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平秀
(赤壁市人民医院隔离四区,湖北 赤壁 437300)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MERSr-CoV有明显区别[1]。人群普遍易感,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020年1月30日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临时成为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笔者直接参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及管理工作,现将护理实践及新增督导班体会汇报如下。
将医院外科楼临时改造成三区两通道的隔离普通病房,核定床位15张,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43例。隔离四病区共有18名护士,其中云南医疗队3名,护士长2名。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医疗护理特点,对护理流程进行了针对性简化、优化。
(1)明确各班工作职责。病区共有18名护士,包括护士长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人,护师6人,护士1名。按照临床护理任务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班、主班、责任班、消杀班、督导班5类,具体分工如下:①护士长班,负责病区的整体管理,包括护理人员排班、病区床位分配、防护措施落实、护理质量督查、医疗物资管理、突发情况处理等。②主班:负责收治患者、处理医嘱,核对治疗、药品发放、安排检查、出入院登记等。③责任班:负责自已所分管患者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转科、出院患者的终末处理、病区医疗废弃物、生活废物处置、医疗用品消杀等工作。④消杀班:负责隔离病区环境物表的消毒杀菌工作,2次/d。⑤督导班:负责为进隔离病房人员检查防护装备的完整性,为出隔离病区人员指导正确脱防护用品,浸泡护目镜,把好隔离病毒的最后一道防线。完成第一、第二缓冲间区域内的消杀工作。保障物资、药物、食品、检验标本的传递。
(2)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特点和要求,病区实行4h班次制。白天8人,夜间4人。设置二线值班,24h电话畅通,确保每班次护理人力充足。护士长根据病区工作量的变化及患者收治情况,及时增加或撤销班次,动态调配护理人力,既确保病区护理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又避免了队员过度劳累,保存护理队伍的战斗力。
(3)新增督导班督导室。督导室是我们对于在潜在污染区和缓冲区之间工作区域的一种叫法。工作人员在进入感染病房最后一道检查工作就在督导室完成,物资、药物、食品、检验标本的正确传递也是在此区域完成。在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生命防线中贯行“轻、慢、稳、准”,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我们狠抓“稳、准”,把最核心的关键环节标准化,制定好督导室的规范,流程上墙,地面有地标。严守“轻、慢”,让每个从隔离区出来的人,不慌张、不茫然,督导专员一对一全程指导。协助进入该区域人员正确完成脱防护装备步骤,并强化院感意识,培养良好习惯,以达到在无人督导情况下能正确完成脱防护装备。运送感染性废物时,包装要严密、标识要清楚,必须对外包装进行两次84液(浓度为1000mg/L)喷洒消毒。
(4)采取分级护理策略。充分发挥多学科医护团队和云南医疗队合作的力量,从有利于患者救治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分级诊疗与护理的新机制。医护团队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分级救护策略。在全面评估病区患者病情结合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将患者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轻症患者以口服给药治疗为主,护理措施主要为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检测氧饱和度;重型危重型患者直接转至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赤壁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截至撤区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43例,其中病危2例,病重33例。病区医务人员经过督导室时有专人指导、督查,安全感倍增,医护零感染。
此次COVID-19感染性强,感染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卫生资源极度紧张,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极大挑战。科学的防控及管理,对有效控制病毒传播、提高救治成功率及保障医护人员零感染至关重要[2]。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利用非传染病医院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有序组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严格培训,严防严控,新增督导班,制订分级诊疗方案及管理策略,保证了病区的正常运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督导班”让我们的防线更加有力,督查进去时每个人防护装置的完整性,指导从隔离区出来脱下防护用品时的每个细节,从轻说它是保护我们从隔离区到清洁区最后一道屏障,从重说它是医护生命的关口。“督导班”解决了在隔离病房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人员下班脱防护服可能会凌乱的问题,让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担心被感染的风险降低到了最小。至撤除隔离病区时,完成了医疗任务,医护零感染,相关工作经验可为类似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