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战略实施潜在问题探讨

2020-01-11 08:45尹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问题

尹丹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在全面小康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卫生事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本文从健康素养、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体系等方面就健康战略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完善进行论述,挖掘当前潜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可能的工作方向,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  健康战略  问题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071201307)。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09-02

作为经济落后省份,贵州近年来在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大数据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后发赶超趋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脱贫速度加快,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280万人。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口健康水平亦有待提高。习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当前贵州省实施全面脱贫攻坚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健康战略实施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深入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健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健康事业发展方面的资料和参考。

一、健康素养不高

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健康信息、健康知识,并可以有效利用周围健康服务来维护和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的能力。可见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也与健康素养有密切联系,并且全民健康素养的水平同社会卫生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所以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公民卫生健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纳入国家卫生战略目标。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应达到20%,2030年达到30%”。[1]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1.受教育程度低。因历史传统及我省的地理条件,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高坡陡、人烟稀少的山区,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基础教育设施尚不完善,少数民族人口中文盲及半文盲率较高。有研究曾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19343名少数民族人群中,小学及以下文化者高达 61.15%。[2]

2.受文化传统等原因影响,我省少数民族(如苗族)大多都有其自己的特殊民族语言,部分年长人群汉语水平低下,加之这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所以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知识培训很难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覆盖及开展。

3.经济发展落后。因经济条件落后,一方面导致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年收入普遍较低又导致少数民族人口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素养。

二、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落实不够、公共卫生问题凸显

不光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很多城镇由于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对疾控工作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公民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健康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健康的需求。以上情况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更加普遍及明显,医疗卫生工作仍然在走以治病为主的老路子,没有完成“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重治轻防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和慢性疾病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仍较为突出,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迹象,部分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仍然时有发生。并且近年来各种流感病毒如H1N1、H7N9等层出不穷,特别是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传染病。以上公共卫生现状再次敲响了预防传染病的警钟,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进一步得到实际的落实。

除了农村,在少数民族城镇和社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人口中出现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所以逐渐加重的社会健康负担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卫生工作者是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是医疗改革和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关键的因素。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极大地影响医疗质量,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医疗機构和区域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全民医疗保健政策的实施,“新医改”促进了我省各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城乡发展差异,近年来城市特别是省域中心城市公立医院发展更快,对基层医务人员产生了虹吸效应,基层医务人员流失加剧,基层医院现有人才保不住、外面人才不愿来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优质医疗人力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人力资源在数量、学历、职称、经验等方面与城市有一定差距,而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上没有本科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相关继续教育培训也不能到位。[3]并且在我国卫生支出分配中,卫生支出向城市倾斜,农村医院投入较少。这种政策会导致医疗资源配置差距逐步加大,大医院的资金充裕、设备先进,而中小医院的软硬件跟不上,不利于医疗资源效率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医保范围的普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健康服务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广大患者“趋高就医”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城市三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

四、居民健康档案体系不完善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为促进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被列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也被列入“十二五”期间健康信息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和落实。特别是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壮年人口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他们的健康档案基本上是缺失的。有研究收集了2017年5至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发现在14226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建立健康档案者有4383人,建档率仅为30.8%。

五、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欠佳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指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承担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重要任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运行尚不顺畅,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另一方面人们对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尚不了解。调查显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受调查人群中,仅少数人(5.5%)对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有所了解,大大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医保的人群比例也较低。这些结果表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对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概念认识不足,也说明当地相关单位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近年来为了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当地民众生活质量,基层政府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但实际上这些政策的落实并不彻底。并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经验和文化,乡村医生在当地卫生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见病诊疗、村民的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的管理、老年人口的保健工作、传染病的报告都主要由乡村医生完成。所以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维护者,他们为基层卫生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是,近年来乡村卫生室的作用正在削弱,乡村医生收入得不到保障,在工作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方面都有待提高,难以继续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六、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考虑

1.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系统性、庞大的民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政府的领导、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调。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宣传、广播电视、环保、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并且,《国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纲要(2015-2010年)》明确提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支出不低于卫生服务支出的5%,作为健康教育优先领域的投入予以保障。政府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文件和政策的要求落实工作任务,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这些政策,积极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机制体系和发展方向。还要强调文化教育的作用,研究发现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所以落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依托民族大学积极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提高我省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另外根据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如歌曲、民族集会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水平。

2.加快改善少数民族地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保障条件,改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健康问题。要落实城市公立三级大型医院和少数民族县、乡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工作。通过精准医疗扶贫模式,依托具备优势医疗资源的城市三级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快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医疗,通过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使当地群众得到及时诊疗,带动基层诊疗水平的提高。完善医联体的建设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结构失衡,整合和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全省卫生扶贫建设。同时,结合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特点,应当充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应依托高等院校、医药企业,开展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传统医药产业的科研和成果产出,使少数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城乡联动和县级主导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组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社区,构建三级联动县医疗服务体系。虽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人在需要看病时愿意到医疗条件好的县医院就诊,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愿意到乡镇医院或村卫生室就诊,很少到其他地方就诊。主要原因与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有关。另外,也有不少人因为经济收入低,愿意自己治疗或依靠自己的抵抗力来降低治疗费用。因此,基层卫生部门要加强分级诊疗的宣传,从根本上引导和改变公众的就医习惯。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入户普及、集体讲座等方式,加大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卫生扶贫政策推广到村、户、人,让大家都了解卫生政策,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EB/OL].

[2]矣佳蓉,刘梅,李灵清,普世传,段勇.201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01):10-14.

[3]文敏.公共医疗卫生政策与农村医疗资源配置[J].理论观察,2020(04):62-6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问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