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1-11 08:45褚微波
考试周刊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褚微波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十分重要。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逻辑思维尚未完善,主要以想象思维为主。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采取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其创新思维及能力。文章简要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意义,并立足教学实践,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 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之本,更是民族之魂,只有不断创新,国家才能发展。教育改革过程提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方向。教学过程,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促使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创新思维也是數学素养内容之一,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因此,需要教师高效利用课堂资源,激励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营造氛围,使其高效学习,完成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二、 创新思维介绍

(一)概念介绍

创新思维主要指人们参与生产或者活动当中产生的思维活动、创新成果或者灵感等。从数学学科角度分析,创新思维主要是将学生自主性发挥出来,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空间、实践机会等,使其参与探索和实践过程,不断对其思维进行启发,形成创新能力。

(二)培养思路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数学在人类思维培养方面极具优势。问题属于启发思维的源泉。数学核心素养需要立足于问题提出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于问题的启发。从数学学科知识性质角度分析,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层面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通过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展开大胆创新,并利用充足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究,验证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发现新问题,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任务即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之上,教师可引导、带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让其对于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此作为创新基础,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形成创新思维,并在归纳与概括的过程,对数学知识规律进行猜想,并展开验证。

(三)培养意义

从理论角度分析,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符合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要求,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具体培养策略展开分析,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育理论。从实践意义分析,数学思维的形成关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也关系其探索能力的形成。对新课标当中创新能力、思维等培养内容展开分析,并找到切实可行培养路径,指导教学实践,有助于小学生质疑精神的形成以及创新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现实意义。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直觉思维

在直觉思维的培养方面,可使用联想法完成。联想有几大典型特征,即自然、无限、突破等。联想具有的无限性可为学生思考提供广阔空间,在联想过程和数学知识相互结合,进而能够举一反三,突破定势思维,形成创新思维。

如:讲授“小数四则运算”内容时,师生可先共同复习“四则运算”知识,之后提出问题,“怎样使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律?”学生可回答说出a×b=b×a为交换律,(a×b)×c=a×(b×c)为结合律,(a+b)×c=a×c+b×c为分配律。此时,及时评价“同学们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很扎实”,本节课和老师共同探究“小数四则运算”知识。通过分析,展开对比,探究“小数运算律和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关系?”使用PPT展示课件习题,①0.1×2.4○2.4×0.1;②(0.5×0.9)×0.4○0.5×(0.9×0.4);③(2.8+3.2)×0.1○2.8×0.1+3.2×0.1,之后让学生展开计算,寻找规律。小组交流计算结果,总结结论。学生在交流①问题期间,可结合直觉思维,计算出○左右算式的结果,分别为0.24,因此,能够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在计算小数乘法时也适用;讨论②问题时,可以看出○左右两侧算式结果均为0.18,因此,总结乘法结合律适用于小数计算;讨论第③题时,分别计算出○左右两侧结果为6,由此总结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小数计算。通过上述讨论,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流程,并将结论总结出来。

通过本节课教学,能够看出,教师将整数运算律加以延伸,融入小数乘法有关计算的求解当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存在的关联。利用知识的相似性特点,帮助学生轻松识记知识,并将原有知识向新知识当中迁移,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在小数乘法有关计算当中,通过直观计算和观察,发挥联想,不断形成直觉思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借助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小组合作过程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合作学习知识,参与合作学习时,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不断获得学习体验。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的一员,因此,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将学习任务完成。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合作、引导方式,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及能力。处于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将以往教育观转变,高度关注自身地位、角色转变等。以生为本,让学生和课堂活动之间充分融合,在合作氛围之内发散思维,学习知识。

如:讲授“梯形面积”内容时,准备小刀、直尺、纸等教具,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底为50cm,高为25cm的平行四边形,一个底为50,高为25cm的三角形,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求解出上述图形的面积。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提出问题“上述图形面积之间有哪些关系?”学生结合计算结果,能总结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三角形面积的2倍。”激发思考,“如何计算梯形面积?”小组合作之前,问题引导“可以使用哪些数学方法将梯形面积求解出来?拆分法或者割补法可以吗?”在教师引领之下,学生可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展开探究。其中一组学生在梯形上画出对角线,将其分为2个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后将三角形面积求出,并加和即为梯形面积,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另一组学生将梯形从腰中点位置进行割开,之后组成平行四边形,将其转化为以往学过的知识,最终也顺利总结出梯形面积公式。此外,还有小组结合上述讨论经验,使用转化法,顺利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