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教育导向的课间操学生行为规范研究
——以清林小学为例

2020-01-13 03:05于丰源薛建东罗晓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间操学习态度德育工作

于丰源,薛建东,罗晓琴

前言

课间操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观念的重要手段[1],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不仅锻炼身体,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对外展示学生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评价一个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指标[2],更是看成一个教育过程,内含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多个德育成份,所以课间操在健身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长时间,我校课间操出现学生不喜欢,出工不出力;老师不满意,费时无效果的现象。为此,体育科组教师严抓课间操质量,但效果时好时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养成学生规范行为习惯的根本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格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期[3]。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德育纲要》指出,体育教学要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6]。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树立良好校风校纪。学校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课间操行为规范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工作重点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课间操进行全面的科学化管理,渗透德育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全校学生的课间操行为规范表现为研究对象。以清林小学各班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前后2次分别发放回收问卷304份,共608份问卷,各年级人数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调查人数情况分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关于小学课间操、小学德育教育、课间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等相关资料[7-18],了解关于小学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及对策的学术前沿,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校内学生对课间操的学习态度。采用Likert式五点分法。(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为确保量表信度与效度水平。参照《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自评价量表》[19],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程度3个指标进行问卷调查。

1.2.3 现场记录法

根据课间操行为规范量化评分表中的指标,以各班级为单位,将课间操综合管理办法干预前后一周学生课间操行为过失分门别类地记入表中。即学生每出现一次不规范行为,就在表中相应的位置扣分标记。如果一次不规范行为中包含多种类型的不规范行为,就分别在表中相应位置各做一次扣分标记。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课间操综合管理办法干预前后学生不规范规范扣分标记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的整体状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学生对课间操的学习态度

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自评价量表》,对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学生对课间操的学习态度评分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学生对课间操的学习态度得分(N=304)

**P<0.01

从表2可见,行为规范管理办法实施后和实施前相比,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程度3项学习态度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后学生在这3项指标上进步明显,表明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课间操行为管理办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

2.1.2 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课间操的学生行为规范扣分次数

每周进行四次课间操,以年级为单位,由值日生对六个年级各班每日课间操的行为规范情况进行评分,体育科组负责汇总,并在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一周进行课间操行为规范扣分次数对比(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学校课间操一周扣分次数统计(N=24)

**P<0.01

从表3可见,行为规范管理办法实施后和实施前相比,在出操人数、整队质量、行进间表现、进退场口号、进退场纪律、服装一致性、操化表现、领操员表现操、队列整齐、操后集合10项课间操量化评价指标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后学生在这10项指标上进步明显。表明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课间操行为管理办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间操规范行为。

2.2 研究分析

2.2.1 学校领导的重视

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课间操质量,将学生课间操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把德育教育摆在课间操行为规范的首要位置。在课间操行为规范的实施环节,学校领导责成相关人员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内容、方法和具体活动等详细设计,制订保障课间操顺利实施的各项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落实,做到责任分工到人。在具体实施时,给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一个坚强的后盾,能够得心应手的工作。

2.2.2 明确的工作理念

学校将课间操活动视为良好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明确以课间操质量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设立课间操良好开展的德育工作目标,抓好思想发动工作。强调班主任在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不仅要保证课间操活动在场,而且要对学生出操提出具体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负责本班学生在出操过程中的纪律等问题,能够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榜样。在小学高年级的班级里,安排学生担任学生组长。协助班主任清点学生人数,监督其他学生出操质量,纠正错误的出操动作。学生组长定期轮换负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能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做到最好。根据小学生绝对信任和依赖教师、注意力易于分散、好模仿、自制力和应激能力差、喜欢集体活动等心理特点,开展有关课间操行为规范的学生室内课程教学;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级组长会议;班主任教育讲座;课间操班级内口号征集。在全校中动员师生,树立规范行为的意识,使全校师生都懂得做好课间操对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努力把整齐划一、准确优美、生机盎然的课间操作为全校师生的一个努力目标。

2.2.3 有效的人员保障

图1 课间操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示意图

课间操活动是一个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需要多方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工作,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落实,否则,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实现。为了规范学生课间操良好行为,保障课间操质量,树立良好校风。学校多部门联动,为课间操质量提升进行综合整治,成立课间操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级组长具体负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少先队设立值日生,在大队辅导员、值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班10项量化评分;安全办负责课间操场地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各班主任要求跟班负责,上报缺勤名单;级组长监督所属年级各班整体质量,对于表现欠佳班级有权留下进行整顿教育;体育教师协助监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教授广播操的一招一式到课间操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评比等,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建立学生课间操行为表现档案,对于行为规范不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进行记录归档。由体育科组统一汇总评分结果,上报学校公告平台公示(见图1)。

2.2.4 科学的管理机制

2.2.4.1 建立课间操德育工作的考评量化指标,包括检查出操人数、整队质量、领操员表现,进退场口号、行进间表现、服装一致性、队列整齐、操化规范、操后集合、进退场纪律,10项量化评分标准。将课间操行为规范作为评估班主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涉及考评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与优秀班主任评比、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

2.2.4.2 实施流动红旗评定管理细则,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将课间操行为规范纳入文明班级评分重要部分。实行扣分和奖分制度均实行累加,进行班级课间操行为规范日评、周评,及时上传校内公告平台进行公示。周评结果靠后班级,根据课间操实际表现情况,班主任联合体育教师进行该班课间操整顿;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周在校园广播中表扬周评结果靠前班级。利用课间操操场集合整队时间,口头表扬表现进步班级,以此形成班集体创先争优的氛围。

2.2.4.3 结合学校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少先队中队,各中队设立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根据课间操平时表现,定期评选优秀课间操示范生,在中队文化墙中公示。利用评比角,直观展示学生的在校表现,将评比作为学期末评优的重要参考之一。引导学生养成维护健康的行为的意识,正确理解课间操的意义,积极加入课间操锻炼,遵守纪律,强化行为规范表现,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平时表现记录、自我推荐、学生投票、教师审核的方式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校园运动之星”,在学校举办的广播操大赛开幕式、学校体育节开幕式,开展表彰先进活动,用榜样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树立良好行为规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课间操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相比,在运动参与程度、体育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程度3项学习态度指标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后学生在这3项指标上进步明显。

3.1.2 课间操行为规范方案实施前后相比,在出操人数、整队质量、行进间表现、进退场口号、进退场纪律、服装一致性、操化表现、领操员表现操、队列整齐、操后集合10项课间操量化评价指标上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后学生在这10项指标上进步明显。

3.2 建议

3.2.1 学校以德育教育为导向,对课间操进行管理,确保学校领导的重视,明确的课间操管理工作理念,有效的管理人员保障,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升课间操学生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

3.2.2 建立课间操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师生正确引导及制定相关的措施,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协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3.2.3 提供课间操管理有效的人员保障,建立评优评先制度,课间操德育工作的考评量化指标,实施流动红旗评定管理细则,结合学校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管理机制科学化,能够有效提升课间操学生行为规范。

3.2.4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关课间操行为规范的学生室内课程教学;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班主任教育讲座;课间操班级内口号征集活动。

猜你喜欢
课间操学习态度德育工作
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德育工作简述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光明正大
关于课间操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