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艺,邹树芳,田 艳,陈跃莲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泸州市人民医院)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探讨糖尿病与睡眠关系的文献越来越多,睡眠已成为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一种可以干预的生活方式[1]。午睡作为睡眠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荟萃分析证实,午睡时间和糖尿病风险之间呈J 型曲线关系[2-3]。还有研究表明,较长的午睡时间是2 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短时间午睡则不会引起T2DM,并且还提出了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 发病的保护性因素,但不同研究对于午睡适宜的时长尚没有统一的定论[2]。此外,午睡与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有一定关系。也有研究表明,午睡与糖尿病的关系可能存在性别和人种的差异。但Meta 分析、横断面研究以及前瞻性研究均证实较长时间的午睡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大多数关于睡眠和糖尿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集中在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专门针对午睡和糖尿病关系的报道较少,现将二者关系综述如下。
午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午睡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有文献将午睡定义为在白天进行的短暂睡眠,其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4]。午睡是世界上许多地方人们的常见生活习惯,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和拉丁美洲国家。午睡在中国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据报道,在≥60 岁中国人群中,46.8%的女性和61.7%的男性有午睡的习惯[5]。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习惯,适当的午睡对人的健康产生有利影响。一些研究显示,午睡的利弊随时长而决定。白天不到30 min 的午睡可以促进清醒和警觉,减少睡眠不足,提高个体表现和学习能力[2]。同时,午睡还可以帮助老年人减少白天嗜睡、改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6-8]。有研究显示,人的睡眠周期为1.5 h,午睡若超过1 个睡眠周期,将会影响夜晚睡眠质量。此外,较长时间的午睡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关联。
2.1 午睡时长和糖尿病的关系 国内外众多研究均显示,午睡和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午睡时间过长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各研究关于引起糖尿病的午睡时长存在一定的差异[9-11]。一项荟萃分析证实了白天睡眠时长和T2DM 之间的J 型曲线关系,研究显示较长的午睡时间(≥60 min)与T2DM 的风险相关,而较短的午睡时间(<60 min)则与T2DM 的风险增加无明显相关性[2]。该研究结果在另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中也被证实,此系统评价还指出每天午睡1 h 以上的人在随访期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1%[12]。国内一项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显示,较长的习惯性午睡与中国老年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相关,而较短的午睡持续时间(<30 min)对IFG 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影响不明显,在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慢性疾病、饮酒、吸烟、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体质指数(BMI)和身体活动等混杂因素后,较长的午睡时间(≥90 min)仍与IFG 和糖尿病相关[5]。最近,一项关于地中海地区老年人的T2DM 和肥胖测量相关的白天午睡情况的研究表明,与每天午睡5~30 min 的参与者相比,午睡≥90 min 的参与者具有更高的T2DM 患病率。此外,与那些每天午睡5~30 min 的参与者相比,在午睡≥30 min 的参与者中发现BMI 和腰围(WC)呈正相关,而较高的BMI 和WC是T2DM 的危险因素,午睡间接导致T2DM 的发生[13]。以往的大多数研究者更加关注午睡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午睡和前驱糖尿病的关系。近两年一项关于中国人群白天午睡与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白天长时间午睡与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14]。另一项中国的横断面研究结果也表明,无糖尿病的中年人中报告有午睡习惯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调节受损(IGR)和胰岛素抵抗(IR)明显升高[14]。
2.2 午睡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午睡不仅在糖尿病发生前起一定作用,还对糖尿病发生后病人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国内有研究表明,午睡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有很大影响,餐后午睡影响尤为严重[6]。也有研究提出,午睡可能与病人更好的血糖控制相关[15]。一项日本的研究指出,午睡特别是长时间(>1 h)午睡可能会对夜间睡眠时间长的病人的健康状况造成损害,但对夜间睡眠时间短的T2DM 病人而言,午睡可能有利于他们的血糖控制[16]。然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却报告了与此相反的结果。一项通过睡眠持续时间、午睡和社会时差预测大学生1 型糖尿病(T1DM)病人血红蛋白值的研究指出,那些报告在工作日或周末午睡的大学生1 型糖尿病病人的HbA1c 值显著升高[17]。上述两项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T1DM和T2DM 的发病机制和病人的生活方式、生理因素等造成的,午睡和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关系还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3 不同人群午睡和糖尿病的关系 由于人群的特异性,午睡和糖尿病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有研究提出,白天午睡可能是对夜间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充。心血管健康研究报告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老年女性报告的睡眠障碍是老年男性的两倍;在睡眠质量方面,男性更有可能报告优质睡眠,女性更容易报告睡眠障碍,由于较少的夜间睡眠会导致白天嗜睡,白天午睡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是否因女性绝经状态和睡眠质量与男性有所不同仍然不确定[18-19]。