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有关分析

2020-01-11 08:45李沐函于航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0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高校

李沐函 于航

【摘要】作为高校开展教育和组织文化生活至关重要的组成,学生社团历来承担着第二课堂的重要职能。但不少高校学生社团受到规模、层次、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社团在活动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优化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也需要走公益化道路,在实践中成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社团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活动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26-02

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群众性组织,也是展现高校学生风采、突出不同地区高等教育个性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新时期,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宏观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成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人才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常见问题

(一)小规模、低层次现象相对普遍

相对来说,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与不少发达国家高校间存在一定差距。国内高校学生社团往往以数十人至几百人的中小规模为主,上千人的大型学生社团数量寥寥。

而在社会类型方面,文化体育等种类的学生社团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多数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往往只是放松和娱乐,仅仅将学生社团作为繁重课业之外的调剂和补充。另有一部分学生出于相对功利的目的,对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专业十分热衷,只考虑毕业后求职就业的便利,因而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少数大学生才会将学生社团作为科研或社会服务的场合。而即便是这些少数学生的社团研究与学习也缺少足够的深度与广度,常常只能作为课内学习相对有限的参考与辅助而已。

(二)资金投入相對有限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或多或少都需要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这就涉及到社团经费问题。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大多经济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常常能够兼顾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也因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而给予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更多的投入和扶持。因此这些地区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规模大、频率高、范围广、影响力相对深远,且对当地社会发展与公益事业等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多数情况下,在更多经济相对欠发达与不发达的地方,不少高校有限的经费只能重点投入专业教学环节,无暇或无力顾及其他。因此,作为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团体,社团能够从院校获得资金或资源支持的情况少之又少。学生或是自掏腰包,或是通过私人渠道获得少量社会捐赠。资金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客观现实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展开。

(三)稳定性不足,影响力较弱

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生社团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时间性、阶段性特点。比如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时,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且作为大学新人对大学校园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这些大一学生通常是学生社团活动最为积极主动的新生力量。而不少高校学生社团也主要依靠新晋大学生的强大基础性和推动力提高社团活动的活跃度。而进入大二后,随着课业负担逐渐增加,一些学生的关注重点便开始从社团慢慢转移到专业学习或研究领域。至于大三的学生更因为面临学业与社会实践等越来越繁重的现实压力而愈发淡化了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而在更加现实的就业与择业面前,相当多数的大四学生往往直接放弃社团活动,将全部身心尽数投入到更加迫切的毕业和求职领域。

因此,从整体状态看,许多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超过九成的人数都是大一新生。而从大二开始,社团活动中便开始逐步降低更高年级学生所占比重。越是高年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出现的频率越低、数量越少,这几乎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普遍情况。

显然,这种一年一换届似的人员变动极大动摇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稳定性。而如同走马灯一般变化的社团成员也会极大降低团队活动的整体水平。尤其是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效的创造性研究项目必须依赖参与人员持之以恒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一批社团成员历时一年培养刚刚显现出初级研究成果,却因为升入更高年级而退出社团活动,则研究项目不得不中止于萌芽状态,且人才队伍的培养复又归零。如此循环往复之下,高校学生社团必定始终陷于初级水平难有彻底突破。而这也是许多高校学生社团缺少应有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战略发展方向

(一)创新性

受到前面提及多种负面因素制约,许多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还有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现任社团活动组织者或领导者往往习惯于沿袭前任的操作模式,较少关注另辟蹊径的空间与可能。尽管在一定程度的沿袭前任模式能够实现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但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当环境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时,若社团活动模式一如既往、闭门造车,抛开创造性发展的时代要求不谈,仅从吸引新成员加入这个方面而论,以不变应万变的活动方式显然会大幅降低新生代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不仅如此,由于创新意识和能力均较欠缺,不少学生社团面临活动经费、场地、人员等现实问题时,往往也习惯性地向老师、学校张口、伸手,而难以意识到或根本不愿意自行解决、设法处理。这种等、靠、要的惰性亦是缺少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手段的后果之一。

