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2020-01-11 08:45柴翔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0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高中数学问题

柴翔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学工作者理应达成的关键性目标。而数学作为一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运用的学科,需要引起重视。在高中阶段,教学工作者针对数学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需要开发出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先概述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然后从驱动式教学法入手,对其在高中数学问题应用中融入的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  驱动式教学法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55-02

驱动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学工作者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具有联系环节的动态单位,对教学知识的各个价值元素进行分解,通过将其中一个元素传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联系找到其他元素。它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引导和自我探索的过程。而数学学习中,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只有能够独立的思考,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在数学的应用实践中,数学问题融合了多种价值元素,能够有机地融入各种数学知识,学生在训练习题的过程中能够调动自主思维,从而深化对各种知识的记忆。而教学工作者只有在教授问题训练的过程中利用驱动式教学法,才能使学生不再是绞尽脑汁,而是能够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将知识框架提前解构,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教育是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与知识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投入了个人思考,才能真正领悟知识。而学生如何才能投入思考,这是教学工作者普遍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具有个人情感,投入生活化体验,才能激发出思考。因此,教育者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主动权,完全以自身的思维作主,率先投入情感,再投入个人的思考。而在新时期教学中,我国的数学教师开发出了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创设生活化体验。以应用题为例,在高中阶段更为注重实践运用的具体性,不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所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加具有生活化气息,能够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且对如何解题产生积极性。然而,更多教学工作者虽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却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问题优化。

学生尽管可以具备一定的思考,却因为问题抽象难以进行接下来的步骤。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是学生不具备简化问题和构建问题体系的能力,学生通常只能被动的面对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中的知识元素,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叠加,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混乱。例如在高中数学的一道应用题:求“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中,有的学生看到了圆这一元素,也看到了方程这一元素,就将圆画出来,然后又利用坐标系将方程所经过的数值在轴线上画出,再将圆放进去,将数值一个个找出来再计算出方程[1]。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很容易混淆,而且由于枯燥,难以继续进行学习。其二则是学会并不具备多元解题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处理出问题的元素以后能够找出解题的关键,但是因为解题方法僵化,只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常难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主要是因为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虽然教学工作者改进了应用题的内容,依然更多的是将学习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常常是教师出题目然后学生进行训练和听取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难以深度思考的思维惯性。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则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与问题的联系,对问题产生兴趣,同时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将问题作为一个工作项目,规范个人的解题步骤、解题的方法等,研究出更具有价值的内容。

二、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各学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其中也包括高中数学这门学科。不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过于强调自主性

参考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此产生了偏差理解,虽然新课改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但不代表教师要完全放手,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一些教师因为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学生,又没有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完全不知如何下手,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过于依赖数学教材

在新课改推进后,高中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相应改版,其中的一些内容和原来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也存在问题。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数学教材,而不注重存在问题并确实解决,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材的问题主要为其中一些例题比较难,问题的引入上科学性不足,新课标规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因而其教学应当体现基础性,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教材中一些偏难的例题明显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范畴,而且新教材的问题引入也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确实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激发兴趣的作用。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善于引导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借助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时间进行个人的思考,然而由于长久的思维惯性,学生很难一时间扭转思维,无法对提出问题感兴趣。另外,提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而是经过个人思考无法解答的问题,因此在此之前,学生本身就应该对教学的各方面内容有深入理解,从而能够形成个人的问题。而教学工作者最关键的就是做好阶段课程的引导作用,对数学课程的導入设计进行良好规划,能够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有着兴趣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形成思考,而教学工作者也必须提前将具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这些内容能够在现实中实践,能够应用于课题中,从而在引导之后,学生立即就能借助生活化的认知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和样本研究的方法,将正确的知识导入。情境创设主要是通过具象的文字让学生联系生活,从而可以深入研究数学知识,而样本教学则是直接通过案例让学生有熟悉感,更需要专业的数据支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之后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和文献,通过小组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具体的实施过程是首先教师自问自答,老师要自己做出示范,并提出问题,有效分析问题,最终将问题解决。在把问题妥善处理完成之后,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也要做进一步的展望。这其中主要涉及到资料收集的方法,查阅相关专业知识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讨论课,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便于讨论活动的展开。

(二)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情境创设时,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化体验,然而由于数学知识与文字不同,在转化时需要以数学知识为支撑。因此教学工作者需要将创设的内容融入数学框架,提前将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根据类别知识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能够联系记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组织计算方法和解答的要点。

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为例,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封面的边缘线a和b是什么关系[2]。学生回答:平行。老师继续提问边缘线a和书本的平面M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也是平行。然后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操作任务是:相邻两同学把两课本放置成另一种形状,并思考c和d相互之间的关系,c和平面N又是什么关系?对于抽象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比较难,所以设置的问题要有铺垫,从而把学生的较近发展区转化为最近发展区。

(三)基于合理性前提设计问题

高中數学教学中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需要立足于实际,并符合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易于学生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问题分析探索中,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当自浅入深地设计难度有层次性的问题,其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知识,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函数单调性刻画要从直观的图像定义过渡到描述性的定义,获得定量定义。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正比函数、二次函数举例)观察函数图形,大家能说出其分别反映了哪些函数变化规律吗?2.参考函数的定义,就自变量x的每个确定值,变量y唯一确定值能够与其对应。当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上为单调递增的时候,自变量值和对应函数值又是怎样的变化规律?3.假如区间(a,b)上任意f(x)>f(b),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教师以问题1.来引导学生从函数图像来得到单调性直观定义,然后再依靠问题2.来量化直观定义,得出描述性定义,后面的几个问题,其难度都是逐层递进的,有助于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四)从错误问题入手引导思考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坏事,其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可以从错误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思考,作为学生探索的素材。通过对一道错误题目的辩论,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凸显建构主义“学生为主体、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理念。错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纠正,适用于习题课教学,学生会因为思维定势而忽略一些细节,从而导致错误。对于新课教学,可以从错误问题入手引发争辩,来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思考,但前提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但是对该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像是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及异面直线概念的教授。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异面直线”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初中对两直线关系的认识来设置纠错问题情境。教师:“直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相交与平行”,教师:“回答并非完全正确”,如此,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注意力集中,由此,教师再引入“异面直线”新课教学,其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学生理解得也更快。

(五)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答外,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学生在提问的时候,其是逆向思维,也只有充分吃透和掌握知识点,学生才能够提问,所以,通过学生提问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函数的奇偶性”的时候,先以问题引导学生:“如果某一函数不但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那么,该函数的定义域有怎样的特点?”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果这个函数只是奇函数,那么函数的变量是0的时候,该函数的函数值一定是0吗?”最后,由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能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应做到善于引导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境等。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要关注问题情景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正确调控学生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春霞. 核心素养视角下再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数学教学通讯,2019(36):61-62.

[2]袁建钊. 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微课设计——从一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微课案例说起[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7(10):24-26+27.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高中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