祛瘀生新[2]。
治疗上宜扶正与祛邪并重。贺普仁针灸三通理论提到:“毫针微通,火针温通,刺血强通。”利用刺络拔罐以宣泄瘀阻,局部气血运行濡养筋肉。正如《素问·调经论》云:“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大络瘀阻致奇病,祛瘀除陈可治疾。
2.1 穴位点刺放血 毕宇峰主任医师点刺局部腧穴,少量出血以达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目的[3]。取患侧地仓、迎香、四白、颧髎、牵正、颊车、下关及阳白等穴位,迅速反复点刺,使针具刺入半分或一分深,立即出针,不按针孔,使少量出血。
2.2 耳尖放血 研究表明,耳尖刺血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可减少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的治疗及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明显[4]。
2.3 睑结膜和口腔黏膜放血 上眼睑属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属足阳明胃经,睑结膜点刺可调节足太阳及足阳明经气。吴成林等[5]于上下睑结膜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疗效显著。张彩荣等[6]认为点刺睑结膜可直接刺激眼周末梢神经和感受器,调节局部血管壁的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眼轮匝肌功能修复,改善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症状。
符文彬教授临床常刺患侧面部口腔黏膜的瘀络放血,于灸后刺大椎泻火热余气[7]。王立新[8]在患者患侧面颊部上下揉按使口颊部充血,于齿颊黏膜充血的小静脉使用三棱针点刺,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
3.1 缪刺法 王艳君教授临床善用巨刺与缪刺法调整患侧与健侧的气血平衡[9]。《素问·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缪刺主治络脉为病,取其络脉,使出血,刺浅而轻,活血通络。临床采用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使患者面神经3个分支——支、颊支、下颌缘支所支配的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病理电位减弱,有效改善阳白、地仓和颊车的微循环血流量,提高血氧利用,修复局部微循环损伤[10-11]。
3.2 刺络拔罐 曹文忠等[12]收治顽固性面瘫患者近8年共407例,其中刺络拔罐组116例。刺络拔罐组采用毫针刺法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2个月后刺络拔罐组痊愈35例,显效48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刺络拔罐法在短期内较针刺组的痊愈率明显提升。李宁[13]采用刺络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采用消毒后的三棱针点刺阳白、太阳、迎香、牵正、地仓、下关等穴,再用玻璃罐吸附在穴位上,使出血1~2 m L,以血色鲜红为佳,总有效率为93.3%。
3.3 刺络放血联合透刺 曾蕾等[14]发现透刺如地仓透颊车及地仓透水沟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难治性面瘫,可显著增强疗效,并通过改善患侧面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周围性收缩与扩张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改善面神经水肿、缺氧等症状,从而改善面瘫患者表情肌功能。
3.4 刺络放血联合中药 刺络与中药结合收效迅速,中药直达脏腑,善于补脏通腑,疗效各有偏重,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王丽娜等[15]于面颊部位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 m L。配合内服中药(党参片12 g,麸炒白术15 g,茯苓6 g,木香12 g,水蛭6 g,姜半夏12 g,陈皮15 g,僵蚕9 g,地龙12 g,炙甘草6 g)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89.47%。上述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祛风化痰通络之功,可促进损伤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李景元[16]对48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开展刺络放血联合中蒙药熏蒸治疗,取患侧翳风、地仓、颊车、阳白采用三棱针放血,配合中蒙药熏蒸(蒙成药嘎日迪-5 5 g,白附片15 g,僵蚕15 g,全蝎15 g,红花15 g等)治疗。通过不断煎煮产生的热气熏蒸患侧30~40 min,嘎日迪-5有温经通络、祛风化痰、活血化瘀之功。熏蒸法可宣通血脉,引药入络,使药物经皮肤直达病所,中蒙药合而用之,力专效著,散风邪,化痰浊,使经络畅通而口眼斜复正。
3.5 刺络放血联合艾灸 杨丹[17]治疗顽固性面瘫时,在面部疾病反应点或面,患侧颊黏膜,患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肌肉下垂明显处等,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点刺出血,待血色由紫暗转为鲜红,出血自止,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理面部。刺血完毕后即用点燃的艾条2根,回旋重灸患侧面部至患者自觉面部松软舒适为度,再灸百会、风池、翳风、神阙、足三里,每穴灸至局部温热起红晕即可。治疗3个疗程后,口角已基本无斜。有研究发现,顽固性面瘫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高有关,灸百会可显著降低顽固性面瘫患者免疫球蛋白Ig A、IgG及Ig M的含量[18]。
3.6 刺络联合热敏灸 在以痛为腧、以络为腧、以应为腧的指导下,焦琳教授发现顽固性面瘫面部有凹陷、空虚、不受按或经络紧张度下降的部位时乃虚证,根据“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用艾灸温通经络,扶正益气;局部触之僵硬、筋膜增厚、痛阈降低且呈片状分布时为实证,乃经络瘀滞之象,用放血疗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19]。因此将放血与热敏灸两种手法相结合,达到“温通”与“疏通”双通的效果。经过3个疗程联合治疗,有效提高面部总评分,改善患者面部动态观症状和静态观症状。同时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中,双通疗法也优于常规针刺加热敏灸的治疗[19]。邓兰珍[20]选取阳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牵正、翳风、足三里和地机等穴,点燃清艾条在穴区寻找最佳热敏点,当皮肤出现酸麻胀、透热、扩热、传热等特殊感觉时,再用梅花针在敏化穴区重刺3~5次刺络放血,总有效率达98%。
顽固性面瘫的病程长,疗程长,预后差,常规毫针针刺疗效欠佳。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正气亏虚、络脉瘀阻是其中两大病因。《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因此选用刺络放血疗法祛除留滞在经络中的顽邪,实者加用拔罐,加强祛瘀的效果;虚者艾灸补其正气,祛邪外出;阴阳偏颇者加用缪刺法,协调阴阳平衡,为巩固刺络放血的疗效,常配合拔罐、透刺等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目前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看,样本量普遍较小,且缺乏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案实施,建议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及高质量的刺络放血对顽固性面瘫的机制研究。同时,刺络放血介入的时间节点、放血量的控制等尚无明确的标准,如何配以其他疗法亦无标准,在如今提倡中医标准化治疗方案的时期,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