由此可见,当下和未来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应当更加关注创新性的战略发展方面。这不仅是指技术层面、实用层面的创新,比如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的融合等,更是需要在思想和观念层面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时,互联网思维应当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理念和意识层面的创新才是更多具体创新实践手段落实的先导。

(二)社会化

“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期,九零后也可以保护社会了。只有让年轻的生命融入整个社会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之中,青年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伟业中实现青年梦想的放飞。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也需要更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发展,将学生社团与社会各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使学生社团不仅成为校园中自娱自乐的社交平台,也能成为中国梦实践过程中的推手和助力。

三、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社团正在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主阵地。无论是从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战略看,还是建设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看,高校都需要从规划设计的决策环节不断完善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的体制机制建设。

比如《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经费管理细则》、《学生社团成员招收管理机制》、《学生社团年度考核办法》、《学生社团负责人遴选及考核条例》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推动高校学生社会活动平台搭建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与开展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同时,完善的体制建设也有利于破除多年来存在于学生社团活动模式中的积弊,使学生社团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二)走公益化道路,在实践中成长

高校要为满足社会需要培养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人才。然而一切社会职能的履行必须以健全人格操守和崇高职业道德为依托,否则,高等教育恐将面临培养高分低能、有才无德之庸才与小人的危局。

尤其是在刚刚遭遇一场历史罕有的疫情打击的中国大地上,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正在经历最为真切又现实的考验。无论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还是在全国其他省市,活跃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队伍中涌现出不少高校学子的年轻身影。当人们为这些零零后的勇敢与担当喝彩时,也不免产生一些疑问,“疫情冲击之下,学生社团发挥了怎样的引领作用?”

近两日的战“疫”新闻报道中出現了不少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内容,其中一条是武汉大学组织学生为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子女开展文化辅导。视频中,大学生认真开展远程教学的画面令人动容,充分说明了新生代高校学子中有众多成员其实充满责任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完全能够在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中发光发热。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应当跳出陈旧模式下小范围、低层次的局限,走公益化道路,在实践中成长。比如,学生社团可以密切与地方红十字会的联系,作为本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后备力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务。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当高校从曾经的精英教育走向更加亲民的大众教育时,不仅使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了“象牙塔”,也有众多社会组织、机构和单位得以和高校进行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众多应用型高校中,社会力量办学的现象愈发显著。这种融合式的高等教育路线不仅使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初衷得以实现,也使高等教育得到了来自社会的更广泛支持与帮助。

同样的道理,社会力量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的建设也有不容忽视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对缺少资金资源投入的普通高校而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失为一种合作共赢的良策。一方面,大学生社团通过社会力量的投入巩固了活动基础,能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优化社团活动模式。另一方面,社会力量的融入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目标人才,为未来的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客观详实的依据。同时,社会力量参与也符合高校开门办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战略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之路。

(四)充分利用技术拓展社团活动覆盖面

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正在成为助推社会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支柱和平台。尤其新时期,无接触、网络化已经成为快速提高生产力的催化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拓展社团活动覆盖面,将被有形的围墙划出的时间与空间局限彻底打破。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高校学生社团不必仅仅依赖自有平台建设而推进,大可与社会各行业、企业建立互信与互动机制,借助行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和资金等的筹措与使用。同时,借助技术支持,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活动也能更加深入全面地辅助社会生产生活事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校园内社团活动深受人员流动负面影响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受益于社会化活动在人与物方面的辅助和支撑。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往往也是扩大影响力的过程。通过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社会,高校学生社团亦可成为助力社会产业及自身研究成果转化的强大力量。

四、结束语

受到规模、层次、资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除了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外,充分融入社会并打造更加开放的社团格局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指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应更加积极主动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也需要学生社团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通过更多公益性、实践性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只有充分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修养,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的构建才能发挥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才能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基石与载体。

参考文献:

[1]支萍.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2019(3):20-21.

[2]刘志明.高校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9(4):17-18.

[3]杨茂.网络文化教育:教育环境改变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1):43-47.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高校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中学语文“碎片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