但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一项关于习惯性白天午睡与糖尿病患病率性别差异的研究显示,习惯性白天午睡与绝经后妇女的糖尿病患病率有关,但在男性和绝经前女性中未发现这种关联[20]。另一项涉及绝经前、绝经后、绝经后老年女性白天午睡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中年绝经后妇女白天午睡与较高的糖尿病发病率相关[21]。同样,在一项专门针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中也显示,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在午睡者中随午睡时长的增加而提高[22]。此外,在中国农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该研究显示,与无午睡者相比,仅在45~54 岁的女性中发现午睡时间与T2DM 呈剂量依赖关系[7],说明午睡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存在着性别差异,可能还存在着年龄差异。总之,有午睡习惯的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绝经后女性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降低胰岛素抵抗的调节,增加了葡萄糖代谢紊乱的可能性。其次,绝经后妇女容易焦虑和抑郁,可能与生理功能异常有关,这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还发现,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只存在于中年妇女中[23-25]。此外,女性在绝经后的前15 年褪黑激素急剧下降,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26]。
2.4 午睡、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和糖尿病的关系 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午睡和夜间睡眠时长不仅可以单独增加,也可以协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且二者的联合可能与更高的患病率相关。国内的一项研究旨在调查午睡和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与T2DM 的独立和联合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午睡持续时间与T2DM 之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午睡持续时间≥91 min 与T2DM 风险增加28%相关;研究还发现,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与T2DM 之间存在U 形关系,较长(>9 h)和较短(≤5 h)的夜间睡眠持续时间都与T2DM 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较长的午睡时间(≥91 min)和夜间睡眠持续时间(>9 h)协同增加了104%的T2DM 患病率[7]。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夜间睡眠时间和午睡时间可协同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但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和午睡时间存在差异。该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间≥10 h 或午睡超过1 h 均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27]。此外,国内的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该研究还显示,睡眠持续时间≥10 h 且午睡时间>60 min 的个体比睡眠持续时间7~<8 h 且没有午睡的个体糖尿病患病风险高72%[28]。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讨论午睡和睡眠持续时间对预测中老年人群T2DM 风险的联合效应。然而,午睡和夜间睡眠持续时间的联合效应只能在短睡眠人群中观察到。该研究显示当午睡和睡眠持续时间相结合的情况下,午睡且睡眠时间少于6 h 的个体比那些没有午睡且夜间睡眠时间6~8 h 的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高1 倍以上[29-30]。
把午睡和糖尿病发生风险联系起来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国内外众多研究都对此提出了一些假设,具体如下。首先:生物昼夜节律对内分泌和代谢功能有显著影响。过度的白天午睡会打乱昼夜节律、增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可能会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并导致高血糖,从而解释了较长的午睡时间与T2D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7]。其次,交感神经系统已被证明可以对身体的代谢平衡发挥合成代谢作用,并可在白天午睡后被激活。白天小睡,特别是长时间小睡醒来后,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的破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随后胰腺β 细胞分泌减少,葡萄糖调节失调。因此,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可导致血糖的瞬时波动,并且还可能是糖尿病发展的危险因素。第三,肥胖似乎发挥了作用。白天午睡会增加卧床时间,并可能导致产热和每日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而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5]。第四,午睡病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较高,而打鼾和白天过度嗜睡是OSAS 的主要症状,在T2DM病人中非常普遍,可能导致间歇性缺氧。同时,睡眠障碍也可能通过增加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而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作用[13]。最后,白天午睡与较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 和C-反应蛋白有关。这些促炎标志物与T2DM 发生风险增加有关[4]。总之,目前对于午睡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还需要大量的相关研究来解释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午睡和糖尿病发生的因果关系。
目前,针对午睡和糖尿病关系的研究大多为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不同研究对午睡引起糖尿病的时长也存在差异,同时各研究尚未探讨午睡时段(即午睡的起始时间)及午睡的质量对糖尿病的影响,未来还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探索二者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明确午睡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制订一套合理的午睡方案,指导人们健康的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